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驱力分为哪三种

如题所述

奥苏贝尔三种内驱力分别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在奥苏贝尔提出的三种动机中,只有认知内驱力是内部学习动机,也就是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对学习感兴趣,其他两种都是外部学习动机,是依靠外界条件来给予的内驱力。


首先是认知内驱力

他变现为对学习本身就感兴趣,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通过学习可以获得更多的只是,他认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真理的追求,这种学习动机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也是大部分学生没有达到的境界。

其次是自我提高内驱力

它是一种外部学习动机,表现为不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学习仅仅是一种手段,它通过学习去追求学校情境中的地位、荣誉,或者满足自己的自尊心,简单点讲,这些学生就是想通过成绩来在班级中获得地位和荣誉。

附属内驱力也是外部学习动机

表现为不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学习仅仅是一种手段,和自我提高内驱力不同,它是通过学习来获得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附属内驱力常常发生在儿童早期,最想要的是获得家长和老师的认可。


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 (好好学习)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内驱力,不需要刻意培养,大人别去破坏就好。  

常见的破坏孩子认知内驱力的三种行为是:  

第一、 限制孩子探索,或用负面的言行回应孩子的好奇心。  

第二、 让孩子进行无意义地重复性学习。(比如,很多重复抄写的暴力作业)  

第三、 学习难度过高,让孩子受挫。简单说就是“我怎么学也学不会”。  

第四、 缺乏鼓励。  

家长应该做的是: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对孩子的好奇心给予满足和好奇;不逼迫孩子进行无意义的重复性学习;学习难度循序渐进,让孩子在一点点的收获感中不断自我激发前进;营造尊师重教的环境和热爱学习新知识的家庭氛围。

2、自我提高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更持久的学习动机。

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职业理想和远大抱负来强化“自我提高内驱力”,并适度鼓励孩子参与竞争,让孩子体会到“赢”和“上升”的感觉。需要强调的是,自我提升内驱力并不像认知内驱力一样,可以无条件地自发产生,它需要一定的前提。了解过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的人就知道,“自我提升内驱力”和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的最高一级“自我实现需求”可以基本对应

从马斯洛的需求金子塔图形来看,个人需求层次是有一定的先后顺序的,当一个人满足了较低的需求之后,才会出现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拥有最高层次的“自我提升”或“自我实现”驱动,首先要检视一下底层的其他需求有没有给予满足——生理需求:孩子有没有吃饱、睡好、休息、身体健康。安全需求:孩子有没有足够的安全感。(缺少关怀、经常被家暴的孩子通常是缺乏安全感的。)社交需求:孩子有没有同伴和健康的友谊。尊重的需求:孩子有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过度控制型的家长通常难以满足孩子对尊重的需求)。

孩子如果在前面4个层次的需求上得到了较好的满足,最高需求“自我实现和自我提升需求”就更容易产生。

3、附属驱动

孩子会因为想获得他人的认可而努力上进。首先,必须得有这样一个孩子信服的“他人”的角色存在,可以是老师,朋友和父母。父母最好   能长期扮演这个角色,让孩子尊重你、信服你,看重你的认可和评价。

其次,这个角色最好能用合理的方式去认可孩子,既认可孩子的成绩,也认可孩子的努力过程。到了青春期,孩子身边有一些比较“正面”的伙伴和同学群体,也变得非常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30
奥苏贝尔认为人们的学习成就动机分为三种: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第一个学生,因为对学习充满好奇而不断探究,他的学习成就的来源是当一道道题目被他攻克,一个个疑惑被他解开的时候。他获得成绩的内驱力,来自于对认知。我们称为:认知内驱力。是指一个人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预计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

《三个白痴》里面,由阿米尔汗扮演的兰彻,就是因为从小对机械的好奇,才让他觉得学习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并且,他能根据自己的对机械的热爱,确定自己的事业发展的道路,最后,他获得了成功。

第二个学生,因为想要在班集体中展现自己的实力,获得第一名,所以,他在学习过程中非常用功。最后,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而这种驱动他不断学习的动力,来源于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因为自己胜任或者为了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内驱力属于外部动机。因为驱动他们努力学习的,不是对学习本身的热爱,而是由于通过学习赢得地位或者能胜任工作的需要。

第三个学生,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既不是因为对学习本身有多么的好奇,也不是因为想要向别人证明自己的实力,而仅仅是为了或者老师或者家长的认可。这样的内驱力,就称之为附属的内驱力。所谓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为了获得长者(老师或家长)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的把动作做好的一种需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11
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
在三种内驱力里,只有认知内驱力是内部学习动机,其他两种都是外部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表现为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真理的追求。这种对学习本身感兴趣的学习动机也是最为重要、稳定和持久的学习动机。
2.自我提高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外部学习动机,表现为不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学习仅仅是一种手段,通过学习去追求学校情境中的地位、荣誉、或者满足自己的自尊心。更通俗的讲,在班级里有些学生学习就是为了通过成绩好,赢得在班级中的地位、荣誉、赢得他人的尊重。
3.附属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也是外部学习动机,表现为不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学习仅仅是一种手段,通过学习去获得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附属内驱力常常发生在儿童早期,所以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为了赢得老师和家长的夸奖而努力学习也是正常的学习动机现象,符合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不应受到批评。这一点在判断题中要尤其重视。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则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11
一、内驱力什么意思?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二、内驱力理论是谁提出的?

奥苏贝尔把学习动机分为三种:认知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三、内驱力分为哪几种分别是什么?

认知驱力(cognitive drive)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它大都是存在于学习任务本身之中的。所谓认知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简言之,即一种求知的需要。这是意义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动机。它发端于学生好奇的倾向,以及探究、操作、理解和应付环境的心理倾向。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它与认知内驱力的区别在于:认知内驱力的指向是知识内容本身,它以获得知识和理解事物为满足;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向的是一定的社会地位,它以赢得一定的地位为满足。由于在社会中,一定的成就总能够赢得一定的地位,成就的大小决定着他所赢得的地位的高低。所以,取得成就成了赢得地位的前提。又因为成就的取得与能力水平是相称的。

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附属的内驱力表现为,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07-21
1. 知识点定义来源 & 讲解:
内驱力是指物体内部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在物理学中,内驱力可分为以下几种:

(1)弹性力:当物体发生形变时,内部的原子与分子之间相互产生作用力,这种力称为弹性力。

(2)万有引力: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是由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这种力称为万有引力。

(3)电磁力:当电子在原子周围运动时,会产生电磁力,这种力使电子保持在原子中。

(4)核力:在原子核内部,质子与中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称为核力。

2. 知识点运用:
内驱力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弹性力广泛应用于弹簧的设计和金属的弯曲;万有引力被用于解释天体之间的运动和行星轨道;电磁力是电学和磁学研究的基础;核力则被用于解释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核反应等。

3. 知识点例题讲解:
例题:一张动力学四轮车在沥青路面上运动,其前后轮的距离为1.2m,质量为20kg。如果车轮后侧受到了10N的推力,求车轮前侧所受的内驱力大小和方向。

解题思路:在此问题中,我们需要考虑车轮的内部相互作用力。因为车轮在沥青路面上运动,所以可以忽略空气阻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我们可以先求出车轮的加速度,然后再根据物体受到的合力计算内驱力。

解题步骤:
1. 求车轮的加速度。根据受到的推力F和质量m,我们可以得到车轮的加速度a=F/m=10/20=0.5m/s²。
2. 根据车轮几何结构,可以发现推力所产生的内部作用力是沿着轮的前-后轴向的,因此,车轮前侧受到的内部作用力也是10N。

3. 我们可以使用牛顿第一定律来验证这个结果,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车轮向前的运动不受任何力的阻碍,所以车轮前后两侧的内驱力大小相等。

综上所述,车轮前侧所受的内驱力大小为10N,方向与车轮后侧受到的推力方向相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