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硕士到中小学任教,为何不被社会接受呢?

如题所述

用一个很简单的成语来概括人们的思想,即“大材小用”。大材即指北大清华的硕士生自身拥有的知识储备;小用即中小学对中小学教师要求的知识储备。很明显,这不平衡,因为在人们普遍的观念中,认为中小学任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考上清华北大甚至读了硕士生却并不轻松,这种不平衡的心理可以用“机会成本”来解释。

所谓机会成本即,确定一个选择所要放弃的,而不是产生这个机会的成本。社会资源都是稀缺的,我们的时间的精力也是,你现在选择读书也就意味着你放弃了玩游戏,那么你进行读书这个选择,所放弃是机会成本就是你做其他事儿的收益的总和。举个更简单的例子,有些人认为上大学没用,不如直接高中毕业甚至初中毕业就去挣钱,于是你在读书的时候,他在挣钱,还说自己创造的社会价值比你更高。你认为这正确吗?也许正确,这得取决你上学认不认真。因为你选择上学也就放弃了去挣钱的机会,那这些年你没挣到的钱就是你放弃的机会成本。

人们普遍不认可高材生去中小学任教,就是认为他们既然选择了花更多的精力去读北大清华的硕士,就说明他们应当创造更高的价值来弥补他们所花掉的机会成本,如果自己的选择不能弥补这样的机会成本,那么最终的结果是“亏”的。人们执拗的是“亏”也就是“损失”,他们认为这不仅是这些高材生的损失,更是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损失。给他们提供了那么好的平台最后却去教了小学生,他们觉得不屑。

但是我们仔细想一下,第一:为什么这些人愿意去当中小学老师?那是因为待遇极好,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的老师和著名高校毕业的老师到同一个工作单位受到的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些高材生也不是傻子,会放弃高薪工作去一个待遇更低的地方;好的学校为了吸引人才的集聚,是非常慷慨的,这也是知识变现的一个体现。第二:清华北大的硕士生去当老师真的是浪费吗?任何一个职业都不缺高素质人才的加入,教师行业尤其如此。教师教给学生的仅仅是基础知识吗?他们对于知识的兴趣对于知识的理解深度等等,不同水平的老师教导出来的也一定不同。我倒认为,这更加体现了一种对于知识的尊重,是一种好的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6
因为很多人认为大材小用了,觉得北大清华的硕士应该去更高的职位就职,其实职业没有贵贱,喜欢才最重要。
第2个回答  2020-09-16
因为大家都认为北大清华毕业出来的人,应该去干一番大事业,做中小学老师太屈才了。
第3个回答  2020-09-16
可能是因为他身为一个中国最高学府的硕士,但是去中小学任教的话,会觉得大材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