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白光好还是黄光好?

如题所述

各有好处,黄光不刺眼对眼睛好,白光比较亮,会比较清楚。

白炽灯(黄光)

    介绍:

    白炽灯,又称电灯泡,是一种透过通电,利用电阻把幼细丝线(现代通常为钨丝)加热至白炽,用来发光的灯。白炽灯外围由玻璃制造,把灯丝保持在真空,或低压的惰性气体之下,作用是防止灯丝在高温之下氧化。不同用途和要求的白炽灯,其结构和部件不尽相同,白炽灯的光效虽低,但光色和集光性能很好,是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电光源。

    组成:

    这是一只普通的白炽灯,主要由玻壳、灯丝、导线、感柱、灯头等组成。玻壳做成圆球形,制作材料是耐热玻璃,它把灯丝和空气隔离,既能透光,又起保护作用。白炽灯工作的时候,玻壳的温度最高可达100℃左右。灯丝是用比头发丝还细得多的钨丝,做成螺旋形。看起来灯丝很短,其实把这种极细的螺旋形的钨丝拉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竟有1米多长。导线两条导线表面上很简单,实际上由内导线、杜美丝和外导线三部分组成。内导线用来导电和固定灯丝,用铜丝或镀镍铁丝制做;中间一段很短的红色金属丝叫杜美丝,要求它同玻璃密切结合而不漏气;外导线是铜丝,任务就是连接灯头用以通电。感柱一个喇叭形的玻璃零件就是感柱,它连着玻壳,起着固定金属部件的作用。其中的排气管用来把玻壳里的空气抽走,然后将下端烧焊密封,灯就不漏气了。灯头是连接灯座和接通电源的金属件,用焊泥把它同玻壳粘结在一起。这里特别需要讲讲灯丝,因为电灯正是要靠它来发光的。同炭丝一样,白炽灯里的钨丝也害怕空气。如果玻壳里充满空气,那么通电以后,钨丝温度升高到2000℃以上,空气就会对它毫不留情地发动袭击,使它很快被烧断,同时生成一种黄白色的三氧化钨,附着在玻壳内壁和灯内部件上。要是玻壳里残留的空气比较少,那么上面讲的过程就会进行得慢一些,钨跟空气中的氧化合生成一薄层蓝色的三氧化二钨和氧化钨的混合物。这些都是空气玩的把戏——空气里的氧气使高温的钨丝氧化了。所以钨丝灯泡要抽成真空,把空气统统清除出去。有时怕抽气机抽不干净,还要在灯泡的感柱上涂一点红磷。红磷受热会变成白磷,白磷很容易同氧气反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把氧气“吃掉”,这样,玻壳里残留的氧气也被消除了。但是,这样做还没有解决全部问题。白炽灯用久了玻壳会变黑,再过一段时间会烧断,确实,钨丝比起炭丝来,在真空里的蒸发速度要慢得多。但是,当白炽灯点亮温度升得很高的时候,钨的蒸发仍然十分严重。长时间的高温使钨丝表面的钨原子像水蒸汽一样不断地蒸发扩散,然后一层又一层地沉积到玻壳的内表面上,使玻壳慢慢黑化,越来越不透明。钨的蒸发也使钨丝越来越细,最后烧断。灯丝工作温度越高钨的蒸发越快,白炽灯的使用寿命就越短。

节能灯(白光)

    介绍:

    节能灯,又称为省电灯泡、电子灯泡、紧凑型荧光灯及一体式荧光灯,是指将荧光灯与镇流器(安定器)组合成一个整体的照明设备。2008年国家启动“绿色照明”工程,城乡居民和企业使用中标企业节能灯享受一定比例的补助。节能灯的推广意义重大,然而,废旧节能灯对环境的危害也引起了关注。到2012年10月底,节能推广工程有上亿节能灯报废,每只可污染180吨水及五六亩土壤,废旧节能灯的处理和回收问题引起关注。尽管如此,人们对于节能灯的需求仍然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在刚刚来临的2015年,需求量仍然在增加。

    工作原理:

    1.人类生活除了水、空气、食物必需用品之外,光一直影响人们的作息,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直到1879年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白炽灯),它的原理是:当灯接入电路中, 电流流过 灯丝的热效应,使白炽灯发出连续的 可见光红外线,此现象在灯丝温度升到700K即可察觉,由于工作时灯丝温度很高,大部分的能量以 红外辐射的形式浪费掉了;同时由于灯丝温度很高,蒸发也很快,所以寿命大大的缩短了,大约在2200小时左右,而光效大约在每瓦12(Lm)左右。以前照明系统只讲究数量,而今天已经逐步走向精致,讲究省能效果。由于照明技术及照明器具的广泛使用,使人们的生活水准普遍提高,对照明设备的需求日益激增,也使得耗电量扩大,于是开始重视高效率、高品质的照明设备的发展。电子节能灯主要是通过镇流器给灯管灯丝加热,大约在1160K温度时,灯丝就开始发射电子(固在灯丝上涂了一些电子粉)电子碰撞氩原子弹性碰撞,氩原子碰撞后,获得能量又撞击汞原子在吸收能量后,跃迁产生 电离;发出253.7nm的紫外线,紫外线激发荧光粉发光,荧光灯工作时灯丝的温度大约在1160K左右,比白炽灯工作的温度2200K~2700K低,所以它的寿命也大大提高到8000小时以上,又由于它不存在白炽灯那样的 电流热效应,能达到每瓦60(lm)流明。

    2.节能灯的尺寸与 白炽灯相近,与 灯座的接口也和白炽灯相同,所以可以直接替换 白炽灯。节能灯的正式名称是稀土三基色紧凑型荧光灯,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 荷兰的飞利浦公司。被 国家纳入到了863推广计划,最早在 山东的胶东半岛推广,其中最早响应的两家工厂为 威海北洋和栖霞灯具厂,但是由于早期成本比较高,推广难度比较大。 广东依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依托国家的政策支持,以低成本的原材料大批量生产节能灯,并销往全国。因为早期人们对于节能灯的概念比较模糊,广东生产的卤粉节能灯成本较低,销往市场的价格也比较低,现全国80%的节能灯来自广东生产,其中80%的节能灯是在 中山古镇生产的。

    3.这种光源在达到同样光能输出的前提下,只需耗费普通白炽灯用电量的1/5至1/4,从而可以节约大量的照明电能和费用,因此被称为节能灯。

    4.节能灯实际上就是一种紧凑型、自带镇流器的日光灯,节能灯点燃时首先经过电子镇流器给灯管灯丝加热,灯丝开端发射电子(由于在灯丝上涂了一些电子粉),电子碰撞充装在灯管内的氩原子,氩原子碰撞后取得了能量又撞击内部的汞原子,汞原子在吸收能量后跃迁产生电离,灯管内构成等离子态

    5.灯管两端电压直接经过等离子态导通并发出253.7nm 的紫外线,紫外线激起荧光粉发光,由于荧光灯工作时灯丝的温度约在1160K左右,比白炽灯工作的温度2200K-2700K低很多,所以它的寿命也大进步,到达5000小时以上,由于它运用效率较高的电子镇流器,同时不存在白炽灯那样的电流热效应,荧光粉的能量转换效率高,到达每瓦50流明以上,所以节约电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让我们来谈谈雨和雾影响渗透的原理。我希望您确认您对适合您的灯具的理解和科学选择:

首先,更换车灯后的光线穿透力与卤素灯或氙灯没有关系,这两种灯只是具有不同发光原理的灯泡。穿透力的强度取决于车灯的色温。色温越低,穿透力越强,否则穿透力就越弱。

许多人仍然没有明确定义所谓的渗透力。穿透力是指在雨天和雾天,任何光线的道路照明能力都会大大降低。这是因为道路上积聚的水导致光发生二次反射,并导致光发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通常认为道路上的水在雨天吸收光。无论什么样的光和色温,在雨天和雾天,照明能力都会降低。黄光的意思是黄光比白光好。这意味着黄光可以很容易地穿透雾,让雾后的汽车看到光,而不是你的光可以穿透雾,照在雾后的东西上。事实上,汽车的穿透力升级意味着在雨天和雾天光线可以穿透的距离就是穿透距离,这是一个警告,不用于照明。

事实上,氙灯在更换车灯后可以发挥更好的穿透力,因为氙灯可以通过调节疝气丸实现各种色温值,卤素灯钨丝发光颜色的色温一般在350万左右。许多卤素灯通过在灯泡壁上镀蓝膜来提高色温,这是通过亮度来提高色温的不良方法。然而,低色温氙灯通常不推荐用于升级氙灯,因为它是以牺牲亮度为代价的穿透力的表现,并且不希望违反光升级的基本原理。不同颜色和温度的光有不同的照明和视觉效果。许多人认为穿透力差主要是因为外面许多不负责任的商人为许多车主改装了一些高色温疝气灯。浅色是蓝色甚至紫色,所以穿透力差,亮度很低。

因此,雨天和雾天穿透力的关键在于色温的选择,而非氙灯的穿透力必须低于卤素灯。了解这些将有助于车主更好地选择自己的灯具。

第2个回答  2018-10-05

黄光和白光是不同波长的色光,其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在实际应用中区别很大,下面简单陈述一下两种色光之间的功能区别。希望您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选择。

首先说说目前最流行的白光。白光的流行始于近年来白光LED在手电中的广泛应用。白光接近太阳光,黑暗中用白光照明符合我们眼睛的视觉经验,因此眼睛不需要花时间去适应,应该是最让眼睛舒服的色光。而且白光无论从明度还是色温都比其它的色光高,给人最强烈的明亮的感觉。因此户外活动中,白光被广泛应用于夜间徒步,营地照明。

黄光是所有可见光中折射、散射最少的色光。也就是说,黄光的穿透性最强,在同等条件下,黄光比其它可见光传播得更远。夜间的户外环境通常伴随有水气、薄雾,遇上这种环境,如有一支黄光手电就再合适不过了。

黄光的手电在同等的亮度下会比白光的手电看起来暗一些,但是黄光晚上看会很舒服,不刺眼。

第3个回答  2013-11-29
意见建议:您好,从用眼卫生的角度讲白光的灯应该会更好,因为它更接近于自然光。如果是看书学习用的灯光应该选择白光,另外白炽灯要比日光灯要好,明暗变化没有日光那么激烈,最好是高频闪烁的护眼灯。
第4个回答  2011-08-18
那要看你干什么用了。黄光的穿透性要强于白光,就是说在野外、洞窟、水、雨雾中会好的多。
而白光则看起来更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