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只有当第一名才有意义

如题所述

成功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幅度、一个是频度。而对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来说,幅度往往比频度更重要。所以一次第一名,胜过无数次第二名。

大多的事情是靠运气的,这句话没错。又所以,社会中的大多数事件都是概率事件。

股票有 70% 的概率会涨,但涨幅可能只有 1%; 有30% 的概率会跌,对应的跌幅却是 -10%。虽然涨是大概率事件,但买跌的预期结果却更优。这就是算期望的价值。

假设你参加了三次比赛,有两种结局可选,分别是:

两次不入围,一次夺冠

三次入围,但都是亚军

你会如何选择?

人们都知道,第二名是不被记住的。别说是三次,哪怕十次第二名,大概结果都不如一次第一名。

第一名能得到更丰厚的财务回报,也能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毕竟,哪个活动会要一个自我介绍为“我拿过十次第二名”的嘉宾,而不是“某某比赛冠军”的嘉宾呢。

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成功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幅度、一个是频度。而对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来说,幅度往往比频度更重要。所以一次第一名,胜过无数次第二名。

Babe Ruth 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棒球运动员,他在很多美国人心中的地位甚至超过阿里或乔丹等人。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在单赛季打了 60 个全垒打的人,这个记录维持了 34 年;

他整个职业生涯打出了 714 个全垒打,这个记录维持了 39 年;

但同时,他还有另一个记录,他整个生涯被三振出局 1330 次,这个记录维持了 29 年。

Babe Ruth 放弃了更高“频次”和更大概率的安打,而不懈地去追求更低概率却有更大“振幅”的全垒打,这真正践行了上面图片中所引用的话:“Hit Big or Miss Big”。

这让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运动员,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鲁斯效应(Babe Ruth Effect)—— 追求成功的人应该冒更大的风险,获得更高的收益。

很多人觉得,真正好的投资人是不靠运气的不冒风险的,也有人说,讲运气的都是年轻人道行浅。但其实,我把人世间所有的事情分为三类:

只和自己有关的,比如健身、背单词,这类事情丝毫不靠运气,只要足够努力就会有收获,就能够成功。

只和外部有关的随机事件,比如扔骰子、赌大小点,不管自身如何努力,最终都是完全依靠外部概率。

和自身与外部都相关的,比如德扑、比如投资、比如其它的绝大多数事情。这类事情最终的结果都是靠运气的,因为只要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你就永远无法有 100% 的概率实现一件事。不同人所能做的,只是提高自己实现某种结果的概率,仅此而已。

所以大多的事情是靠运气的,这句话没错。又所以,社会中的大多数事件都是概率事件。

既然得到这个结论,那对这些概率事件做选择的时候,计算数学期望就是最重要也是最科学的方法。

《黑天鹅》的作者 Nassim Taleb 在他的另一本书《随机致富的傻瓜》中曾经举过一个有意思的例子。

有一次,一个同事问 Nassim Taleb,“你觉得某只股票的走势会怎么样?”,Nassim 回答说,“70%的大概率会涨”。但是,那个同事却发现 Nassim 在做空这只股票,就质问他是否在耍自己。

Nassim 用上图解释说,股票确实有 70% 的概率会涨,但涨幅可能只有 1%,而 30% 的概率跌所对应的跌幅却是 -10%。这样算数学期望值的话,买涨的期望是:70%*1%+30%*(-10%)= -2.3%。

所以回到中国股市上来,我最不喜欢买的其实是大的题材股,所有人都知道这个股票是大概率会涨的,那么这个事情的潜在期望也就很低。所以越是热的股票、越是热的题材,就越容易把人套牢。那么你下次再进行理财选择的时候,不妨想想看,这个理财选择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吗?可以帮助我做到第一名吗?可以让我产生最大的盈利预期吗?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讲解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所以,虽然涨是大概率事件,但买跌的预期结果却更优。这就是算期望的价值。基于此,希望大家都能够更好地对风险和回报进行选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04

第一有没有意义要看具体情况,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文无第一,搞文化做艺术的很难分第一第二,比如两幅画,一个风水,一个美女,没法比较那个好,每个人的喜欢不一样。但是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见,一些文艺上排名的,如果说毫无意义似乎说不过去,但仔细想想排名的目的往往是选拔,为的是把文的东西量化。比如明星,有时我们发现在选拔赛中第一的多数会得到好的资源,但是第二第三的,多年以后也不一定比第一名差。


武无第二,武的东西一定要分出第一第二,否则就没意义了,比如比赛跑步,如果不分出第一第二就没太多意思了,到底谁比谁快,一定要有个排名。快的就是快,慢的就是慢。就像运动会,一定要决出个冠军,这是竞技精神。当然你可以说我只是健身,不图排名,但是这部分人应该很少参加运动会进行比赛。

第2个回答  2018-07-23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关键词有三个:"只有"、"第一名"和"意义"。
1、"只有"是一个连接词,表达程度意义。
2、"第一名"是一个比较的概念,群体中常有的定义现象,譬如"魁首"、"状元"一类词汇,旨在人为建立一种阶梯式的标准。
3、"意义"可以概括为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反馈认知。换言之,即实际的回馈。这种回馈可以是生理的,也可以是心理的。

好了,现在把这三个关键词放在一起,不难看出,提问者的疑惑是:
"某种程度上的某种人为定义标准存在实际的反馈作用吗?"
单纯从语法的角度上讲,这是"肯定"以及"一定"的。
但是从人的实际思维角度考虑,就值得商榷了。这就好比,为什么机器语言总是难于模拟复杂的人类语言,其重点并不在于技术难度,而在于非技术难度---"人类的不定性"。
往往一段表达,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其实算低等级难度。稍高一点的难度在于,同样的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出不同的意思。再高一点,便是同样词汇不同顺序的组合带来的差异。最难的,是零散无章的语序中隐含的意思。
就人类的普遍性准则来说,竞争性是一个必须存在的东西,即必须有这样一个途径,让人类往上去爬,才能激发人类的普遍性。而这种普遍性,往往会受很多因素影响,无论是所谓大鳄的主观认知,亦或者群体性的客观需要,是无法定义其好坏的。甚至于,绝大多事态,在不同时期所拥有的意义可能大相径庭。
现代人遇到的最大麻烦其实在于:
1、接触的点太多、面太多;
2、思考的层级太多;
3、现实的障碍太多;
4、思考的深度与现实难于匹配;
5、什么都太多。
其实所谓的绝境,并非是只有一条路可走,而是给你许许多多的路,让你不知道选哪一条好。
那么在解决上述问题上,"只有第一名才有意义"是一个相当正向的选择。
可是,难道这就是正解了吗?
某种意义上讲,凡是涉及人类的问题,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就好似上述所讲,这个正解只是建立在纯语法的角度。
解决之道其实也很简单,当你迷茫不知所措时,列举出现下你认为的所有可能,选择你认为最可以实施的那一条,实践之。
譬如你是一个学生,你目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所谓缥缈的知识海洋,你的所有一切只能导向应试,那你确实没得选,就只有第一名的选择。只是可能你的家境比较好,选择多了,你可以出国留学,可以交际、了解世界等等。
当你的选择面越广时,这条所谓的语法角度正确的选择,其实反而是最不正确了。
所以,答案就是:
看你自身的资源条件,再去下结论。否则,一切都是空谈,都是纸上谈兵。
第3个回答  2018-09-05
是不是只有当第一名才有意义?讨论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有意义。
从形式逻辑思维角度看,任何事物撇开内在矛盾及运动发展,把事务看作既成的、确定的,只有当第一名才有意义。所谓“不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就是形式逻辑思维典型例子。在自然界、或社会活动中,很多事情只有当第一名才有意义。例如:体育竞技中冠军是当第一的标志,显然第一最有意义。再如:职场竞争中第一会使你找到很体面、收入很高的工作。等等。
从逻辑思维的角度看,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通过对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就可以得出并不是只有当第一名才有意义。第一只是事务最突出、最少的一部分,绝大部分都在第一以后,你能说就没有意义吗?如果我们认为“不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所有的士兵的存在都不是好士兵,谁去打仗,谁去保卫祖国和人民。
是不是只有当第一名才有意义,要具体问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第4个回答  2018-07-21
首先,在同一个领域内,和其他人竞争,追求第一名的现象和心理是最常见的,也是没有错的。排名在前确实可以给你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其次,就自己的经验而言,重视第一名的同学有目标非常清晰的,比如拿到第一之后,要干什么,非常有目标性。但是不乏有很多人只是不了解自己,或者光有自己的梦想,但是不做什么行动的人,这些人沉湎于追求第一看起来也是很上进的,但是他们自身将一直处于混沌之中。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清醒的,都知道自己要什么,什么可以让自己获得最大的生命力。个人的生命力总是有限的,很多年轻人的热情,只是不满足于现状想要更高的环境的热情。这种热情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很快消散。

如果认定了人生只有一次,那么就更不该随波逐流盲目去追求其他人追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