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运用谐音的例子

如题所述

谐音是一种修辞方法。它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互相替换,以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雷雨》一课中,写鲁侍萍责问周萍时说的:“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运用的就是谐音修辞格

歇后语中经常运用谐音,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纳鞋不用锥子——真(针)好,等等。



谐音记忆法就是利用谐音来帮助记忆的一种方法:

许多学习材料很难记忆,在它们之间不易找出有意义的联系,例如,历史年代、统计数字等等。如果对这些学习材料利用谐音加某种外部联系,这样就便于贮存,易于记忆。不少人觉得记忆历史年代是件很苦恼的事,不容易记住,而且还容易混淆。但是,要学好历史,又必须记住历史年代,因为没有时间也就无所谓历史。

于是,许多聪明人利用谐音法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例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逝世于1883年。那么,可以这样来记,“一爬一爬(就)爬(上)山(了)”。再如,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用它的谐音:“一把揪死”,就非常容易记住。;当然,谐音记忆法只适于帮助我们记忆一些抽象、难记的材料,并不能推而广之,用于记忆所有的材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07
所谓谐音字,就是利用某字词与某字词在语音上相同或相近这一特点,互相假借。使人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所谓词的意义形象。同时,人名也要用来书写,写在纸上成了文字,也会给人一种变化感。以谐音来起名,俯拾皆是。如《清名家诗钞》小传说:“李必恒,宇北岳,商邱来公为其疾,故更字曰百药,取唐贤命名意,且义同也。”江不凡,“江”谐“将”,取将来不凡之意。宗臣“宗”谐“忠”取忠臣义。
第2个回答  2012-08-09
茅厕点灯——找死(屎)
第3个回答  2012-08-07
第4个回答  2020-0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