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写作能力

如题所述

第一,要培养孩子认真体验生活、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新鲜的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要想写好作文,首先也要有事可写。“事”从哪里来?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所以,必须培养孩子认真体验生活、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新鲜的写作素材。这里所说的“生活”,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

我们就以让孩子认真体验家庭生活为例吧。家长要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叠被子,扫房间,洗青菜,刷锅碗,种花草,养宠物,喂鱼虾等。让孩子在做简单家务的过程中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有句名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孩子只有亲自做做家务,才能对家务有更深刻的理解。家长也要重视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生活。观察什么呢?比如平时父母的着装打扮、喜怒哀乐的神态变化,餐桌上的丰富美食,家里植物的生长过程等。这样,今后在写家庭生活方面作文的时候,孩子就“有米下锅”了。

第二,要培养孩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用日记记录和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关于写日记的好处,我国著名作家周国平先生说:“事实上,许多优秀作家的创作就是从写日记开始的,而且,如果他们想继续优秀,就必须在创作中始终保持写日记时的那种自由心态。”写日记,对于作家的作用尚且如此之大,对于处在学习阶段的孩子提高作文能力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把平时在家庭、学校、社会中体会到的经历、观察到的人与事、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在日记中记录下来,既可以练笔,也可以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积累下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孩子今后写作文时就可以毫不费力,信手拈来。

第三,要培养孩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建高楼需要各种建筑材料,写作文也需要丰富的语言材料,比如新鲜的词汇,生动的修辞,多样的句式等。这些语言材料从哪里来呢?从阅读中来。宋代诗人朱熹在《论诗》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也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所以,家长必须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让孩子在阅读中,为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可以让孩子从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开始,每天定时定量地阅读,比如,每晚七点半到八点,让孩子读半小时书。如果家长也拿起书来,陪孩子一起读,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效果会更好。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只要坚持21天,就能养成读书习惯;继续坚持90天,就会形成稳定的阅读习惯。孩子读书习惯养成了,就不愁将来没有语言材料了。

第四,要让孩子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作文,积累写作技巧。

孩子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还不一定能写好作文,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比如,顺叙法,倒叙法,对比手法,象征手法,先有后扬法,正面描写结合侧面烘托法等,这样才能把作文材料以更吸引读者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些写作技巧,既可以从语文课本中学习,也可以从同龄人的优秀作文中学到。而且,由于孩子和小作者年龄相当,经历类似,心理差距也不大,学起同龄人的优秀作文来,反而更容易。家长要督促孩子认真背诵一定量的优秀作文,比如二十篇。在背诵时,体会这些作文的布局谋篇、构思立意、技法运用、遣词造句、句式修辞方面的技巧,并且烂熟于心,每次写作文前,精心选择自己的写作素材和语言材料,恰当结合平时积累的写作技巧,很容易就能写出自己的优秀作文来了。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孩子要勤练笔,多写作,作文写的多了,技巧用的多了,也就能娴熟巧妙地运用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8
01
多多积累写作素材
从小给孩子多讲有哲理性、有教育性的故事,孩子稍大了可以让孩子多关注社会新闻故事,这样孩子写作的时候不至于没有素材做例子了,而不是大家都耳熟能祥的爱迪生、贝多芬故事了。这样的作文通常没有新意,没有创意,很容易使评分者审美疲劳,自然分数不高了。因此让孩子多积累故事,不仅有利于写作,也能教会孩子怎么做人。

02
保持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对什么都有好奇心,什么都经常会问为什么,这时我们家长就不能敷衍了事,要巧妙地回答孩子所有的问题。尽可能回答让孩子感兴趣的答案,不懂的不能用谎话带过,要善于用经历或者在网上搜索,然后用自己语言再组织再回答。也不能嫌孩子烦,不回答问题,长期如此会打击孩子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就会让孩子对事物、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孩子写出有思考性、有思想的作文。

03
让孩子善于观察
在平时生活,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你们一起去公园玩看见盛开的花,你就可以问孩子花为什么会开的这么漂亮?比如为什么蚂蚁要搬家,是什么原因?比如为什么月亮太阳会跟着人走等等问题。让孩子善于观察这些事物,思考事情,能让孩子把这些在生活中注意到的运用到写作中,写出有哲理,有生命的作文,就不是所谓的流水账、泛泛之谈了。

04
让孩子多与小朋友交往
让孩子多与小朋友交往,有利于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孤僻离群的性格,这样孩子的表达的才不会是多愁善感的文字,而是积极向上的文字。文章中是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而不是悲观消极的思想观念。

05
让孩子有记笔记的习惯
从小让孩子对身边所发生的小事,或者看到某件事的感想感受,或者在书本上看到优美的语句、段落,用笔记本记下来的好习惯。不要强迫孩子记得多详细,多好,只要坚持就行,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表达能力会慢慢变好,也不再是流水账的记事,而是有思考、有理想、有道理的记事了。

06
多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让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培养孩子遇到困难能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时也能把实践运用到当中,而不是虚构,俗话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正如此吗?有亲身经历的故事才更具有真实性,更能触动人心。

07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早点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不过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看什么书,尽量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书,还有不能看太复杂太隐晦的书,因为小孩的年龄还没那么成熟能懂。有时可以组织家人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探讨,或者玩角色扮演,让孩子喜欢上读书。多读书才能阅历丰富,才能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08
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
多对孩子表达情感,多赞美孩子,多说“我爱你,我喜欢你”的话,还要教导孩子多关心长辈,爱护幼小,这样孩子对事物会有充沛的情感,写作时才会有真情实感,容易触动人心,写出真正的好文章,也能做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09
多让孩子学习书法
学习书法不仅能让孩子平静心情,陶冶情操,还可以练就一手好字,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好处。而写作更需要一手好字,因为作文都有印象分,评委老师看了第一眼就舒服自然而然就能为作文加分。如果作文虽然很好,但是字很潦草很糊涂,也会大打则扣。

10
让孩子跳出“条框”自己创作
别要求孩子大量地阅读练习,这样很容易使孩子疲劳,思路灵感堵塞,一周两次左右为好,让孩子有休息的空间。还有别给孩子看太多的范文,这样孩子很容易在模仿的道路创作不出自己的作文,也别要求孩子按作文中的条条框框的的结构写作,因为这样会把孩子的思路固定在这个范围内,力求做到新颖,跳出条条框框,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28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个人经验仅供你参考一下就可以,我觉得是互动。不管大人的写作水平如何,首先要和孩子一起读书尤其是读散文,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然后就是让孩子摘抄些句子。追答

散文中一般有大量的修饰词和排比句,对于孩子称述有利,还有就是锻炼孩子写句子的能力,比如看到一些事物让他描述,这些都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下子看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