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哈佛分类法?

如题所述

为了探索恒星的奥秘,19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在天文家皮克林的领导下,用一架口径为11英寸(28厘米)的折射望远镜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在不同天区拍摄了大约20万颗恒星的光谱照片,证实了绝大多数的恒星的化学组成并无大的区别:主要是氢和氦,二者含量在95%以上。

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哈佛大学天文台对恒星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创造了著名的“哈佛分类法”。哈佛分类法把恒星光谱分为十大类别:O、B、A、F、G、K、M、R、N、S,正因为恒星光谱可以给人提供有关天体的诸多信息,所以天文家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这种独特的“指纹”。为了仔细比较,又把每一谱型细分为十个次型,以0、1、2……9表示,如B3,A7,GZ,F0……实际上O9与B0间的差别也很小。用这种分类方法,可以把恒星像动、植物那样进行分类研究,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