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

如题所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消防部队警力缺乏与日益繁重的灭火救援任务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建设专职和志愿消防队伍成为缓解公安消防部队警力不足,增强社会抗御火灾能力,确保“清剿火患”战役成果的有效途径。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支队伍在生存和发展中遇到了很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队伍的稳定受到了冲击,队伍作用的发挥受到了抑制。本文通过分析多种形式消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初步提出了解决制约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一、全市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现状
(一)多种形式消防队建设基本情况。全市共有多种形式消防队69个,其中企业专职消防队27支,其他均为派出所管理的“保消合一”消防队。企业专职消防队中只有八里店、航天806研究所、天荒坪和长兴电厂4支专职队经过公安消防机构正式验收,其它均未通过审批和验收,并且除八里店和806所专职队外,其余队伍没有独立的营房,只能依托乡镇、街道、村及其他单位空余的闲置房,基本的功能不全,缺少日常消防业务训练的场地,工作、学习、生活、训练环境十分简陋。
(二)多种形式消防队队员组成和队伍管理。全市多种形式消防队员1519人,基本组成为:一是由企业职工组成;二是由乡镇、街道依托派出所招聘人员组成;三是派出所协警组成,大多数都是通过招聘参加工作的当地退伍军人,年薪20000元左右,由单位为其购买养老、医疗、工伤、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
(三)消防器材装备配备情况。全市各地多种形式消防队在消防器材装备配备差距较大,多数队伍装备建设不能达到《浙江省专职消防队建设标准》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车辆完好率不高。多数因装备经费不足,车辆超期服役(均为大队退役执勤车),车辆锈蚀严重;二是常规器材装备配备不足。除部分专职队除消防车上配1台手抬泵、2支水枪和有限的水带外,常规的通信、破拆、照明、登高、救生等装备均未配备;三是个人防护装备缺配严重。目前多种形式消防队伍配备了部分个人防护装备,但数量都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而一些个人防护装备如消防手套、空气呼吸器、呼救器等最基本的防护装备绝大多数队伍没有配备。
(四)经费保障情况。由于建队主体多元化,经费保障来源不一。政府多种形式消防队保障经费主要由本级地方财政支付。“保消合一”消防队伍由乡镇政府负责经费,县政府每年给予一定的补助。镇队伍建设资金主要由县财政承担50%,各镇承担50%,乡队伍建设资金由县财政承担70%,各乡承担30%。企业队伍经费由企业自主负责,但企业消防队保障与本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关系。政府(派出所)队伍中,依托派出所解决办公场所,设置办公室和器材室。
二、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体来看,全市多种形式消防队的建设获得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部分地方政府及领导不够重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领导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认为多种形式消防队作为消耗部门,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增加了政府的负担,致使一些经济较差的乡镇面临减员,兼并或撤销;一些经济较好的乡镇,没有政策依据,也不愿加大对多种形式消防队的投入,从而导致了队伍建设与发展滞后。
(二)多种形式消防队战斗力偏弱。一是队员消防业务素质偏低。没有很好的开展专业的消防体能、技能训练和培训。部分队员身兼数职,同时还兼着治安巡逻、单位安全保卫、街道卫生检查等职能,平时工作较忙不能按时参加训练,有的只参加了较少的训练,在时间、质量、效果上都过不到要求。同时由于各种原因,专职队员更替频繁,队员成分新,专业素质差。二是多种形式消防队出警较慢。多数队伍没有配备相关的通讯设备,通常是由公安消防队接警后电话通知其出动,调度指挥上不方便;队员战备意识不强,着装登车慢;队员都是身兼数职,工作繁忙,在接到报警后不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火场。
(三)建队规模一般,装备配备需加强。辖区多种形式消防队大多依托当地派出所,车库与住所多与派出所共用,无消防车库,无训练场地,器材装备也只是随便找个房间堆放起来。按照城市消防站装备器材最低配备标准来看,各类装备器材缺口较大。主要表现为:部分单位的消防车配备不到位,且有的也已超出了使用年限或者说保养不到位和车辆性能差;个人和特种防护装备极少,常规器材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少或者不能正常使用。
(四)经费保障不高,福利待遇偏低。业务保障经费难以到位,不能满足日常运转要求的问题。同时,多种形式消防队员待遇低,与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多数队员感到工作没有动力;工作强度大,队员普遍认为劳动量与劳动报酬不成正比;政府没有组织队员进行其他的技能培训,大部分队员感到再就业困难,前途渺茫。出于对自身前途的打算,很多队员来队没几个月就考虑离队再谋生计。
(五)管理不够规范,机制不够健全。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管理依托派出所内部管理和公安消防支队管理并存,其中以派出所内部管理为主,公安消防支队管理为辅。内部管理上,由于各单位重视程度不同,队员组成结构不同(有的队员属于派出所干警,有的属于治安联防队员和应急办成员),加之干部管理水平低,管理制度不完善,轻管理、难管理等现象便普遍存在。区级消防大队只对队伍的业务具有指导权,没有建设决定权,所以在加强队伍建设、落实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上,往往大打折扣,个别甚至不执行。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队伍管理混乱、工作开展不积极、任务完成质量不高,不能有效发挥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应有作用。
三、推进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为切实解决以上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发挥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作用,确保“小火不出村、中火不出镇、大火能控制”的目标。各地政府应真正将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视作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实事工程来抓,从政策、财力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不欠新帐,快补旧帐,发挥好对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建、训、管、用”的作用。
一是要建立长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各地要将乡镇多种形式消防队的日常办公、训练、灭火救援等日常经费和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确保每年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增长幅度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灭火救援任务保持同步。要对照《浙江省专职消防队建设标准》,落实训练场地,建好业务用房和辅助用房,从满足灭火抢险救援的实际需要出发,分别购置消防车、消防泵,配足配齐水带、水枪、战斗服、空呼器、350兆通讯等灭火、抢险救援、通信和个人防护器材装备,确保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装备建设达到初起火灾控制和扑救的最低要求。经费紧张的乡镇,可以采取与企业联建的方式建立专职消防队,也可以动员、鼓励当地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通过捐资、赠送车辆设备、分摊业务费用的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同时要鼓励、督促和指导本地符合建队标准的石油化工类企业或有实力建队的大型企业出资建立本企业的专职消防队,进一步壮大多种消防队伍的实力。
二是要切实提高多种形式消防队员福利待遇水平。各地要明确多种形式消防队员的编制与隶属关系,并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消防队员的工作实际,提高其工资待遇,确保多种形式消防队员的工资水平略高于平均工资水平。要根据合同保证队员在工作时间、工作报酬、医疗保险、休息休假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保证其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不低于相同时期相同地域的平均水平。各地还应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为队员再就业提供保障,消除专职队员的后顾之忧。
三是要切实抓好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日常管理教育工作。乡镇、企业和行政村要进一步完善队伍管理的日常制度,加强执勤备战、器材装备维护保养、业务训练和安全管理;建立规范的战备执勤值班制度,定期组织开展个人技能体能、实用战术和协同训练,加强辖区的道路水源熟悉和维护工作。各地应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多种形式消防队的比武竞赛活动,通过比武来促进多种形式消防队的业务训练和建设工作。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指导力度。各级政府要在关心和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同时,协调相关部门给予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特别是在单位税费减免、火灾扑救费用补偿以及用工、社会保障等方面要给予政策上的照顾,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良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各级公安消防机构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多种形式消防业务指导,强化落实队伍管理、执勤备战等各项制度,提高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规范化、正规化水平。各级政府部门要经常深入队伍内部,开展调查研究,加强部门之间协调沟通,实实在在地解决队伍内部一些实际困难,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长效建设和发展出注意、想办法,确保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能够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