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缺陷鉴定与处理方法

详细点

一、混凝土缺陷鉴定。
1、麻面: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露筋现象。 它是由直径在25mm以下的由气泡,沟洞形成的表面汽水空隙构成。一般定义为:深度在5~10mm,每平米不多于3处,面积不大于200mm*200mm/M2 。 蜂窝:一般定义为:深度在10~30mm,每平米不多于3处,面积不大于200mm*200mm/M2 。 狗洞(孔洞):一般定义为,面积不大于150mm*150mm左右的空洞。
2、夹渣: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疏松:疏松是指,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
3、裂缝:裂缝是指,缝隙从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内部。一般缺陷为裂缝宽度小于0.2mm。
4、露筋:露筋是指,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二、一般缺陷处理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处理缺损厚度在5mm以下的请况可以,可以使用工程师A2耐久性薄层修补料进行面层修复。5mm以上的情况可以使用工程师A3耐久性高强修补料进行修补。其中新老混凝土交接处,还需要进行界面处理,预防后期空鼓以及表面脱落等危害发生。
2、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工程师品牌的A3耐久性高强修补料进行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产生原因:(1) 模板接缝不严,板缝处漏浆。(2)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或模板未满涂隔离剂。(3)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漏振造成蜂窝麻面、不严实。(4)混凝土搅拌不均,和易性不好;混凝土入模时自由倾落高度过大,产生离析。 (5)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6)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出现蜂窝麻面等。
  2、预防措施(事前控制):(1)混凝土浇捣前应检查模板缝隙严密性,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浇筑高度一般不超过2米,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等进行下料。(3)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使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处理方法(事后处理):(1)麻面主要影响使用功能和美观,应加以修补,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抹平。(2)如果蜂窝较小,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3)如果蜂窝较大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并加强养护。(5)如果是孔洞,则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进行处理。
混凝土露筋
  1、产生原因:(1)混凝土振捣时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2)构件截面尺寸较小,钢筋过密,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造成露筋等。
  2、预防措施(事前控制):(1)钢筋混凝土施工时垫足垫块,固定好。同时保证保护层厚度。(2)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如遇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3)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
  3、处理方法(事后处理):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并加强养护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17

砼在浇筑完成之后,由于施工工艺或后期养护不到位等原因,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砼缺陷(如麻面、露筋、蜂窝、孔洞、裂缝等),有时候这种缺陷可以进行修整,

第3个回答  2012-08-15
处理方法有许多,但是采取化学灌注法较为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