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霞从艺经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07

何海霞,1908年10月7日出生于北京一个满族家庭,自幼随父学习书法,后师从韩公典研习国画,同时涉猎装裱与鉴赏技艺。1926年,他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曾任评议员和研究员,并在1927年的东京中国画联展上崭露头角,作品受到好评。


1935年,何海霞成为张大千的大风堂画派弟子,这一转变对他的艺术生涯至关重要。1936年,他的作品《山中一夜雨》入选全国美展,并在《艺术通讯》发表。同年,他与齐白石、张大千、于非闇等人共同举办了联展。1937年,何海霞在七七事变中冒险营救被困的张大千,展现了他的勇敢精神。


1945年抗战胜利后,何海霞与张大千重逢,并随其入蜀游历,丰富了艺术视野。1949年后,张大千出国,他在重庆以卖画为生,直至1950年迁居西安,结识了石鲁和赵望云,并在艺术界崭露头角。1956年,他加入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作品如《西坡烟雨》和《宝成铁路》被国家收藏。


1961年,何海霞被中央美术学院邀请授课,并与石鲁、赵望云等被誉为“长安三杰”,开创了“长安画派”。他于1966年虽受“文革”影响,但仍保持创作。1970年,他被迫下放陕西,但仍致力于艺术创作,如《收租院》等作品。1976年,他的艺术创作达到顶峰,为北京饭店和钓鱼台国宾馆绘制了多幅巨幅山水画。


1981年,何海霞回应张大千的《宝岛长春》,创作了《大地长春》。晚年,他继续在艺术领域耕耘,作品如《华山》被各地博物馆珍藏,他的艺术成就也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如1997年他捐赠的46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中国画研究院收藏。




扩展资料

何海霞(1908—1998),名瀛,字海霞,以字行。北京人。早年从师张大千学画,1946年随张氏入川写生。1956年调入陕西美协从事专业创作,为“长安画派”代表画家之一。1983年任陕西省国画院副院长,不久调北京中国画研究院。擅长山水,亦能花卉。其创作往往将青绿工笔与水墨笔意融为一体,立意新奇,笔力雄健,风格浑厚而不失秀丽。代表作有《西岳峥嵘何壮哉》《陕北清秋》《看山还看祖国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