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什么要提高法律素养呢?

如题所述

大学生提高法治素养的重要性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保持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形成人们、特别是新世纪大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是不可或缺的前提和条件。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学生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实践中,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学生不仅要重视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断增强生态意识。

落实科学发展观,还要求大学生更新节约观念,努力节约资源,避免和减少资源的低效利用和过度消耗。上述种种具体要求得以贯彻和落实的前提和基础,是大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

三、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我们培养学生,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可以理解为综合素质好。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综合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各方面基础素质的增强,而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感则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中之重,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如果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公德意识,缺乏对自己行为承担一切责任的勇气,那么怎能谈得上全面发展,怎能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

大学生提高法治素养的途径:

1、加大资源投入

一方面应加强法制课堂教师队伍建设。应在加强对现有法制课堂教师法律专业培训的同时,引进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教师,并吸纳具有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检察官、法官等担任兼职教师。

另一方面应加大法制课堂教学经费投入。除了加大法制课堂日常教学所需经费投入,还应加大传统“小课堂”之外系列校园法制教育活动经费投入,如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校园文化建设、法制教育网站建设与维护等。

2、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应树立从法律知识传授、法律意识塑造和法律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设计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理念。其次,应从现实生活中挑选典型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嵌入法制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再次,应关注我国立法与司法动态,及时选择一些合适的材料补充进课堂教学内容。

3、改进教学方法

高校法制课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法律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问题式、案例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

4、完善评价方式

应引入现代教学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其对法制课堂教学活动引导、调节、反馈和改进的作用。具体来说,应以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为目标综合设计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评价方法。

特别是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提高学生参加法律实践的评价比重,以引导学生不仅重视掌握法律知识,而且重视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