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考点和答题技巧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1
考点一:寻找或提炼论点

判断论点的依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找准论点的方法:
首先细读文章,读完后心里有所体会,然后一看题目,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中间。
注意:
(1)一般在文章开头或结尾;
(2)文章第二段:如果第一段列举生活的种种现象.就可能在第二段出现论点。
(3)文章中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可能是论点。
(4)文章有分论点出现,没有中心论点。要把分论点进行整合.自己概括中心论点。但这种情况在中考中很少出现。

考点二:概括文章的内容
即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如:XXXX产生原因是什么?XXXX的作用有哪些?XXXX包括哪些内涵?XXXX从哪些方面阐述?
诸如此类问题的答案基本都可从文中筛选出原句进行回答,它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也可能并列于几个自然段中,要抓一些中心句或关键句。

考点三:判断论据及作用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事实论据包括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包括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题型:
文段中用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
运用了……论据.证明了……论点。
论据的补充:
补充事实论据时所选事例要具有代表性,能表现论点,语言简洁,可以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来写。补充道理论据时以名人名言或警句格言为主。

考点四: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常用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特别为引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题型:
本文(段、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
①举例论证:列举……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引用……的话,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③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④比喻论证: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注意:
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答题时要找全。在考查中往往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可重点考虑。

考点五:分析论证思路或过程
思路即写作内容的先后安排,答题时应对各段内容及论证方法进行准确概括和巧妙串联。
题型:
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说说某段或几段的论证过程?
答题格式:
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运用了……方法提出……观点,接着运用……方法加以论证,然后运用……方法进一步论证,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文章环环相扣,层次分明,说理清楚。
前后两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先看这两断与前面的段落之间有没有照应的关系.如果没有。再看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时间上.逻辑上等.分析后即可作答。
答题格式:
1.不能,因为这几段和第*段的**几句是一一对应关系。
2.不能,因为这几段存在着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调换后不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考点六:品味语言及辨析作用
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1、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往往有比喻义。
2、加点词能否去掉或替换?为什么?
答题格式:
不能,这个词起限制作用,在文中的意思是……。删除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样表达太绝对了,不符合客观事实。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严密性和准确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加点词“这样”“这种情况”“如此”等在文中指代什么内容?
答法技巧:
首先在原文中找到这个词语,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所指代的内容。答案往往就在这个词的前面或不远处,回答一般可以直接摘抄原文.有时也需针对题干进行概括、删改等加工。
4、句子(或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引出论点或论题;作为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论证论点;引出下文。
(2)中间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是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议论文结尾段的作用:总结全文,补充论证论点,使论证更严谨。

考点七:结合内容谈感受或启发
此类题目形式虽然开放,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考题一般紧扣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因此,只要我们找到文章的论点并紧扣其解题就能拿到一半分数.再按题目要求.结合自身或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题型:
请你就本文观点谈一点看法。/结合生活阅历和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答题技巧:
(1)论点。
(2)联系实际(用上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针对论点谈感受。

考点八: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结构一般有四种:
1.总分式(总分总;总分;分总);
2.并列式
3.递进式
4.综合式
注:初中阶段多为:总分式。

真题辨析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圣贤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沉得住气。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抵御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可谢安在后方军帐里依然不慌不忙地下棋,可谓“险不惊于心”。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谢安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可谓“成不喜于色”。谢安用他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静气的内涵!
③那么,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呢?
④首先,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做到了200多次操作没有一次失误。(一)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只有经过十几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镇定从容地完成这样的操作。
⑤其次,养静气需要多读书。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如何拥有这种能力和本领呢?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多读书。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林语堂先生说的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二)读书可以安顿好我们那颗动荡不安的心。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⑥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其实静气和正气是相互滋养的,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⑦草静生于缝隙,树静立于风雨,人静行于世间。人不能没有静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就像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普照的阳光。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任脚下花开花落,任世间风云变幻,岿然不动,坚定泰然。(三)(选文有改动)
1.(3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2分)请你依据选文第②段谢安的表现,概括出“静气的内涵”。

3.(3分)请分别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4.(3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个人应该怎样“养静气”。

参考答案:1.成大事者必有静气。2.险不惊于心,成不喜于色。3.(一)举例论证 (二)道理论证 (三)比喻论证 4.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养静气需要多读书。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
第2个回答  2020-10-11
1、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第3个回答  2020-10-11
议论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介绍
  一、议论文的概念
  又称论说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
  二、议论文的要素
  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议论文解题思路和技巧
  做议论文的阅读题,注意以下几点:
  1、找准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多一些宽容》;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除了以上分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来找论点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
  ⑴ 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
  ⑵ 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
  ⑶ 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
  2、分析论据:
  ⑴ 分清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⑵ 找出此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