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届年轻人更愿意进大厂还是更愿意考公?

如题所述

      这个或许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比较值得讨论的热门话题,尤其是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大背景下,再加上现在大厂工作时间996标准模式下,所以这届很多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考公这条道路。

      就拿我表哥为例,他是毕业于一所末流的985名校,但是他早就在大学四年已经做好了职业生涯规划,再加上他所学专业可能并不是热门专业比如计算机,所以在上大学期间就已经决定了未来就业就是考公,其实早在大三期间,他就已经准备所报考的岗位的备考资料,最终实现了成功上岸,我之所以知道这件事是因为他总是劝我考公是一个不错的就业方向,因为他可能认为我考试笔试能力比较强吧,上岸成功率更高一点的,而且现在互联网大厂裁员越来越成为一种大势所趋,所以个人认为现在年轻人更倾向于考公有以下几方面理由。

一、历史渊源较早,封官晋爵观念根深蒂固

      这个自古以来古人一直在提倡“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等级”理念,尤其是古代统治者更希望如此的,因为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他们,所以读书人想要改变自身的命运只能通过科举考试等途径才能实现封官嘉爵,从而才能实现阶层的流动,上岸之后这个不仅意味着你社会的提高,而且这个在当时可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毕竟这个是大多数平民百姓改变自身命运的途径,这个好比就像一场无形的高考马拉松一样,能跑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

二、就业形势严峻和复杂,就业难度较大

      根据国家每年公布的毕业应届生的数据,再结合每年应届生就业率横向对比来看,就业率远远跑不赢应届大学生的失业率,所以很多大学生往往吐槽到“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但这确实是我国现在面临比较多就业现状,例如:很多企业高薪招聘不到相关专业的学生,但应届生能力不够又不能从事这种工作,从而造成了我们所说的“结构性失业” ,所以现在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考公、考研,从而导致现在考公难度越来越大,近期被爆出来西藏地区一个邮政局岗位报考比例高达2000:1的现状。

三、考公难度系数相对较小,投资回报率较高

      首先,因为能够进大厂的应届生已经超越了起码90%的大学生,他们可能的毕业院校就是国内某些双一流的名校,这个门槛其实已经过滤掉了很多应届生了,对于我们这些双非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可能连人家企业单位招聘门槛都没过,那我们拿什么资本和别人竞争呢?

      其次,即使你进入大厂了之后,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一劳永逸不会被辞退,尤其是对于这些互联网大厂来说内部竞争其实更加激烈,其中内部kpi考核更加严峻和苛刻,所以近期被爆料出来的某多多员工多次加班突发猝死的情况,可见工作压力是相当大的,所以很多年轻人更倾向于考公,因为工作相对来说轻松自在,上下班时间固定。

      然后,互联网目前正处于饱和、市场转型时期,再加上现在全球还处于疫情肆意横行的情况,所以互联网大厂裁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了,甚至近期被爆出来比例高达30%,近期被爆有赞依靠社交电商起家,曾经站在互联网创业风口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情况下,竟然被爆料裁员将近70%,或许正处于互联网转型,商业模式也需要改变。

 所以相对来说考公上岸之后,如果没有犯过什么重大问题,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被辞退的,而且退休之后享受国家的政策照顾,每年退休金可能足够你一年的基本生活开销了。

     进大厂可能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只能会望而却步的,因为很多人可能连门槛都没达到,所以相对来说考公难度系数会低很多的,如果你不想毕业意味着失业,就应该大学四年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总而言之, 因为一方面你自己不至于未来就业而慌张焦虑,另一方面如果你想从事考公方向,提前做好相关岗位的科学备考而做到有备无患。但是这不意味着考公难度亚于进厂,如果是对于单纯想逃避就业的应届生来说,这个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但这个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4

世界的尽头是宇宙,而宇宙的尽头是编制,既进过厂又考上公的老司机告诉你为什么年轻人更愿意选择考公。

《曲江池》第四折:“今幸得一举登科,荣宗耀祖。”

从元代石君宝的诗文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考上公务员那就意味着是光宗耀祖,而且对于父母来说,你不是医生、不是教师、不是公务员,那你的工作就不是工作。所以年轻人考公无非就几个原因:

    疫情期间导致很多大厂收益降低,只有辞退员工,而辞退的往往都是新进员工;

    家里人的长期编制思想灌输;

    考上有面子、光宗耀祖;

    找不到什么合适的工作;

    为人民服务;

    躺平、稳定。

19年的时候我通过校园双向招聘的方式到了一家大厂去当法务助理,考察期月工资四五千,没有五险一金,转正后工资八九千+五险一金。平常的工作就是协助法务检查一下合同、草拟一下合同,如果大厂有什么矛盾的时候提供一下解决意见,有官司了去打官司就可以了。但20年疫情来了之后,公司收益急剧下降,而员工的工资不会下降,所以我被大厂辞退了,给我发了补偿金,同一批的很多同学都被辞退了。

回家后家里人常说的就是当初让你考公务员你不考,公务员你不犯错谁会辞退你,你躺在哪里最多就是有人看你烦,也没有人会辞退你,看看你现在,被辞退了也没地方说去。所以我转战了公务员,也很幸运地考上了。

考上之后工资没有大厂里面高,但是福利比大厂里面好,当然忙就不用说了,经常是通宵达旦,加班也是常态。总而言之就是考上之后除了稳定之外的其他方面都没有办法和大厂去比较,但是很多人除了有一颗稳定的心之外还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因为每当帮助到别人以后,别人的那一声谢谢总会让你忘却自己因为帮助的时候所付出的苦与累,觉得这是自己该做的是应该的。

大厂和公务员两相对比各有优劣:

    待遇方面大厂比公务员高,公务员到后期的话年薪可能在十几万吧,但大厂是几十万;

    工作时间大厂朝九晚五周末双休,公务员早八晚五点半加班无周末常态化;

    福利方面的话大厂就是一些礼品、免费食宿和年终奖,公务员的话节假日工会福利年终奖加各种补贴;

    压力来说大厂毫无压力,按时完成工作,老板一般都不会主动找麻烦,公务员要面对大众投诉,上级分配等等,特别是办事窗口,法律法规不管怎么样明确,你不给我办你就是不行,被骂是经常的,偶尔还会出现有人动手的情况;

    稳定、躺平方面的话公务员完胜。

总而言之就是在大厂上班过得很忙碌,但其实你不知道自己忙碌些什么,在机关单位上班更忙碌,但你记得自己忙碌了什么,觉得忙碌得很充实很值得,但前提是要抗压。所以这届年轻人不管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了躺平,或者是疫情找不到工作等等方面从而变更愿意考公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07

       这届年轻人,绝大多数是大学毕业,有着更丰富的学识和更开阔的眼界,相对于进大厂而言,他们其实更愿意考公,至于是否能进或者否能考上,则另当别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何为大厂。老观点字面意思认为大厂就是比较大的工厂,流水线作业,封闭无尘车间,工资福利能保证,但缺乏自由度,比较枯燥单一,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很少会愿意去大的工厂的,他们宁愿去从事外卖、送快递、跑滴滴等自由更高、收入更多的工作。据官方信息数据统计,有近30%左右外卖小哥是从制造业工厂转行而来的,今年两会就有代表建议:鼓励更多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也验证了工厂,包括大的工厂,是留不住人的,至少年轻人是不愿意再进了。

进厂

            

       相对于老观点的大厂,我们通常把互联网公司中主要是各派系条线的领头羊且规模较大的厂称之为大厂,它们代表着各自行业的技术前沿、资金充裕、口碑到位、薪资可观、公众认可的高地,也是整个社会职场高端人才的汇聚地和黄埔军校,更是这届年轻人口中公平、格局、成长、价值的象征,其杰出代表就有阿里、百度、腾讯、京东、头条、华为等大厂,而据国家统计局相关信息可知:互联网行业整体薪资是最高的,大厂平均年薪基本在40-50w左右,所以高收入高福利意味着高压,也意味着要求高、竞争大,换句话说,不是这届年轻人想进就能进的,得有本事。

进大厂

       既然大厂不是那么容易进,那考公总行吧?非也,我们先来看下两组数据:2022年国考共招考3.1万多人,其中应届生招考1.7万多人,最后报名的有202万多人,平均竞争比达到了70比1,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2022年百度开启规模最大的一次校园招聘,计划面向海内外优秀人才发放8千多个offer,按照以往应报名人员20比1数据初步估算,此次预计将有超过20万人参与应聘。

       因而,横向对比看,大厂需求人数没有国考多,还面向全球;纵向对比看,一定范围内,国考竞争比要高于大厂,且基本条件中规中矩,没有大厂要求高。所以,简单来说,这届年轻人还是更愿意考公,虽说也得靠本事,但架不住考公更有吸引力、更平民,大家一起卷。

       有句话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考公是上岸的唯一机会。工作后,我们通常看到更多的是人一边积极工作,一边复习考公,却很少看到体制内的人,想再进大厂,不是他们不愿意,是已上岸,其它都是虚无。

考公

第3个回答  2022-03-08

虽然国家增加了将近一倍岗位的招录,但今年国考的竞争比仍旧居高不下。

而在2021年,国考的报名人数增加到将近160万,这意味着竞争压力将会更大。

在这其中,很多都是本来准备进入大厂打工的优秀年轻人。

这部分年轻人不进大厂的原因分为两个:进不去和不想进。

"进不去"是指收到疫情影响,今年很多大厂的春招取消,秋招的竞争压力大到无与伦比,很多应届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全军覆没。

40000份申请,只为1500个岗位,这些大厂的录取率只有 3.8% 。而这些被无情刷下的优秀年轻人又看不上普通公司,被迫无奈之下走上仕途。

另一个原因是"不想进"。

有人会问:大厂地位又高,薪水也丰厚,发展空间还大,为什么不想去啊?

你看过年回家吃饭的时候,邻居大妈都在炫耀自己的儿子在某A厂打工,年底年终奖能拿上十几万。

小时候对成绩的攀比,延续到这群长大了的学霸身上,就是你进了哪个大厂?市值多少亿?

但是日益年轻化的大厂和压力越来越大的大厂,让一大部分年轻人"猝死"梦中。

在脉脉发布的《人才吸引力报告2020》报告也显示:教育行业幸福感最高,互联网最低。

当当网的创始人李国庆曾经在一个视频采访中这么说:

现在大部分的企业文化已经扭曲,已经把"996"工作模式当做了常态,而996已经把一部分年轻人吓跑了。

李国庆说,我们的企业有了病。

有了病的企业接受不了没有经验的年轻人,也同样抛弃了35岁后的中年人。

为什么互联网人没有35岁以上的呢?这句话可以拆解成:在互联网企业,普通的执行岗为什么没有35岁以上的?

互联网的35岁魔咒,同样也是分为两种因素:

1、 在日益年轻化的互联网行业,逐渐被淘汰

2、 毕业后换过三四家互联网公司,体验过996的毒打之后,才发现爸妈说的都对,默默买来了考公、考编的书,在年龄限制到达之前拼一把,为一个铁饭碗的下半生。

互联网人的"35岁魔咒"真的无解?

曾经和老板吃饭时聊过一个话题:哪个年代的人最难?

老板十分肯定:"应该是80后最难,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房贷车贷孩子的补习班,爸妈的保养品需要负担。

而且他们这个年龄的人多半是进入了管理层,而且对于薪资待遇的要求很高如果我需要一个营销总监来,面试的70后可能至少要求2W+的薪资,那我为何不去招聘两到三个年轻人来呢?"

所以,最容易失业的就是他们,压力最大的也是他们。

如果达不到总监甚至更高的级别,35岁的互联网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指数级下降。

有机构曾经做过问卷调查,其中一道题让人印象深刻:你有中年危机吗?结果有91%的受访者表示有,甚至有53%的受访者表示对于自己来说,焦虑是自己的主旋律。

没能力、没远见成了多少中年领导折戟的原因。能力不足,承担不了领导的责任,就带领不了团队进步;没远见,就做不到用长线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也就追不上时代的潮流。

每位中年职场人都有10多年的工作经验,但可惜的是,一部分人只有在职场的前两年在成长,后面都是重复性工作。有时候不是时代要抛弃你,是你根本不肯跟时代走!还在用16年学习+30年工作的模式去应对诡谲的职场,不淘汰你淘汰谁?

学习,向上,成长,在35岁之前突破桎梏,是能破除35岁魔咒的唯一方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3-07

2021年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公告显示: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212.3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8:1,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认为,相比于进大厂,现在这届的年轻人更愿意考公,下面我来说说具体的原因。

年轻人不进大厂的原因分为两个:进不去和不想进。

    "进不去"是指收到疫情影响,今年很多大厂的春招取消,秋招的竞争压力大到无与伦比,很多应届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全军覆没。

40000份申请,只为1500个岗位,这些大厂的录取率只有 3.8% 。而这些被无情刷下的优秀年轻人又看不上普通公司,被迫无奈之下走上仕途。

    另一个原因是"不想进"。日益年轻化的大厂和压力越来越大的大厂,最容易失业的就是他们,压力最大的也是他们。让一大部分年轻人越来越不想进大厂,而更想考公务员以求安稳。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每年国考、省考的时候都是一场真正的战争,大家常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考试的激烈程度。就业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问题。年轻人就业的去向,由经济产业的结构决定。经济发展总是盛衰相间,淡旺交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变迁,个人的选择也随之波动。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选择,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追求稳定、有保障的工作,可谓理性的选择之一。而对于这届年轻人来说,他们逃离大厂转向考公,除了受安全感驱使,背后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人性诉求,即拥有正常人的休息时间和生活节奏,找回人之为人的尊严和意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