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文迪许实验室出了几个诺贝尔奖

如题所述

截止2020年11月,卡文迪许实验室出了29个诺贝尔奖

卡文迪许实验室作为剑桥大学物理科学院的一个系,从1904年至1989年的85年间一共产生了29位诺贝尔奖得主,占剑桥大学诺奖总数的三分之一。若将其视为一所大学,则其获奖人数可列全球第20位,与斯坦福大学并列。其科研效率之惊人,成果之丰硕,举世无双。在鼎盛时期甚至获誉“全世界二分之一的物理学发现都来自卡文迪许实验室。”

获奖者及主要成就:

约翰·斯特拉斯,第三代瑞利男爵(物理, 1904)研究气体密度,并从中发现氩

约瑟夫·汤姆孙(物理, 1906)发现电子;认识到电子是亚原子粒子;(其子后来亦获物理学奖

欧内斯特·卢瑟福(化学, 1908)发现了放射性的半衰期,并将放射性物质命名为α射线和β射线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物理, 1915)开展用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的研究(25岁获奖,为最年轻得主)

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物理, 1917)发现X射线的散射现象

弗朗西斯·阿斯顿(化学, 1922)借助质谱仪发现了大量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并阐明了整数法则

查尔斯·威耳逊(物理, 1927)发明云室,用以观察α粒子与电子的轨迹

阿瑟·康普顿(物理, 1927)发现康普顿效应

欧文·理查森(物理, 1928)发现理查森定律

詹姆斯·查德威克(物理, 1935)发现中子

乔治·汤姆孙(物理, 1937)发现电子具有波的性质(约瑟夫·汤姆孙之子)

爱德华·阿普尔顿(物理, 1947)发现高度约为150英里(241千米)的电离层,即阿普尔顿层

帕特里克·布莱克特(物理, 1948)使用反控制云室观察宇宙射线

约翰·考克饶夫(物理, 1951)使用粒子加速器研究原子核

欧内斯特·沃吞(物理, 1951)历史上第一位人为分裂原子核的人,证明了原子结构理论

弗朗西斯·克里克(生理学或医学, 1962)与沃森共同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

詹姆斯·杜威·沃森(生理学或医学, 1962)与克里克共同发现了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的双螺旋结构

马克斯·佩鲁茨(化学, 1962)与肯德鲁共同确定了血红素和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约翰·肯德鲁(化学, 1962)与佩鲁茨共同确定了血红素和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化学, 1964)确定了青霉素和维生素B12的结构

布赖恩·约瑟夫森(物理, 1973)预言并发现约瑟夫森结效应

马丁·赖尔(物理, 1974)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天文学家

安东尼·休伊什(物理, 1974)发现脉冲星

内维尔·莫特(物理, 1977)同安德森发展出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

菲利普·安德森(物理, 1977)同莫特发展出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

彼得·卡皮查(物理, 1978)发现超流体

阿兰·麦克莱德·科马克(生理学或医学, 1979)成功进行X射线成像分析

亚伦·克拉格(化学, 1982)使用晶体电子显微镜研究病毒及类似物质的结构

诺曼·拉姆齐(物理, 1989)研发超精密铯原子钟和氢微波激射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