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的"北洋"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清末至民国期间称江苏省以北的山东、河北、辽宁沿海各省为“北洋”,而称以南沿海各省为“南洋”。这本来是一个地区名,清末设立“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以加强地区管理和武备。所以“北洋”两个字屡见于史书,已经不再是一个地域名称。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于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后正式形成。

北洋政府首脑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崩离析,皖系、直系两大派系先后控制中央政府,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北洋政府又被迅速壮大的奉系控制,直到北伐战争后才完成了短暂的形式统一,但不久后又爆发了其规模远超北洋历届政府的中原大战和十年国共内战

扩展资料:

甲午战争后,清廷认识到建立新式军队的重要性。1895年12月8日,在奕欣、荣禄等重臣联名奏请下,光绪帝正式批准袁世凯前往天津编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方先进技术,聘请外国教官,强调治军从严、赏罚分明。

模仿德国制订了完整的近代陆军制度,最终训练出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新式陆军,史称“北洋新军”,成为清末国防的中坚力量。由于北洋新军的训练场地位于天津东南70里的一个铁路站,因此史称“小站练兵”。

中国近现代几乎所有的文化大师如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梁实秋、辜鸿铭、傅斯年、鲁迅都涌现于这个时期,当代中国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都是在北洋政府时期奠基的。而且其成就当代中国人至今都无法超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洋政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5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中华民国建国初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派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1912年2月,袁世凯继孙中山后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势力初秉政。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首任大总统后北洋政府正式形成。北洋政府是继清朝灭亡后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袁世凯死后,北洋军分裂成以奉系军阀、直系军阀、皖系军阀三大派系为首的军阀势力,开始了军阀混战时代,直到北伐战争结束后才完成形式统一。
  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解除党禁、报禁的时期,这一时期尽管内战不断,但已经出现了三权分立、地方自治等制度的雏形。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民主政治、思想解放、踏入国际社会的开端,更是中华民族资本积累的黄金时期。同时,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和平的方式完整继承前朝疆域的政权。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北洋,古代地理名词,指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如“北洋水师”、“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北洋通商大臣”。这些词均源自以李鸿章为创始者,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一系政治力量在北洋地区的政治、军事、商业活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12-24
北洋一词产生于清朝末年 ,指黄海渤海一带 ,泛指北方 。
北洋政府 ,是国民党说当时北洋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 。
第4个回答  2016-12-24
清末至民国期间称江苏省以北的山东、河北、辽宁沿海各省为“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