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三个原则是什么?

如题所述

信、达、雅。

又称“三难原则”。“信”,忠实于原文;“达”,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到位;“雅”,用词遣句及文风之类的。该原则最早出自严复译著《天演论》中的“译例言”,其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如果对原著的思想只是粗浅的了解,那就很难把握内在的精神精髓,故严复十分重视翻译工作。但“信达雅”的标准极难达到,严复亦将其名为“三难”,视为畏途,其曾言“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翻译事“字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

严复先生的“三字经”,深刻触及、准确涵盖了翻译的核心,译文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与和谐。正因其原则精练,所以后人发挥和扩充的内容则能更加系统。

现代翻译工作者虽对本原则的理解各有偏重,但基本都认为:“信”指意思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畅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