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后期为什么对待陆逊那么残忍?

孙权和陆逊是什么关系?他们前期关系好吗?他为什么后期会对陆逊那么残忍?是什么让他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第1个回答  2019-07-27
权所以疑忌和逼死逊,约有以下四个原因:
(1)逊“世江东大族”,从祖康,庐江太守,康子绩,郁林太守,绩从子瑁,选曹尚书。逊族子凯,建武校尉,凯弟胤,交州刺史。陆绩外甥顾邵为丞相顾雍之子,任豫章太守。顾邵子谭为陆逊外甥,任左节度,加奉车都尉。谭弟承,奋威将军。逊外甥姚信,太常。可见逊家族姻亲甚为显赫,此为孙权忌逊原因之一。
(2)吕蒙死后,逊一直镇守武昌,声望至隆。吴国权要,上自太子登,下至步骘、诸葛瑾、潘浚、朱据等将相都与逊交好,特别是逊功高震主,为权所畏忌。到孙权统治的后期,三国疆域大致已确定,权对外攻虽不足,守则有余。即无逊,亦可划江自保,无何重大危险。所以权只让逊做了几天丞相,就借立太子事,悄悄地逼死了他。
(3)孙权为身后之计,怕嗣主驾驭不了逊,所以逊等越是拥戴太子和,孙权越疑惑不安。权在逼死逊之前,先剪除其亲党。以后孙权虽然立了幼子亮为太子,但挑选的首辅,却是资望较浅、社会关系比较单薄的侨居大族诸葛恪,就可以说明孙权是不愿从陆、顾等枝叶繁茂的江东大族中选择辅政者的。从史书记载上看,孙权于武多文少的吕蒙、淩统、朱然等病死后,极为哀悼伤怀。可是他不仅逼逊致死,并且还追诘逊子抗。这不是由于猜忌逊,还是什么呢?
(4)还有一个不易被人们发觉的因素,即逊为孙策之婿,权最初将策女嫁给逊时,当然是为了加强君臣间的关系,但当逊功高震主时,这门亲事便转化为双方关系的不利因素。权的江东基业本来是从兄策手中继承的,但权对策子并不与己子同样看待,陈寿即认为权对策子有亏待之处。寿在《孙策传》评曰:“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孙盛还为此替权辩护,认为这样作,是为了“正名定本,使贵贱殊邈,然后国无陵肆之责,后嗣罔猜忌之嫌”。孙盛这种看法,是迂阔而不切合事实的。权既定孙和为太子,又给孙霸以过分的待遇,使之觊觎太子宝座,还谈得上什么“正名定本,使贵贱殊邈”呢?孙权诸子虽孩提亦封王,而策子却终身为侯,不是亏待是什么呢?这一点,连权本人也是不无内疚的。史言:“吴主寝疾,遣太子祷于长沙桓王庙”。权病了,不向其父武烈皇帝坚祷告,却偏向兄长祷告,正说明权内心隐处也觉得对不住创业的兄长,怕他怪罪,所以才有此举。权之猜防逊,不会与逊为策婿毫无关联。陈寿拿权与句践相比,正是他识见高超之处。非深知权之为人,固不能道此。
第2个回答  2019-07-27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陆逊做了一件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介入了太子之争,因为陆逊想要支持那个人和孙权想要立的太子人选不一样,可以说是南辕北辙的。但是陆逊这个人非常的倔强他还固执上书给孙权,想要孙权采取他的建议,最后把孙权惹恼了,以至后来二宫之乱,把陆逊他们全都迫害至死。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陆逊做了一件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介入了太子之争,因为陆逊想要支持那个人和孙权想要立的太子人选不一样,可以说是南辕北辙的。但是陆逊这个人非常的倔强他还固执上书给孙权,想要孙权采取他的建议,最后把孙权惹恼了,以至后来二宫之乱,把陆逊他们全都迫害至死。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陆逊做了一件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介入了太子之争,因为陆逊想要支持那个人和孙权想要立的太子人选不一样,可以说是南辕北辙的。但是陆逊这个人非常的倔强他还固执上书给孙权,想要孙权采取他的建议,最后把孙权惹恼了,以至后来二宫之乱,把陆逊他们全都迫害至死。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陆逊做了一件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介入了太子之争,因为陆逊想要支持那个人和孙权想要立的太子人选不一样,可以说是南辕北辙的。但是陆逊这个人非常的倔强他还固执上书给孙权,想要孙权采取他的建议,最后把孙权惹恼了,以至后来二宫之乱,把陆逊他们全都迫害至死。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陆逊做了一件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介入了太子之争,因为陆逊想要支持那个人和孙权想要立的太子人选不一样,可以说是南辕北辙的。但是陆逊这个人非常的倔强他还固执上书给孙权,想要孙权采取他的建议,最后把孙权惹恼了,以至后来二宫之乱,把陆逊他们全都迫害至死。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陆逊做了一件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介入了太子之争,因为陆逊想要支持那个人和孙权想要立的太子人选不一样,可以说是南辕北辙的。但是陆逊这个人非常的倔强他还固执上书给孙权,想要孙权采取他的建议,最后把孙权惹恼了,以至后来二宫之乱,把陆逊他们全都迫害至死。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陆逊做了一件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介入了太子之争,因为陆逊想要支持那个人和孙权想要立的太子人选不一样,可以说是南辕北辙的。但是陆逊这个人非常的倔强他还固执上书给孙权,想要孙权采取他的建议,最后把孙权惹恼了,以至后来二宫之乱,把陆逊他们全都迫害至死。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陆逊做了一件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介入了太子之争,因为陆逊想要支持那个人和孙权想要立的太子人选不一样
第3个回答  2019-07-27
为什么孙权在后期对陆逊那么残忍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这几个角度分析。

第一从孙权前期、后期是如何对待陆逊的角度来分析。

据《三国志·陆逊传》记载: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
也正因陆逊有如此才能,孙权就萌生出将其与自己牢牢"捆绑"的方法——将孙策之长女孙氏即自己的侄女嫁与陆逊为妻,使得陆逊成为其心腹。而且孙权对于陆逊的评价也是"有超世之功者,必应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

但其后期却与前期的思维和做法大相径庭。虽然孙权承认陆逊的才能,但这也不能代表他日后不会猜忌陆逊。孙权本身其实还是十分有心计的,否则陈寿也不会在《孙策传》评价道:

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
更可况孙策的后代只是终身为侯,对待亲人尚且如此忌惮,对于已经出将入相,又深的朝中人心的陆逊又怎不会心生不满,以至于陆逊悲愤而死呢?

第二,从陆逊功高震主,孙权受到其牵制影响的角度来分析。

由历史记载可知,陆逊在吴国的官职十分的高。位至大都督,后来又被拜为丞相。手握重权,又功勋卓著,声望显赫。就连魏、蜀两国也都十分忌惮陆逊,在《三国志》中,刘备曾说"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更可况陆逊除了有高超的军事才能之外,其本身也是江东四大豪族之一,手中既握有东吴大部分兵马,又有豪强世族给他当后盾,孙权自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的牵制。且一旦陆逊造反,孙权是否能招架得住还是个未知数。

而且历来功高盖主之臣无一不是每位封建君主的心头病,孙权自然也不能例外。尽管陆逊对吴国、对孙权自始至终都忠心耿耿,但这并不能使孙权的猜忌有丝毫的削减。从其相继流放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诛杀亲近陆逊的吾粲等行为,我们就不难知道孙权的真实意图,可见孙权对陆逊的防备和薄情。据《三国志

从上文提到的这些角度,我们不难知道,孙权对陆逊如此残忍薄情,不仅仅是因为陆逊本身难以适应君主的生存法则,更是因为孙权自身对陆逊的猜忌和对身后之计的考虑。或许孙权在前期对待陆逊是真心诚意的,但是日后的事谁也无法保证。就像孙权和陆逊一样,一个为孙权赴汤蹈火,一个为东吴殚精竭力,一个不忿而亡,一个也未料到东吴最终还是拱手他人。
第4个回答  2019-07-27
说起孙权和陆逊关系,即是君臣的关系,也是亲戚的关系,孙权把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在前期孙权和陆逊的关系是不错的。但到后期孙权和陆逊的关系恶化,陆逊被孙权无情残忍的逼死了。孙权对陆逊残忍主要还是因为陆逊功高盖主,同时这也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激化所造成的。首先陆逊作为江东本地的大户人家的人,在江东有很高的人气,再加上陆逊的功劳和人脉关系导致孙权对陆逊不放心把军事大权叫给陆逊。其次就是陆逊和孙权在思想和军事策略上有很大的不同。
这些是孙权对陆逊残忍的主要原因。
第5个回答  2019-07-27
因为陆逊的权利太大了,能力又十分的强,孙权怕陆逊会威胁到自己的子孙,像的司马懿后代一样,所以说孙权为了提前除掉陆逊这个隐患,就对陆续非常的残忍,虽然说孙权和陆逊前期的关系很好,那时由于有外敌的原因,后期的立场就不一样了,孙权怕陆逊夺取自己子孙的权利,所以说对陆逊特别的防备,生怕陆逊夺得了吴国的权利,最终导致陆逊被关进大牢,悲愤而死。陆逊的死也是必然,一般来讲开国皇帝都会对功臣进行打压,降低他们造反的风险,因为这些功臣功劳比较大,影响力比较大,如果起兵的话,会一呼百应,防备的话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