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长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如题所述

随着社会对早期家庭教育的不断宣传和提倡,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教育从幼儿做起”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也较以往越发凸现其在幼儿成长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家庭环境对幼儿发展影响最大,它是塑造幼儿健康人格的第一环境,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真正的启蒙老师,对幼儿的成长起着特殊的作用。可以说,幼儿从胎儿期直至生命结束,始终受家庭的影响和教诲。可见,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是终生的,无可替代的!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是每个父母责任。本文就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父母从中得到一点启示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育期望过高

  如今的幼儿大多是独生或第二胎子女,一个幼儿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于一身。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显得异常突出。不少家长是把幼儿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从幼儿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设计将来,希望幼儿按照自己所设计的发展道路成长,很少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兴趣、原有基础、天富等实际情况。一些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知识,在家庭教育方面表现出叫大的盲目性。如盲目投资、盲目施教、盲目要求、盲目攀比、盲目放弃,等等。这种家庭教育的盲目往往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不仅仅使许多家庭白白花费了精力与财力,更极大地挫伤幼儿的兴趣。那如何才算是成龙、成凤,本来就没有确切的标准。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非要硬性地规定幼儿必须学到什么知识,完成什么指标,这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就像套在幼儿头上的紧箍咒一样,给幼儿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压力,在这重压之下,有些幼儿甚至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这些都是幼儿在对家长“高期望”做出的反抗。这种结局,恐怕是和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的美好愿望恰恰相反的。如果这些家长能够对幼儿持有正确,合理的期望,相信幼儿都能成为父母的龙凤。

(二)家庭教育内容萎缩

  目前许多家长对幼儿家庭教育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们把幼儿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把识字、背诗、计算、拼音、学外语当作幼儿教育的主要课程,错误地认为幼儿有了知识就有了未来的一切,而忽视了对幼儿的品德、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对与一个人未来事业的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过度重视智育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会影响幼儿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更会阻碍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甚至导致幼儿人格的缺失,给幼儿的一生带来不良影响。

(三)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在不正确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很容易走极端。一是过度娇宠。美国家庭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德认为,家长的关爱就是幼儿成长的维生素缺他不可过多无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十几岁的幼儿不会洗手帕袜子,初中生在水沸时急得手足无措,大学生生活难以自理,恨不得把妈妈也带到学校里去......上述现象的发生皆因家长自小就对幼儿溺爱、娇宠,他们过度的关怀和无原则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幼儿自主意识的确立和自立能力的锻炼机会。二是过度严厉。不少家长对幼儿要求过高、限制过多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骂不成才”。在这种情况下,性格倔强的幼儿,常表现出叫强的抵抗意识,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变得性格暴躁,行为粗野;性格懦弱的幼儿,则会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欺骗撒谎的手段,对付父母的惩罚与训斥,变得少年虚伪,失去童真。

  二、改善幼儿家庭教育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家庭教育观

  家长要学会尊重幼儿。家长不能把幼儿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或私有财产,期望通过幼儿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和理想,去补偿自己生活中的缺憾。幼儿是独立的、有意识的、有思想的个体,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与平等对待。尊重幼儿才是父母最深刻的爱。

  家长要注重幼儿的今天。幼儿的发展是自然、有阶段、有规律的,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遵循这一规律,在从尊重幼儿的兴趣、个性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幼儿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然而许多家长考虑最多的是幼儿的明天将会怎样。许多过于担忧和心急的家长不惜花费大量的经理与财力,用兴趣班把幼儿的时间填得满满的,以牺牲幼儿的今天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美好的明天”。其实,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幼儿的成长首先在今天,如果我们以牺牲幼儿的今天为代价来换取明天,那后果只能像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的那样:“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因此关爱幼儿,并不是给幼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满意”,也不是用各种所谓的知识、能力训练来压迫幼儿,而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予以科学的引导,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与自由,让幼儿在自然成长中享受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独立的意志品质与健全的人格。

(二)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幼儿教育主要是幼儿园的任务,家长其实,家长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能力学习幼儿教育的专门知识,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家庭与幼儿园强大的教育结合,使幼儿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熏陶与培养。相关研究证明,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与父母素质及文化水平的高低相关。当今的幼儿求知欲强,兴趣广泛,这些都要求父母通过各种方式,结合家庭教育实践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家庭教育从知识上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 改进教育方法,妥善解决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家长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差,有的甚至大字不识几个,就放弃了家庭教育的权利。把自己家长的职责等同于保姆,只是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就足够了,幼儿教育主要是幼儿园的任务,其实,家长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能力学习幼儿教育的专门知识,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家庭与幼儿园强大的教育结合,使幼儿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熏陶与培养。相关研究证明,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与父母素质及文化水平的高低相关。当今的幼儿求知欲强,兴趣广泛,这些都要求父母通过各种方式,结合家庭教育实践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家庭教育从知识上适应时代的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9
随着社会对早期家庭教育的不断宣传和提倡,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教育从幼儿做起”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也较以往越发凸现其在幼儿成长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家庭环境对幼儿发展影响最大,它是塑造幼儿健康人格的第一环境,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真正的启蒙老师,对幼儿的成长起着特殊的作用。可以说,幼儿从胎儿期直至生命结束,始终受家庭的影响和教诲。可见,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是终生的,无可替代的!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是每个父母责任。本文就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父母从中得到一点启示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育期望过高

  如今的幼儿大多是独生或第二胎子女,一个幼儿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于一身。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显得异常突出。不少家长是把幼儿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从幼儿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设计将来,希望幼儿按照自己所设计的发展道路成长,很少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兴趣、原有基础、天富等实际情况。一些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知识,在家庭教育方面表现出叫大的盲目性。如盲目投资、盲目施教、盲目要求、盲目攀比、盲目放弃,等等。这种家庭教育的盲目往往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不仅仅使许多家庭白白花费了精力与财力,更极大地挫伤幼儿的兴趣。那如何才算是成龙、成凤,本来就没有确切的标准。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非要硬性地规定幼儿必须学到什么知识,完成什么指标,这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就像套在幼儿头上的紧箍咒一样,给幼儿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压力,在这重压之下,有些幼儿甚至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这些都是幼儿在对家长“高期望”做出的反抗。这种结局,恐怕是和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的美好愿望恰恰相反的。如果这些家长能够对幼儿持有正确,合理的期望,相信幼儿都能成为父母的龙凤。

(二)家庭教育内容萎缩

  目前许多家长对幼儿家庭教育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们把幼儿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把识字、背诗、计算、拼音、学外语当作幼儿教育的主要课程,错误地认为幼儿有了知识就有了未来的一切,而忽视了对幼儿的品德、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对与一个人未来事业的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过度重视智育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会影响幼儿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更会阻碍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甚至导致幼儿人格的缺失,给幼儿的一生带来不良影响。

(三)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在不正确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很容易走极端。一是过度娇宠。美国家庭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德认为,家长的关爱就是幼儿成长的维生素缺他不可过多无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十几岁的幼儿不会洗手帕袜子,初中生在水沸时急得手足无措,大学生生活难以自理,恨不得把妈妈也带到学校里去......上述现象的发生皆因家长自小就对幼儿溺爱、娇宠,他们过度的关怀和无原则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幼儿自主意识的确立和自立能力的锻炼机会。二是过度严厉。不少家长对幼儿要求过高、限制过多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骂不成才”。在这种情况下,性格倔强的幼儿,常表现出叫强的抵抗意识,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变得性格暴躁,行为粗野;性格懦弱的幼儿,则会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欺骗撒谎的手段,对付父母的惩罚与训斥,变得少年虚伪,失去童真。

  二、改善幼儿家庭教育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家庭教育观

  家长要学会尊重幼儿。家长不能把幼儿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或私有财产,期望通过幼儿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和理想,去补偿自己生活中的缺憾。幼儿是独立的、有意识的、有思想的个体,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与平等对待。尊重幼儿才是父母最深刻的爱。

  家长要注重幼儿的今天。幼儿的发展是自然、有阶段、有规律的,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遵循这一规律,在从尊重幼儿的兴趣、个性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幼儿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然而许多家长考虑最多的是幼儿的明天将会怎样。许多过于担忧和心急的家长不惜花费大量的经理与财力,用兴趣班把幼儿的时间填得满满的,以牺牲幼儿的今天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美好的明天”。其实,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幼儿的成长首先在今天,如果我们以牺牲幼儿的今天为代价来换取明天,那后果只能像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的那样:“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因此关爱幼儿,并不是给幼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满意”,也不是用各种所谓的知识、能力训练来压迫幼儿,而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予以科学的引导,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与自由,让幼儿在自然成长中享受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独立的意志品质与健全的人格。

(二)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幼儿教育主要是幼儿园的任务,家长其实,家长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能力学习幼儿教育的专门知识,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家庭与幼儿园强大的教育结合,使幼儿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熏陶与培养。相关研究证明,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与父母素质及文化水平的高低相关。当今的幼儿求知欲强,兴趣广泛,这些都要求父母通过各种方式,结合家庭教育实践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家庭教育从知识上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 改进教育方法,妥善解决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家长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差,有的甚至大字不识几个,就放弃了家庭教育的权利。把自己家长的职责等同于保姆,只是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就足够了,幼儿教育主要是幼儿园的任务,其实,家长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能力学习幼儿教育的专门知识,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家庭与幼儿园强大的教育结合,使幼儿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熏陶与培养。相关研究证明,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与父母素质及文化水平的高低相关。当今的幼儿求知欲强,兴趣广泛,这些都要求父母通过各种方式,结合家庭教育实践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家庭教育从知识上适应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