没有特殊处理过的河豚子可以食用吗?

如题所述

你好,不建议食用。第一,要分清种类,不能乱食用。比较常用常见,并且有安全保障的河豚鱼有:菊黄东方豚、红鳍东方豚、黄鳍东方豚、暗纹东方豚、横纹东方豚、暗纹长江豚。第二、加工剖割河豚时,必须将有毒部分除净,要做到专人、专地、专用工具、专业剖割处理,专职烹制,才能确保安全。
1、 有流动水将河豚鱼体的污物及黏液除去,检查并去除附着在胸鳍内侧的绿色、半透明或黑褐色斑点的寄生虫。
2、 将背鳍、胸鳍及臂鳍剪除。
3、 3剪刀从肛门处向头部轻轻挑开腹皮《不能碰到内脏》,然后将皮拉开,
4、 沿肛门至嘴部将腹腔剪开,《不伤内脏》、拉开、分别理出肝脏、卵巢、《鱼籽》、肠、胃、粘巢、《鱼白》并将颈节骨处的脾脏血块去掉,四部分分不同容器存放,千万不能混放。
5、 剪断颈骨和尾骨,挖除眼睛和鳃,去净血污冲洗干净。皮用热水冲洗干净。
6、 肝脏、卵巢或粘白分别剥净血筋、衣膜、其余集中进行安全销毁。
7、 初加工完成后,要有河豚专职烹饪大师严格验收后再进行烹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6
河鲀为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俗称河豚。自古以来中国食用的河豚皆生息于河中,因捕获出水时发出类似猪叫声的唧唧声而得名河"豚"。河鲀毒素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体,属于耐酸、耐高温的动物性碱,为自然界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物质之一。其五千万分之一,就能在30分钟内麻醉神经,对人体的最低致死量为0.5毫克。中国《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河鲀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捕获的有毒鱼类,如河鲀鱼应拣出装箱,专门固定存放”,所以,河鲀鱼还是不吃为好。仅有少数人是拼死吃河鲀,但多数人是因不认识河鲀鱼而不小心吃了引起中毒。

河豚毒素所在部位为鱼体内脏,主要分布于卵巢和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而精巢和肌肉是无毒的。河豚的肌肉可视为无毒,所以只要挖去河豚的内脏,再剥去皮,洗得干净,是不会有毒的。但河豚死后较久,内脏的毒素溶在体液中,时间一久,可以渗入肌肉,不可不防。特别是制作生鱼片,要用2%~5%碱液浸洗,才更加安全。河豚肌肉洁白如霜,肉味腴美,鲜嫩可口,含蛋白质甚高,营养丰富。唯肝脏、生殖腺及血液含有毒素,经处理后,始可食用。

由于河豚鱼肉味鲜美,很早以前日本就流传着嗜吃河豚的风俗。但惊心动魄的豚肉稍有不慎就会是食客最后的晚餐。河豚剧毒毫无解药,针尖大小就足以致人死地,如此讳莫如深,却还是有人禁不住诱惑。丰臣秀吉因为有太多武士死于河豚毒,国力削弱,甚至颁布禁食令:吃了河豚甚至会被没收家产乃至拘留。后来日本初代的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吃到了河豚料理,伊藤食后直叹天下有此美味,当即召唤取消对河豚的禁制条例。首先在山口县解除了不准吃河豚的禁令。为了纪念这历史性的一刻,在下关春帆楼前还有纪念伊藤博文吃纪念河豚的纪念碑。后来日本的大学教授就开始研究河豚的毒性,认真地研究了各种河豚,并且将毒的强度、属性、解毒方法都科学地验证了一下,终于在1892年,从东京开始,各个地区都开始科学地吃起了河豚。

日本在新的食品卫生法里,详细制定了关于吃河豚的规则,并且还设定了河豚厨师资格证的考试,有了这个资格的厨师,才可以科学地根据不同的河豚处理它们的毒素。因此,只要懂得正确的吃法,注意正确的烹饪要领,就完全可以做到无毒食用。
第2个回答  2019-02-26
 当河豚遇到危险会有一系列的应激反应。会涨成一个圆鼓鼓的小球球,河豚是一种肉质非常鲜美的鱼类,很多人喜欢,但是人是不可以直接吃河豚的,原因是什么呢
河鲀毒素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体,属于耐酸、耐高温的动物性碱,为自然界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物质之一。其五千万分之一,就能在30分钟内麻醉神经,对人体的最低致死量为0.5毫克。但是这种极强的毒素,能溶入水,易溶于稀醋酸中,240℃便开始炭化。在弱碱溶液里(以4%氢氧化钠处理20分钟),马上就被破坏为葡萄糖化合物而失去毒性。在100℃加热4小时或115℃加热3小时,或120℃加热30分钟,或200℃以上加热10分钟,便可使毒素完全破坏,毒性消失。

  药理作用

  河鲀毒素有镇静、局麻、解痉等功效,能降血压、抗心律失常、缓解痉挛。作为镇痛药可取代吗啡、阿托品等;作为麻醉药品,其麻醉强度为普鲁卡因的3000多倍,其效果比常用麻醉药可卡因强16万倍。它对皮肤痒、痒疹、疥疹、皮肤炎、气喘、百日咳、胃痉挛、破伤风痉挛、遗尿、阳痿等疾病,也均有显著疗效。在国际市场上1克河鲀(俗称河豚鱼)毒素价值17万美元,是黄金价格的1万倍。

  另外,除鲀毒素外,利用它的皮肤提炼的止血粉,对大出血亦有特效。用鱼籽同蜈蚣烧焦研末,调麻油后可搽治疥癣虫疮;用卵或肝焙干研末,调和麻油,外涂患处能治疮疖、无名肿毒、颈淋巴结核、乳腺癌。若被刺毒鱼类刺伤,可用它的鱼血外涂患处。在医药工业上,常利用它的精巢提炼鱼精蛋白、精氨酸和鱼素;它的卵巢、血液、内脏等,可提炼河鲀毒素;肝可提制甘油;胆可提制牛磺酸;皮可制成胶片。

  有毒部位

  河鲀毒素所在部分和季节上的变化河鲀毒素所在部位为鱼体内脏。其包括:肝脏、生殖腺、肝脏、肠胃及血液等部位,其含毒量的大小,又因不同养殖环境及季节上变化而有差别,按长江河鲀和人工养殖河鲀的实例证明,各器官毒性比较如下:卵巢→脾脏→肝脏→血筋→眼睛→鳃耙→皮→精巢→肌肉。养殖河鲀(2龄以上)其器官毒性比较与野生河鲀一致,但含毒素量较低。
第3个回答  2019-02-26
一、河豚鱼子不能直接食用有剧毒,要经过高热强酸分解、强碱中和等化学作用,毒素可以消失。
二、扩展知识
利用河豚鱼子作原料,制成水产酱油,其加工方法为:
1.腌制
将鱼子洗净,用盐(以8%~10%为宜)腌渍。这样腌后,既能保藏,又可除去腥味。
2.分解
原料与盐酸(工业用波美度19°)比例为100:50,入搪瓷反应锅(或耐酸缸),加入盐酸量50%的水,升温加热至 105℃,分解12小时,再保温6~8小时。
3.中和
将分解酸醪倒入另一缸中,冷却至70℃时,以纯碱(碳酸钠)或氢氧化钠等碱性物徐徐加入中和,不断用棒搅拌,使pH值在5.5-6为宜。
4.静置
撇去上浮的油脂,过滤(滤渣另制普通酱油)即得。如再调入香料、糖、酒、葱、姜等共煮,其味更美。原料25千克制成14千克,另得普通酱油20千克。
第4个回答  2019-02-26
不可以,最好不要吃,即使处理过,也还是有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