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最近大火的高考志愿咨询机构?

如题所述

  高考志愿咨询火爆市场背后是高分低就、高分落榜的恐惧,也是擦边被录取、低分上名校的侥幸。

  面对信息不对称,高校招生办是考生咨询的第一选择,不少高校在各省市区还有对应的招生小组、招生老师,但面对成千上万名考生及家长突然爆发的需求,多少难以完全满足。更重要的是,高校招办提供的是本校的情况,考生则更需要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进行统筹考虑,这也是高招咨询有市场价值的重要前提。

  高中缺乏职业规划的老师,学生也缺乏生涯规划的意识,因此有专业的机构进行这方面的指导,也是一种现实的需求,但目前的情况是这些机构由于没有明确的准入标准,行业也不是特别规范,因此有的人没什么经验也可以进行宣传,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们有一些基本的志愿填报概念。了解当地高考政策、吃透平行志愿的规则,在此之上再去寻求专家的支持,就能判断指导老师是否有经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6-20

  有需求就有市场。志愿填报很重要志愿填报是一门技能、科学和玄学。不想花钱就只能自己研究,但是不管怎样都把专家所说和自己所需结合起来。替你填报志愿当然要知道你一切信息越详细越好,这是对你负责。

  我国当前的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规则,使高考填报志愿有一定的博弈色彩。2008年开始,教育部大力推广平行志愿填报的录取规则,以降低高分落榜的风险,然而平行志愿并未有效消除志愿填报的风险,如果定位不准、不吃透录取规则,考生很可能考了不错的成绩,却不能进入理想学校,甚至名落孙山。对此,需要大力改革高考制度,让学校和学生真正实现双向选择。

  现行高考制度之下,确实需要对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进行专业指导。在一些欧美国家,中学校里有专职的职业规划指导老师,可为每个学生提供升学与就业规划的个性指导。我国中学几乎没有这样的专职教师,一些社会机构就乘虚而入。由于没有具体的准入资质和行业规范,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这需要家长和考生在选择时不能盲目盲从。只有家长和考生的理性选择,才能推动这一行业规范发展,为考生成长服务。而懂得理性地选择服务机构,本身也是考生生涯规划的题中应有之意。

第2个回答  2016-06-20
高考志愿咨询机构火爆说明大家对于填报志愿的重视。不再是之前那种“家长蒙志愿"了。依稀记得当年我高考的时候,好多同学的志愿都是和家长一起蒙,最后有上不了大学只能复读的,也有上了大学却发现对大学和志愿都不喜欢的,还有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的。比比皆是。

1、填志愿是个技术活
填报志愿要分析历年的招考数据,看看报考学校历年的录取情况,再考虑下孩子自身的情况,根据这些情况综合起来填报志愿。但是很多家长以及考生对于这些并不了解,从出分到填报志愿也就只有几天时间,对于普通家长来说,在这几天里,要从几十上百所高校的几万个专业中选出合适的很难很难。所以求助专门的高考志愿咨询机构,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2、志愿咨询费设置无可厚非
和孩子的前期教育投入相比,志愿咨询费其实并不高。新闻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1对1咨询标价喊到9.8万元”,这个的确很惊人,但这只是个例,所谓一对一,是要在考生高考结束后就一直跟进的,并且是保过那种,不过退费的。其实一般收费是每小时500元左右,500元是什么概念?如果交由家长自己来做这件事的话,估计一周都不要干别的了。

3、选择培训机构要擦亮眼睛
高考咨询这一新兴市场良莠不齐,因为有的分析师专业素质和咨询能力并不高,有的志愿填报分析师是由各地曾经从事招生工作的招办老师构成,有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给考生及其家长的指导工作,大多建立在自己经验之上,而他们在吸引考生家长的注意时,通常利用“低分也能上名校”、“不浪费分数”作为噱头,但对专业内涵、行业发展、职业优劣势缺少研究,虽然比不少家长自己“蒙”志愿的方式更好,但是仍然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因此,他建议大家在选择咨询时擦亮眼睛,对于“承诺录取”或者“有熟人可投档录取”这样的糖衣炮弹更要警惕。

最后给高考生和家长一个建议,不能只是为了被录取上线,以专业名字好听不好听、学校名字好不好来做出决策,而不考虑今后就业和行业发展的问题,一定要搞清楚专业的内涵,兴趣爱好建议到研究生阶段再予以考虑。
第3个回答  2016-06-20
一、高考志愿咨询机构的出现,说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不负责任。所谓,知子莫若父。还有谁比家长自己更了解儿女的。对于儿女的性格、喜好,作为家长应该最为清楚才对。比如说,周杰伦的母亲叶惠美,她发现周杰伦喜欢音乐,就让他选择音乐,后面周杰伦通过哼哼哈兮等赚了大把的钱。这是个最为成功的案列。现在家长为何还要花钱去咨询,这简直就是在打自己的脸。

二、这种机构的火爆,也进一步体现了现在学生自我认识不够,都不清楚自己的喜好,也不会去根据自身情况和家庭条件来选择最合适的专业,难道高考志愿咨询机构还能扭转学生的喜好,改变学生的家庭条件,而为其作出所谓建议性的选择?

三、高考志愿咨询机构的大火,也说明了学校方面的不负责任。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应该为迷茫的学生指出一条条光明大道,应该把很多前人的经验,在高考前甚至在高一开始,就慢慢告知,好让学生读书学习有着自己的目标,而不只是为了能多上几个重点而进行各种补课、魔鬼训练、模拟考试等等无休止的战斗。

四、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及时遏制各种高考志愿咨询机构,这种以盈利为目的机构,根本目的就是赚钱,至于能不能让学生正确选择专业,他们从来是不关心的,事后也不需要负一点点责任。后面让很多学生做出错误选择的时候,或许会引发不良社会后果。
第4个回答  2016-06-20
  这些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很多考生以及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都会倍感纠结,想要避免高分落榜,想要不浪费任何一分,想要让分数性价比达到最高……于是,高考结束之后,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开始了。。。
  高考填报志愿是可以去咨询学校老师的,但是,老师有时候在建议的时候会点到即止,不敢说太多或者太明显,毕竟万一说错了会担心家长埋怨,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家长是有一些病急乱投医的,会求助于志愿咨询机构,而且部分家长有这种心理,咨询费贵的,肯定说的越准确,毕竟便宜没好货嘛。。。
  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理性看待高考志愿咨询机构的,他们的建议有一定参考性,但是并非百分比准确的,还是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完全相信大数据和咨询机构填报志愿会带来新的风险。怎么填事关考生的前途,家长和考生应做好功课、心中有底,才能理性地做出判断和选择。
  考生应先根据个人成绩缩小报考大学范围,再综合考虑个人性格和职业的对应关系、个人未来职业倾向等多方面因素报考。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和更适合自己的,而不是排名更好的学校和专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