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出师表》提到的“贤臣”和“小人”,指汉朝的哪些人?

指汉朝的哪些人?

在我看来诸葛亮所说的贤臣就是以自己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而小人则是那些外戚以及宦官。因为自东汉末年以来,乱政的无一不是外戚和宦官。因此,后世统治者大多都要防止这些小人去危害朝廷的统治。

但我认为诸葛亮做如此的定义也不过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名誉而已。外戚如为卫青、霍去病等人,虽然是皇亲,但是他们自身的功绩也是十分多的,他们也是立下了许多普通人无法立下的功劳。而那些士大夫再往后想一点,到了明朝末年,那些东林党人的乱政也是说明了士大夫并不是全都是好人,所以说贤臣、小人只是一个相对的东西。

只要对国家有帮助的,我认为都可以称之为贤臣。而对国家没有帮助的、甚至是为恶一方的就都可以被称作为小人。贤臣、小人,所以他们也只是带有指代意义的词语,他们并不能真正的象征了某一阶级。

如果按诸葛亮的想法去看清一个人,那么不论是吕后、霍光还是王莽都是小人了。但我们知道的是,他们也并非都是毫无闪光点的。虽然他们都是一些毁誉半餐的人物,但是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的。因此我认为凭借着诸葛亮那种的想法,是明显不适合于评价史上的所有人物的。但是相对于诸葛亮所属的那个时期,他的这句话的限定却是十分准确的。毕竟当时在东汉末年,其所带来的影响给三国时期的人留下了太多的印象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6

这里的”贤臣“是对于国家有用的人才,比如诸葛亮这样的,出身高贵、受过良好的教育、品行高尚的士大夫;而”小人“就是出身低微,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属于非正常途径选拔上升、凭借这皇帝的宠信而得势的人,比如宦官们。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原文是这样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句话是对整个汉朝的发展和落寞分析的原因。 这里的“先汉”即是西汉,“后汉”即是东汉。

先汉就是刘邦开创汉朝初期,包括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这里是”贤臣“最多的时候,也是汉朝最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是非常的多,他们都是建功立业而起来的,都是”贤臣“,他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都是非常强大的。这个时候的汉朝是往上走的。

到了东汉的时候,也就是后汉的时期,继位皇帝都是非常的年幼,基本都是,“外戚辅政”,甚至都形成一种惯例了。这个时候很多的外戚与成年后的皇帝发生权力的争夺,在这中间宦官开始受宠,作为中间人来协调他们。这样循环下去,君王身边的宦官也就多了。

君王身边的小人多了,这些小人的学识和眼光都是不行的,会误导君王做出错误的决定,所以最后的东汉是走下坡路,最后也颓废了。

诸葛亮说的“小人”和“贤臣”都是根据汉朝的历史得出的结论,但是似乎有点片面,这些人的背后都是权利在作怪的,而并非真的是这些人的问题。

第2个回答  2019-11-08

在我看来诸葛亮所说的贤臣就是以自己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而小人则是那些外戚以及宦官。因为自东汉末年以来,乱政的无一不是外戚和宦官。因此,后世统治者大多都要防止这些小人去危害朝廷的统治。

但我认为诸葛亮做如此的定义也不过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名誉而已。外戚如为卫青、霍去病等人,虽然是皇亲,但是他们自身的功绩也是十分多的,他们也是立下了许多普通人无法立下的功劳。而那些士大夫再往后想一点,到了明朝末年,那些东林党人的乱政也是说明了士大夫并不是全都是好人,所以说贤臣、小人只是一个相对的东西。只要对国家有帮助的,我认为都可以称之为贤臣。而对国家没有帮助的、甚至是为恶一方的就都可以被称作为小人。贤臣、小人,所以他们也只是带有指代意义的词语,他们并不能真正的象征了某一阶级。

第3个回答  2019-10-17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的贤臣指的是刘备,小人指的是曹操和董卓等人。
第4个回答  2019-11-09
贤臣文中列举了郭攸之,费禕,董允等文臣和将军向宠等武将。小人凭着诸葛亮的智慧不可能点名,只是说了亲近小人的现象会带来后汉倾颓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