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对孔子仁学思想有哪些认识和理解?

如题所述

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内容。孔子"仁爱"思想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仁",原本指对人亲善或持有一种同情心,在孔子那里被发挥成了一种学说、一种哲学观。建立在民族宗法基础上的家国同构,是在农业文明为主的时代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天下。与这种家天下的谱系结构相平行的精神纽线是孔子的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仁学思想。这个仁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从这个核心出发,是孔子的"仁者爱人",进而是"入则孝,出则悌",是孔子仁学思想的又一要义、又一个纽结,最后,他提出“泛爱众”,完成了仁学思想的基本建构。

在孔子看来,只有在家敬(孝)父母,出门敬(悌)兄长,才能把“仁”这种主观理想的精神境界,推己及人,由家庭推广到社会,才能“泛爱众”。并且,“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仁学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制国家秩序及其生存基础的。最后,孔子为他的仁学思想这根精神纽线画上了一个中止符,他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了“天下归仁”,他又提出一种办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把它作为“忠恕”之道来行仁。从“仁”出发到“归仁”,显然是孔子认为的一种完满的精神境界。

礼治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孔子很崇拜周礼,主张“复礼”、“为国以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治秩序。孔子提出的“复礼”的办法是“正名”,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孔子还提出了“仁”的思想,孔子礼治思想与孔子“仁”的思想是统一的,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关系。

儒家传统道德修养观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对儒家修养观中具有永久性、普遍性价值的内容进行继承和发扬,寻找和发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教育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规范之基础,并激励大学生完善自身人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23

仁爱是孔子仁学思想的核心思想。

孔子的仁爱包含了三个大的层次:

1、是以家庭为体系的爱;

2、是以社会为体系的爱;

3、是以宇宙为体系的爱。

而且这三个体系内的爱是相互联系的,并且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儒家“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孔子的“仁”内涵非常丰富,其根本乃是“爱”的演绎和诠释。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又被称为儒教或儒学,它由孔子创立;然而最初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学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义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学说流派,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他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第2个回答  2018-03-12

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内容。孔子"仁爱"思想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仁",原本指对人亲善或持有一种同情心,在孔子那里被发挥成了一种学说、一种哲学观。建立在民族宗法基础上的家国同构,是在农业文明为主的时代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天下。与这种家天下的谱系结构相平行的精神纽线是孔子的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仁学思想。这个仁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从这个核心出发,是孔子的"仁者爱人",进而是"入则孝,出则悌",是孔子仁学思想的又一要义、又一个纽结,最后,他提出“泛爱众”,完成了仁学思想的基本建构。

在孔子看来,只有在家敬(孝)父母,出门敬(悌)兄长,才能把“仁”这种主观理想的精神境界,推己及人,由家庭推广到社会,才能“泛爱众”。并且,“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仁学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制国家秩序及其生存基础的。最后,孔子为他的仁学思想这根精神纽线画上了一个中止符,他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了“天下归仁”,他又提出一种办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把它作为“忠恕”之道来行仁。从“仁”出发到“归仁”,显然是孔子认为的一种完满的精神境界。

礼治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孔子很崇拜周礼,主张“复礼”、“为国以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治秩序。孔子提出的“复礼”的办法是“正名”,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孔子还提出了“仁”的思想,孔子礼治思想与孔子“仁”的思想是统一的,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关系。

儒家传统道德修养观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对儒家修养观中具有永久性、普遍性价值的内容进行继承和发扬,寻找和发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教育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规范之基础,并激励大学生完善自身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