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对某些事物的认识6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1-27
事物认识分析基本方法

  在事物认识的基本方法中,分析与综合方法等经多年发展有:①亚里士多德:归纳──演绎法模式;②伽利略:实验──数学探究模式;③培根:科学归纳探究模式;④牛顿:假说──演绎探究模式和公理化方法探究模式等。而马克思从对立统一规律出发,论述和发展了分析与综合方法,使其成为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方法,成为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一、分析方法

  所谓分析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整体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方面、元素、因素和层次,分别加以研究,进而揭示事物属性和本质的方法。

  (一)分析的任务

  分析事物在空间分布上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时间发展上的各个阶段;分析事物的有机组成;事物逻辑组成等。

  (二)分析的思维过程

  首先把整体加以“解剖”,把它的各个部分或要素从整体中“分割”开来或“分离”出来,变整体为部分,变复杂为简单,化难为易以找出它们相同于系统整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区别的特征,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重要依据。最后进一步分析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情况,阐明它们各自所处的地位、各自所起的作用,各以何种方式与其他部分发生相互作用的规律性。

  (三)分析方法的类型

  1、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主要是解决研究对象“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即本质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描述一个事物.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但它只能分辨出事物指标的高与低、长与短、大与小等概念标准。定性分析定性研究分为三个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主要如下。

  (1)因果分析法。首先要分清因果地位;其次要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最后,要循因导果,执果索因,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因果分析法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这也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按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知因测果或倒果查因。因果预测分析是整个预测分析的基础。回归分析中,当研究的因果关系只涉及因变量和一个自变量时,叫做一元回归分析;当研究的因果关系涉及因变量和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时,叫做多元回归分析。

  (2)可逆分析法。可逆分析是解答下述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作为结果的某一现象是否又反过来作为原因,从而产生原来是原因的那一现象。

  (3)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是指对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结构分析主要是一种静态分析,即对一定时间内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变动规律的分析。如果对不同时期内系统结构变动进行分析,则属动态分析。结构分析法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计算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进而分析某一总体现象的内部结构特征、总体的性质、总体内部结构依时间推移而表现出的变化规律性的统计方法。结构分析法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计算结构指标。其公式是:结构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总体总量)X100%。结构指标就是总体各个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因此总体中各个部分的结构相对数之和,即等于100%。

  (4)比较分析法。比较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既要研究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又要分析事物之间的不同点,正反比较、横向比较分析与纵向比较分析。比较是认识对象间的相同点或相异点的逻辑方法。它可以在异类对象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类的对象之间进行,还可以在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不同部分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不同事物在同一时间阶段呈现的异同比较分析进而认识事物。纵向比较分析:事物在不同时间阶段呈现的异同。比较分析时间,要注意比较分析的参照标准要统一,具有可比性,比较要有供比较的对象,也要有比较的共同基础。所谓类比是这样的一种推理,它把不同的两个(两类)对象进行比较,根据两个(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的相似,而且已知其中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的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相似的其他属性的结论。

  (5)分类分析法。把无规律的事物分为有规律的.按照不同的特点分类事物,使事物更有规律。即归类。在逻辑中,指把具有共同特点的个体对象归入一类,并把具有共同特点的类集合成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6)普遍联系(联想)分析法:把事物放到作为个体或一个因素放到整体大环境中来分析认识。通过正反类似等具有普遍联系联想的事物来认识基本事物某方面的特性。

  (7)概念分析法。根据事物的概念内涵、外延和字面来解析认识事物。

  (8)归纳分析法。逻辑的一个分支。有两个含义:①狭义的归纳逻辑的研究对象是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或然联系的归纳推理;②广义的归纳逻辑还包括在进行归纳推理时所使用的科学方法,亦称归纳法。归纳逻辑按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又可以分为古典的归纳逻辑和现代的归纳逻辑两大类型。

  (9)演绎分析法。演绎推理是由普通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有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等形式

  (10)现象分析法。通过事物的现象(包括假象)来分析认识事物。

  2、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是对事物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如资金平衡表、损益表、留存收益表等。

  (1)数学分析法。

  (2)定量试验法

  3、利益分析法。利益分析方法是从利益的角度,通过社会历史现象把握其本质和根源,透过各种社会主体的言论和行为把握其动因的方法。它是我们把握国内国际利益格局,正确制定战略的十分重要的工具。利益分析方法在社会领域和人类历史长河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四)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分析方法容易使人们的眼光限制在片面、狭窄的领域里,忽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养成孤立,静止和片面看问题的习惯。因此还需要与综合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二、综合方法

  所谓综合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和因素联合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综合方法与分析方法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以事物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作为客观基础,只是在认识过程的方向上与分析方法相反。

  (一)综合方法的思维特点

  力求通过全面掌握事物各部分、各方面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并通过概括和升华将事物的各部分、方面、各种属性真实联结复现事物本来面目的整体性。一句话,综合方法是变简单为复杂,变分离为统一,变局部为整体。

  (二)综合方法的形式

  从综合方法的规模来分有小型综合和大型综合;从具体的方法来分有对称法、移植法。系统法等。

  1、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方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通过系统目标分析、系统要素分析、系统环境分析、系统资源分析和系统管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最终解决问题。系统分析方法从系统的着眼点或角度去考察和研究整个客观世界,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实物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系统为中心?,是科学思维的一个划时代突破。系统分析方法的步骤:限定问题、确定目标、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提出备选方案和评价标准、备选方案评估和提出最可行方案。

  ①限定问题:所谓问题,是现实情况与计划目标或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系统分析的核心内容有两个:其一是进行?诊断?,即找出问题是及其原因;其二是?开处方?,即提出解决问题的最可行方案。所谓限定问题,就是要明确问题的本质或特性、问题存在范围和影响程度、问题产生的时间和环境、问题的症状和原因等。在限定问题时,要注意区别症状和问题,探讨问题原因不能先入为主,同时要判别哪些是局部问题,哪些是整体问题,问题的最后确定应该在调查研究之后。

  ②确定目标:系统分析目标应该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对需要解决问题的理解加以确定,如有可能应尽量通过指标表示,以便进行定量分析。对不能定量描述的目标也应该尽量用文字说明清楚,以便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系统分析的成效。

  ③调查研究,收集数据:调查研究和收集数据应该围绕问题起因进行,一方面要验证有限定问题阶段形成的假设,另一方面要探讨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为下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做准备。调查研究常用的有四种方式,即阅读文件资料、访谈、观察和调查。收集的数据和信息包括事实(facts)、见解(opinions)和态度(attitudes)。要对数据和信息去伪存真,交叉核实,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

  ④提出备选方案和评价标准:备选方案是解决问题和达到咨询目标可供选择的建议或设计,应提出两种以上的备选方案,以便提供进一步评估和筛选。为了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估,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客户具备的条件。提出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供下一步应用。

  ⑤备选方案评估:根据上述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对解决问题备选方案进行评估,评估应该是综合性的,不仅要考虑技术因素,也要考虑社会经济等因素,评估小组的成员应该有一定代表性,除咨询项目组成员外,也要吸收客户组织的代表参加。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最可行方案。

  ⑥提交最可行方案:最可行方案并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它是在约束条件之内,根据评价标准筛选出的最现实可行的方案。如果客户满意,则系统分析达到目标。如果客户不满意,则要与客户协商调整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甚至重新限定的问题,开始新一轮系统分析,直到客户满意为止。

  (三)分析和综合的关系

  分析与综合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从认识过程来看,分析与综合的方向相反,分析是化整为零,化繁为简,由未知追溯到已知;而综合是化零为整,变部分为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由已知引导到未知。综合优于分析的地方,在于它恢复并把握了事物本来的联系,揭示了事物在分割状态下不可能具有的特征。

  而事物的研究过程,一般是先分析,后综合,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正确的综合,必须先分析对象内部各方面的本质、各种因素的特点。当分析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发展,没有综合也就没有分析,任何分析总要从某种整体性出发,离开了综合,分析就会有很大的盲目性。

  分析和综合是辩证的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人们的认识就是沿着这种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轨迹不断前进。

  三、事物的基本要素与方面

  一、时间:历史、现状、未来。

  二、价值:价格、价值、使用价值。

  三、空间:平面、垂直、立体分布;抽象(广度、深度)。

  四、质量:

  五、环境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六、运动:

  七、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学

  八、其他:精神、意识层面

  利益分析方法

  利益分析方法是从利益的角度,通过社会历史现象把握其本质和根源,透过各种社会主体的言论和行为把握其动因的方法。它是我们把握国内国际利益格局,正确制定战略的十分重要的工具。利益分析方法在社会领域和人类历史长河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认识世界主要不是为了解释世界,而是改造世界,因此,马克思主义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不仅重视利益理论,也非常重视利益分析方法。在他们看来,利益分析方法是深入把握社会事件的本质及其根源的方法,在进行社会革命过程中只有自觉地运用它才能掌握主动并取得成功。

  那么,利益分析方法的基本依据何在呢?

  (一)利益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因的历史观,必然导致利益分析的方法论。

  人类的自身机能需要必须首先解决吃穿住等问题,因此人类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就构成了历史的基本前提。在人类为了实现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对物质产品的占有、支配和使用问题,从而形成产生、交换、分配、消费的方式和关系,产生错综复杂的物质利益关系,并经常发生利益冲突。为了调节人类这些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社会逐步形成了相应的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在内的意识形态和包括政府、军队、警察、监狱等在内的社会上层建筑机构。在阶级社会中,各个阶级和社会集团都力图利用国家机器为自己服务,都力图利用意识形态为自身的利益辩护,因此在人类社会不仅有经济领域的斗争,还有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的斗争。人类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适时地调整生产关系和变革上层建筑,从而形成了历史的演变过程。

  第一,物质利益是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原始动因。第二,生产关系实质是物质利益关系,物质利益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的内容就是各个时期人们对产品的占有、分配、交换的物质利益关系,正是这些利益关系的不同及其演变形成了不同的利益差别、利益矛盾和利益对立。第三,物质利益是上层建筑的最终动因。无论是政治的上层建筑还是思想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和发展都根源于物质利益。因为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宗教也是如此,历史上的宗教斗争?每次都隐藏着实实在在的现世利益”。(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26页。)毫无疑问,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自始自终贯穿着物质利益这一主线。物质利益既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动力,又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目的和归宿,人类历史的画卷正是围绕着谋取利益、实现利益而展开的。既然如此,把这种利益动力的历史观转化为分析和观察人类历史社会的方法论,是很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