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镇的人口民族

如题所述

户籍人口 陆家镇主要年份户籍人口数据 年份总户数总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1960年637926561————1970年73703259916250163491980年87583414816784173641990年987334814————2000年129113220315552166512010年114722914914162149872014年,陆家镇总户数12769户,户籍人口34625人,其中男性16863人,女性17762人;年平均人口数34215人。全年出生425人,出生率12.42‰;死亡236人,死亡率6.9‰;自然增长189人,自然增长率5.52‰。迁入742人,迁出45人。
外来人口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来人口成规模进入陆家境内。1990年全镇外来流动人口282人,2000年增加到17173人。2006年末,陆家镇有外来暂住人口48740人,登记在册外来人口为70939人;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中,男性占58%,女性占42%;打工者占90.7%,投资经营者占7.6%,种养殖者占1.7%;主要居住在神童泾、夏桥、车塘、合丰4个村,其中合丰村最多,占外来人口总数的34.4%。 截至2014年末,陆家镇外来暂住人口为49320人。 民国年间,菉葭地区有榨油、面粉、酿酒、印染、服装、铁器、木器等手工业。1914年,新诚碾米厂在龙王庙成立,采用半机械化生产方式,成为境内现代工业发展之始。1958年办起冶炼、建材、纺织等社队工业企业8个。1973年后社队工业渐成规模,工厂数量、门类不断增多。1980年下半年社队工业达到办厂高潮,社队企业达到66个,工业产值突破千万元。 90年代初引进多家中外合资企业,规划建设工业小区,成为“昆山之路”外向型经济的实践者。1998年,60家镇村企业完成转制。90年代末以来,民营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进入21世纪后,工业企业向集约型、规模型、科技型、配套型方向转变、发展。到2006年,陆家镇有民营企业888家,占工业经济总量的33.42%;有外国及港澳台地区的投资企业194家,占工业经济总量的85.7%;基本形成了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家具制造、造纸印刷、儿童用品、化工、医药制造、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五金机械、电子制造、汽车零配件制造等门类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2014年,陆家镇有工业企业949家,利税总额33.4604亿元,利润总额21.2791亿元,资产合计245.6374亿元,工业产值345.1092亿元(轻工业产值占51.66%,重工业产值占48.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9家,利税总额31.0353亿元,利润总额19.9877亿元,资产合计240.424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4.059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7.33%。 20世纪90年代,陆家镇主要发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进入21世纪后发展房地产业和仓储物流业。 2014年,陆家镇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2.8058亿元,其中增加值居于前三位行业的是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有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49个,营业收入43.0089亿元,利润总额9.5109亿元。
商业贸易
菉葭浜地处昆山东部,水陆交通发达,商业繁荣,曾有“昆东首镇”之称。境内商业集中于菉葭浜、夏驾桥、泗桥、龙王庙、沙葛、车塘等集镇。明代菉葭浜已有集市,清代百货业、绸布业、饮食业已具规模。抗战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前商业萧条。1947年始办合作社。1951年成立菉葭供销合作社。1955年,菉葭镇有坐商73户。1957年设国营菉葭百货商店。1958年私营商贩全部纳入集体。1958—1978年集市时兴时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商业和集市贸易恢复发展。1984年成立陆家集体商业公司, 1997年由供销社兼并。2001年,供销社转制为供销社有限公司;2006年,供销社公司分立为3家公司。2006年,陆家镇有个体工商户1581家,经营40余种行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亿元。 2014年,陆家镇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完成27.6154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2.3%。
房地产业
1992—1999年,陆家镇区开发建设了珠海新村、育才新村等商品房小区,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2000—2006年开发新建9个小区,建筑面积54.44万平方米。截至2006年,陆家镇共有房地产公司13家,引进房地产开发公司10家。 2014年,陆家镇房地产业增加值完成11.8953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2.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