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言文状语后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1

1. 语文文言文 状语后置详解

文言文状语后置概念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状语后置的类型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2. 文言文状语后置的句子有哪些

状语后置也就是介宾短语后置,有很多例句,例如: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2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3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世家》4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孔子世家》5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世家》6 管仲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管仲列传》7 太子欲图国事于先生也。 《刺客列传》 8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淮阴侯列传》9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10 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六国论》二、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古汉语中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翻译时也应该提到前面。这时,介词“以”一般可理解为把、用。

11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书》12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13 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高祖本纪》14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高祖本纪》15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16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

《孔子世家》17 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賷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滑稽列传》18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

《刺客列传》1、“欲为圣明除弊事,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莫道不消魂, , 。”

(李清照《醉花阴》) 3、“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4、“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蝉则千转无穷, 。” (吴均《与朱元思书》) 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历来为人们传诵的两句是: , 。

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寓情于景是诗句是: , 8、《别云间》中深刻的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亡国之痛十分深沉的诗句是: “ , !” 9、《水调歌头》中诗句“ , , 。”到出了世间万事万物不可能永远完美、团圆,人生有聚也有散的自然规律,富含人生哲理。

《水调歌头》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 10、人们常引用韩愈《马说》中的句子:“ , 。 , 。”

来说明:人才需要有人来发现和培养,发现人才的人很重要,比人才更难得。《马说》中阐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马说》中写千里马的屈辱至死的句子是:“ , 。”

《马说》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是:“ , 。” 11、《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揭示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 , 12、《陈涉世家》写陈涉年轻时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对封建贵族制度不满的句子是:“ !” 13、生活中,许多人(比如优秀的人民教师)有极强的奉献精神,我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 , 。”来称赞他们。

1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寓情于景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15、《天净沙.秋思》中表现了游子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 16、《雁门太守行》中表达欲报效朝廷的诗句是: , 17、《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的主旨句是:“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中,“聚”和“怒”分别从 觉和 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的 。 附:文中出现的要求记诵的名句 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3.《气候的威力》)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邓家先》) 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2.《核舟记》)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语文书221页)。

3. 找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的句子(文言文)

《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此处:战河北 即为“战于河北”,也就是“于河北战”,这里“于河北”修饰“战”所以为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在谓语之后的成分应看作补语,但是在文言文中应看作状语),所以,此处“战河北”就是一个状语后置. 《送东阳马生序》:“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这里,“弗之怠”,其实原本应该是“弗怠之”,意思是“不放弃它”,此处“之”是一个代词.在文言文中的否定句中,若宾语为代词,就发生宾语前置现象.代词宾语应放在否定词(弗)之后与动词(怠)之前.即成为了“弗之怠”.。

4. 状语后置的文言文状语后置概念

状语后置:用来限制或修饰谓语中心词的词语,语法上叫“状语”。

它们从情况、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肯定、否定、范围和程度等方面,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词组、介宾结构等充当,对谓语中心词进行修饰或限制,属于谓语的附加成份,一般处于谓语中心词的前面。文言文中,含有介词+对象的状语,如“于~”、“以~”、“自~”、“乎~”等等,往往跟随在谓语中心词后面(有宾语时,处在谓语中心词和宾语之间),这种情况就叫“状语后置”,或称为“介宾结构后置”。

例如:现代汉语句:“在北京买的”,“在北京”是介词+处所组成的结构,充当“买”的状语,表示买的处所。如果用文言表述,则为:“购于北京”,状语处在“购”的后面。

文言文中,常有省略介词的情况,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是“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的省略,仍然属于介宾结构后置。 文言文并非所有的状语都后置,有时它们仍然处在谓语中心词前面。

如:“天下云集响应”,像云彩一样聚集,是“响应”的状语。‍。

5. 如何准确找出文言文的各种句式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等

这个比较容易的,只要有信心,记一下就行啦.首先,记熟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 [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然后根据熟记的类型去判断,百分百准确.句式类型如下,慢慢记一下,一定行.(一)、判断句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 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2、“……,……也” 例如:段公,仁信大人也.3、“……者,…….”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4、“……者也.” 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5、无标志判断句,通过句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判断.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7、用动词“为”“是”表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做判断词,在汉以后做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是表示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为表示判断)颍考叔为颍谷封人.(为表示判断)(二)、省略句省略句:将句子中某些成分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如下:1、省略代词例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2、省略介词,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等.例如: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三)、被动句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1、有标志的被动句“为”字式:……为……;为……所……;……为所……“于”字式:……于……“见”字式:……见……;……见……于……“受”字式:受……于……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字式:……被……;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2、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例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被……缠绕(四)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一般可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1、宾语前置句A、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1)籍何以至此;2)沛公安在?3)大王来何操?4)客何为者?(常见疑问代词:谁、何、安、奚、孰、胡)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之作为动词有的宾语,在否定句中前置)2)古之人不余欺也.(以前的人没有欺骗我啊;代词余作为动词欺的宾语,在否定句中前置)C、“是”、“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以强调突出宾语1)何陋之有?/姜氏何厌之有?(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2)无乃尔是过与?(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2、状语后置句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往往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地点,时间,比较等意义.如: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天地……”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3)请辞于军 “于军”作状语限定动词“辞”的对象,“向军队”4)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于星火”表示“比星火……”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划线“于蓝”表示“比蓝……”表比较6)皆断头注槊上,植(于)市门外 “(于)市门外”表示“在市门外……”7)具告以事 “以事”表示“把事情……”3、定语后置句文言文中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如: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强”作为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后置.2)求人可使报秦者.(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 “可使报秦”作为中心语“人”的宾语,后置.3)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数量词“一双”作为“白璧”的定语,后置.(五)固定句式(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