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治疗孩子的拖延症

如题所述

别说拖延症的孩子了,很多家长都有拖延症。大人的拖延症主要是起床和做事上,不到最后一刻不行动。而孩子的拖延症,一般也是体现在早上起不来,以及作业无法按时完成。

其实这两种现象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是人性对时间的懒散管理。

 

比如早起,很多大人都是定了三个闹钟,四个闹钟,还有朋友圈晒出,从五点到七点,十分钟一个闹钟,其实我想说,这样设置越多闹钟的人,越治不好拖延症。预期这样设置七八个闹钟,还不如就设置一个闹钟。让自己形成一个生物钟,到点了就要起床,不要赖床。然后第一次会发现,还是会睡过头,然后工作迟到,一天的心情都很差。那么第二天,第三天还是只定一个闹铃,闹铃一想,自己不起就耽误事。这样几天下来,闹铃一响,自己就会起了。要给自己只有一次机会。这次抓不住,下次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同样的,小孩子的起床,家长明确给小孩子说,每天只会叫他起床一次,如果不起床,自己迟到了,就不要怪父母。小孩子迟到一次下次的警觉性就比大人要灵敏很高。

 

再说作业做不完这个事,不到最后一刻不去做,甚至到了最后一刻还不做,我觉得这个拖延症,父母可以从反面去教育,就是规定一天当中哪段时间是必须要做作业的,如果这段时间错过了,那么这一天就没有做作业的时间了,而且第二天只有第二天的作业时间,错过的这一次作业时间就没办法补过来了。

 

拖延症的病根就在于我们认为还有机会,还有时间,但是事实上时间过去了,就不再有了,这个要严格的体现出来,人们才会紧张时间。


作者:门前一竹有意思。微信公众号:门前一竹。(ID:menqianyizhu)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5
吃饭左顾右盼、穿衣服慢吞吞、做作业小动作不断……孩子做事磨蹭的习惯,通常让许多家长抓狂。孩子的拖延症简直让人崩溃——这些“永远不急的大王”,什么时候才能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有的家长会频繁催促孩子:“快点儿!”“怎么这么慢!”“再磨蹭就迟到了!”……但凡家里有拖拖拉拉的孩子,父母都有深切体会:你越急孩子越慢,任凭你河东狮吼,孩子依然我行我素。

01

想让孩子树立时间管理意识?还得先从问题的起源说起。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是从他们“做事很磨蹭”得出来的结论,而孩子做事慢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个:

01.缺乏时间概念

孩子做事磨蹭,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 因为时间概念模糊,他们觉得一件事如果不是非得做得快才有更好的结果,那么慢慢来也没什么问题。

02.对某些事不感兴趣

做喜欢的事非常积极,不喜欢的事能怎么拖延就怎么拖延,慢吞吞的,这是很多孩子的通病。 当孩子对一些事不感兴趣,而家长又坚持要让他们去做时,孩子就只有“磨时间”,敷衍了事了。

03.天生慢性子

有些孩子不管外界发生怎样的变化,都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只会全心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两耳不闻窗外事。 这样的孩子一般性格比较安静沉稳,做起事来也是不慌不忙、慢条斯理的类型。
04.缺乏自信心

有时候孩子做事慢,不是不想做,而是没自信怕挨批,所以做事时总是畏畏缩缩、瞻前顾后,自然也就快不到哪里去。 如果大人这时不停催促孩子,孩子就会越发慌乱,做事越来越慢。

05.父母的“榜样作用

有些家长自己做事时不紧不慢,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把事干完,这种慢吞吞的性格和做事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让孩子养成做事磨蹭的习惯。

06.家长包办一切

有些父母嫌孩子吃饭慢,就喂孩子吃;嫌孩子房间整理得不好,就帮孩子整理……时间一长, 孩子就会养成依赖心理,且缺乏动手能力,很难在合理的时间做完该做的事情。

02孩子从小就有"拖延症"的迹象怎么办?别急,我们送上几个小妙招:

01.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教孩子“四象限法则”。

“四象限法则”,又叫做“十字法则”,顾名思义,就是用“十”字分成四个象限,把事情分别分为重要又紧急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不重要却紧急的,不重要且不紧急的四个维度。

这样可以很清晰地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从而提高做事的效率。

孩子往往分不清事情的重要程度。 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如何分析事情的轻重缓急,并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安排好做事的顺序,让孩子通过思考,少做一些“无用功”,提高做事效率。

02.给孩子设定做事的时间期限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的玩耍和需要完成的任务有冲突时,一方面要照顾孩子的心情,一方面也要给孩子一定的压力。布置的事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如果完成了就夸奖孩子,给孩子适当的奖励。没完成就要受到一定的惩罚,比如取消去游乐场玩的机会,或者买玩具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心软, 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让孩子知道家长是说一不二的,孩子就会慢慢养成习惯,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该完成的事情。

其实,孩子能不能做到,完全取决于家长的态度,家长要是看孩子可怜,不忍孩子伤心,那么孩子以后就不会按规定做事。

03.要让孩子承担自己不守时的后果

现在有不少孩子被家人溺爱,做好了有夸奖,没做好也无所谓,有人帮他说话。这会让孩子的责任心减弱。

很多时候,因为有家长的庇护,所以孩子也就很任性。其实家长应该让孩子去承担自己造成的后果, 让他有羞耻心,有荣辱感,才会自己主动珍视时间,遵守原则。

很多家长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就是无法做到不溺爱孩子,结果反而使得孩子不听话,甚至难以管教。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遵守原则,注意设置界限,让孩子懂规矩,守规矩。
第2个回答  2020-09-18

明显是奖励机制不够啊,或者自身的动力不足,这个跟我们大人是一样,假如我告诉你一个月内你可以赚到1000万,前提是你每天晚上需要工作4个小时,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拖延,甚至会早早的准备好完成的。

这个放在小孩子身上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告诉他,完成这张作业,明天我们需要去哪个景区玩,否则我们没有时间去玩,因为要写这张作业,相信如果这个景区有足够的诱惑性,孩子也不会拖延的。

所以,治疗孩子拖延一定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找到具体的拖延的原因,是因为太困难了,孩子自身觉得自己根本完成不了,还是因为这件事情太简单了,而不愿意去做,这个你需要跟孩子好好沟通协商一下,具体听一下孩子内心的想法,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用心的去聆听,并且尊重孩子的选择意愿。

有的孩子拖延,有很大一部分是看到了家长的例子,有的家长有非常严重的拖延症,而且给孩子也树立也非常不好的榜样,这个时候家长也需要从自身角度审视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应该纠正,在这个过程中跟孩子一起来克服,一起来改正,相信孩子也特别喜欢这种陪伴,并且这种进步特别能带来亲子间的幸福感、成就感!

孩子永远都是好孩子,有的时候是我们家长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错了问题,所以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绝不拖延,给孩子树立更好的榜样!

第3个回答  2020-09-18

在孩子有拖延行为的时候,教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方法,童利菁在书中给出建议:

帮助孩子做一份行动计划;

把要做的事情列一份“待办事项”清单;

好几件事情要同时处理时,排列优先级;

树立时间观念;

帮助健忘的孩子做事有序化。

“当你教育孩子如何处理因拖延引起的焦虑情绪时,孩子同时也学到了许多概念与技巧,你给了他们一份金钱所无法买到的礼物,给了他们希望。”

最后再讲一个真实的案例。17岁时获得了包括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藤校及威廉姆斯、艾姆赫斯特、和斯沃斯莫尔等顶级文理学院的11份录取通知的Lucy ,学习习惯很好,很少拖延。

Lucy妈妈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和她与她爸爸的做事方法有关系。他们都属于很认真做事的人,在工作上的时间非常长,都很努力。Lucy从小就知道,学习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放学回家要先完成学校的任务,她也都很遵守这个规矩。

所以,不拖延,学习习惯好和整个家庭气氛有关系,家庭气氛非常融洽并且讲规矩,孩子的不拖延的习惯也容易养成。

当孩子长大以后,当他想到他还有那么多没去过的地方想去,那么多没吃过的美食想吃,还有父母家人没来得及好好尽孝报答,还有那么多有意思的人没有遇见,他就不甘就蠢蠢欲动,而这,就是你努力让孩子摆脱拖延的意义。

微信公众号:Cissy育儿思考

第4个回答  2019-04-17
拖延症的解决方法
1.找到根源
当孩子出现拖延症,家长在想办法解决孩子拖延症的同时,也要看看自己有没有拖延症。如果有,就要先改变自己拖延的习惯,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干脆利落,及时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永远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
2.帮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孩子喜欢拖延有一方面原因是对时间没有概念,要让孩子对时间的价值有所体会,父母可以带孩子玩一些计时性的游戏,比如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拼图,在规定时间内找不同等,多玩这种限时计数的游戏,当孩子赢了比赛时,给孩子一定的鼓励,强化孩子获胜的成就感。

3.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计划
拖延症患者最擅长的就是制定计划,但是到一天结束的时候,没有一件事按计划执行了,计划宣布失败,然后又重新制定第二天的计划,然后照样失败,如此恶性循环。计划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计划的延时性,总是计划安排好一天的任务,但是总拖到一天的最后都没有完成。所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了计划,就一定要按计划完成,拖延症症状就是拖和延,所以当我们制定了几点做什么的计划,一定要督促孩子去执行,不然计划就是白做了。
4.多鼓励孩子,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之所以做事喜欢拖延,是因为他没有发现他按时做完有什么好处,也就是说孩子内心里没有加快做事的动力,如果当孩子快速做完一件事时,家长不仅没有鼓励,还给孩子安排新的任务,那他为什么要快点做呢?就比如说,孩子放学回家,很快地做完了学校的作业,但是剩余的时间他并不能自己支配,父母还给他额外的安排很多辅导资料做,那他哪还有动力快速写作业呢?还不如慢慢磨蹭,直到睡觉前一刻写完,就不用再多写作业了。
如果孩子不仅事情做得快,还做得好,那么父母就奖励孩子,让他们感受到不拖延的好处,比如写完作业,可以自由支配剩余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孩子就会有动力快点写作业了。
如果拖延已经成为孩子的习惯,再想纠正就不会那么容易,父母要想尽办法并且坚持陪着孩子一起改变这个习惯,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以身作则,慢慢纠正孩子爱磨蹭的不良习惯,以免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性格及人际交往等各方面,不要再让拖延拖了孩子成长与学习的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