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浆细胞?吞噬细胞和巨噬细胞有什么不同吗

如题所述

浆细胞:

浆细胞又称效应B细胞。浆细胞大多见于消化管和呼吸道固有膜的结缔组织内。细胞较小,圆形或卵圆形,核圆但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粗,沿核膜呈辐射状排列成车轮状。细胞质呈嗜碱性,染为蓝色。在靠近核处,有一着色浅的区域。近细胞核处有一色较浅而透明的区域。电镜下可见细胞质内含大量密集的粗面内质网,浅染区是高尔基复合体所在的部位。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


吞噬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区别:

    从形态结构上来看:

    吞噬细胞主要是指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呈圆形,直径为10一12μm。染色质呈块状。核一般分为2一5叶,小叶之间由染色质细丝相连。质中有大量染成红紫色的细小颗粒含酸性水解酶、过氧化物酶、溶菌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氮基肽酶等。单核细胞呈圆形,体积大,直径约为14一20μm,核不分叶,呈肾形或马蹄形,染色质呈细颗粒网状。细胞质中常见细小的颗粒,内含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溶菌酶等。

    巨噬细胞数量多,分布广,细胞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直径达50一80μm。在静止状态下,细胞呈圆或卵圆形,常具有突起。核小呈卵圆形。细胞质中含有较多的酸性磷酸酶、葡萄糖苷酸酶、组织蛋白酶、溶菌酶等。

    从发生过程上来看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由造血器官(主要是红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通过进一步的增殖分化而形成的。单核细胞未完全成熟,可继续分裂增殖,当它在血液中3一4天后即进入肝、肺、脾、骨髓、淋巴结、浆膜腔等组织部位,并转变为巨噬细胞。据估计,巨噬细胞中90%以上来自单核细胞。在转变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直径达50一80μm,溶酶体颗粒也增大、增多,其中的酸性磷酸酶、葡萄糖苷酸酶、组织蛋白酶、溶菌酶等含量也增多,但增殖能力减少,到成熟后不再进行分裂。

    从功能特点上来看

    中性粒细胞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吞噬、消化细菌而对机体起防御作用。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停留时间不长,进入组织中起作用,一旦进入组织不再回到血液中。当细菌入侵机体时会发生炎症反应,炎症组织中的降解产物等可吸引中性粒细胞,按其化学趋向性作变形运动,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内皮细胞间隙穿出,向病灶集中,进行吞噬活动。一般在吞噬5一25个细菌后死亡,其中的溶酶体破裂而释放出各种酶将中性粒细胞本身及其坏死组织分解。

    单核细胞也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活动,它能穿出血管而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可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巨噬细胞能吞噬较大的颗粒,如整个红细胞、症原虫等。通过吞噬和吞饮的方式消灭进入机体细胞内的致病物,如病毒、

    疟原虫、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并能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在免疫反应的初期,巨噬细胞表面的受体能与抗体或补体结合,吞噬抗原物质传递给淋巴细胞,使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活性作用。巨噬细胞对机体的铁代谢也起着重要作用,当衰老的红细胞、血小板被吞噬后,被溶酶体的水解酶解体,逸出血红蛋白可再参与机体内铁代谢。

以下为吞噬细胞图片:

以下为巨噬细胞图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浆细胞就是效应B细胞啊,是B淋巴细胞被激活后分化形成的一类细胞,巨噬细胞和吞噬细胞都参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不过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后会形成抗原_MHC复合物,细胞免疫就是识别这个复合物而参与免疫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8-27
浆细胞是B细胞的一种,它是高度分化细胞。巨噬细胞是吞噬细胞中的一种,吞噬细胞的种类有许多种,巨噬细胞比其他细胞要大几倍。不知道解决你的问题了么?
第3个回答  2019-03-06
浆细胞又称效应B细胞。浆细胞大多见于消化管和呼吸道固有膜的结缔组织内。细胞较小,圆形或卵圆形,核圆但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粗,沿核膜呈辐射状排列成车轮状。细胞质呈嗜碱性,染为蓝色。在靠近核处,有一着色浅的区域。近细胞核处有一色较浅而透明的区域。电镜下可见细胞质内含大量密集的粗面内质网,浅染区是高尔基复合体所在的部位。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
侵入人体的细菌、病霉或异物,及人体产生的衰老、损伤细胞和坏死组织等,均需经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予以清除。所以,吞噬细胞又被誉为“人体健康的卫士”。
吞噬细胞从形态上可分为大吞噬细胞和小吞噬细胞两类。大吞噬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占自细胞总数的3~8%,是血液中最大的细胞,直径为14~20微米左右,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内有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此即溶酶体,内含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和溶菌酶等。寿命可长达75天左右。
单核细胞渗出血管,进入组织和器官后,可进一步分化发育成巨噬细胞,成为机体内吞噬能力最强的细胞。巨噬细胞可以是固定不动的,也可以用变形虫样运动的方式移动。固定和游走的巨噬细胞是同一细胞的不同阶段,两者可以互变,其形态也随功能状态和所在的位置而变化。巨噬细胞在不同组织中的名称不同:在肺里称“肺巨噬细胞”;在神经系统里称为“小神经胶质细胞”;在骨里则称为“破骨细胞”。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消灭侵入机体的细菌、吞噬异物颗粒、消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和变性的细胞间质、杀伤肿瘤细胞,并参与免疫反应。
小吞噬细胞由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组成,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50~70%,细胞呈圆形,直径10~12微米。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细小颗粒,可分为嗜天青颗粒和特异性颗粒两种。前者约占颗粒总数的20%,直径0.4微米左右。它们也是溶酶体,内含酸性水解酶和过氧化物酶等。特异性颗粒约占颗粒总数的80%,直径为0.3微米,内含碱性磷酸酶、溶菌酶等。
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变形运动能力,能吞噬、消化细菌及机体本身的坏死组织和衰老的红细胞,故有防御病菌和清除坏死组织的作用。它是机体发生急性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细菌毒素和坏死组织的产物能引起炎症反应,这些物质可使中性粒细胞发生超化性,能以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集聚到细菌侵犯的部位,大量吞噬细胞,在胞质内形成吞噬体。吞噬体先后与特异性颗粒和溶酶体融合,细菌即被各种水解酶、过氧化物酶、溶菌酶及其它具有杀菌作用的蛋白质、多肽等成分杀死并分解消化。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后本身也死亡,形成脓球。中性粒细胞还能在无氧环境中生活并发挥作用。这具有重要意义,使它可在坏死组织中能够杀菌和清除组织碎屑。
嗜酸性粒细胞较中性粒细胞略大,直径约10~15微米,占血中白细胞的1~4%。细胞圆形,内中充满较大的嗜酸性颗粒,它们是一种特殊的溶酶体,含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等。嗜酸性粒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吞噬物体能力弱但有选择性,对细菌和异物的吞噬不积极主动,却能迅速吞噬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并通过溶酶体酶的消化降解作用减轻其对组织的有害作用。嗜酸性粒细胞对组织胺和5—羟色胺有解毒作用,具有减轻诸如荨麻疹、哮喘等某些过敏反应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