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大雅、小雅被视为我国古代艺术歌曲的起源。唐代诗歌的繁荣,使得诗人的作品被用于歌唱,宋代曲子词的发展,更是使得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更为紧密。元曲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与唐诗、宋词齐名,它采用音乐曲牌来抒情、写景、叙事,具有鲜明的民间风格和地方色彩。
20世纪20年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主要由青主完成,他共创作了19首艺术歌曲,其中14首运用古诗词创作,这些作品在青主的整个艺术歌曲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作品包括《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红满枝》等。
30年代是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繁荣时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在这一时期占据了重要地位,创作人数和作品数量都有了显著增加,如黄自、陈田鹤、刘雪庵、谭小麟、冼星海、江定仙等。黄自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如《花非花》、《南乡子》等,在创作手法上注重歌词韵律与旋律、节奏的紧密结合,旋律与和声的民族化,以及钢琴伴奏的写作。
40年代,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继续发展,主要有黄永熙的《阳关三叠》、冼星海的《忆秦娥》、马思聪的《残阳》等。这一时期,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的特点是突出时代性的题材特征,民族化的旋律创作进一步发展,现代作曲技法的结合。
总的来说,从青主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开始,经历了20年代、30年代、40年代的作曲家们的创作,古诗词艺术歌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丰富了我国近代的声乐作品,为我们研究近代作曲家的创作手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