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儿童依恋的类型以及发展阶段

如题所述

儿童依恋的类型以及发展阶段如下:

1、儿童依恋的发展

(1)前依恋阶段(出生至6周内)。孩子尚未对母亲表现出依恋,并不介意被陌生人抱起。

(2)产生依恋阶段(6周至8个月)。孩子期望照料者对他们的信号能积极回应,但仍旧不会介意和父母分开。

(3)明确的依恋阶段(8个月至2岁)。当所依靠的成年人离开时,孩子会表现出离别焦虑。孩子还会以母亲为安全保障,在新环境中探寻、冒险,然后又回来寻求情绪庇护。

(4)互惠关系的形成(18个月至2岁)。随着语言能力的迅速发展,孩子已经明白父母离开和回来的原因,会同父母协商,离别焦虑降低。

2、依恋的类型

(1)安全的依恋。这些孩子把父母看做安全保障。当和父母分开时,他们有的会哭,有的不哭;当父母回来时,他们积极渴望交流,马上停止哭泣。

(2)回避的依恋。父母在场时这些孩子并无反应,父母离开时也不难过。重见父母时他们回避父母或不及时打招呼。父母把他们抱起来,他们也不抱住父母。

(3)反抗型依恋。分开前这些孩子亲近父母,但不愿探索。重见时,他们表现互愤怒、抵抗行为,有时推推打打。很多孩子被抱起后依旧哭闹,很难安慰。

(4)混乱、絮乱的依恋。这种类型的孩子表现出最大程度的不安全感。重逢时,孩子表现出一系列混乱、矛盾的行为。如父母抱起他时,他还看着别的地方,或对父母的出现毫无表情,或者很沮丧。很多这样的孩子面部表情茫然,交流絮乱。

儿童的发育规律:

1、阶段性和程序性。儿童期、青春期发育遵循向心律。身体各部的形态发育顺序是: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的规律性变化。

2、速度的不均衡性。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是不均衡的。因此,生长发育速度曲线呈波浪式。从胎儿到成人,先后出现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从胎儿4个月至出生后1年;第二次发生在青春发育早期,女孩比男孩早两年左右。

3、时间统一协调性。根据不同组织、器官的不同生长发育时间进程,可将全身各系统归纳为四类不同的生长模式。

4、生长轨迹关键期。在外环境无特殊变化的条件下,个体儿童的发育过程比较稳定,呈现一种轨迹现象。该轨迹有动态的、复杂的调控系统,其中遗传基因起关键作用。它尽力使正在生长中的个体在群体范围中保持有限的上下波动幅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