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以上的男人在职场越来越少了,都干嘛去了呢?

如题所述

职场上,40岁以上的男人去哪儿了?

去向一:做高管,带“总”字的。40岁以上的人,一般职场经验不少于15年,一小部分人,应能走上高层管理岗位,做到总监、总工、副总甚至一把手岗位,职业生涯持续高光。公司用人是讲年龄梯段的,一般中基层岗位都在35岁下。40岁以上的你,要么上去,要么下去。 去向二:做老板,创业办公司的。40岁以上的人,往往资本、资源都有一些,行业经验丰富。一小部分人,会利用自身优势创业,拥有自己的公司,正是奋力打拼的年龄。 去向三:当店长,开小店。40岁以上的人,经过职场打拼小有积蓄,成家立业。为了兼顾家庭和自己,很多人选择开店,凭借自己的经验阅历和能力打理店铺,收入不比职场差。 去向四:做个体户,自由职业者。一部分人不适应朝九晚五的职场,或者因为多种原因,拟或因为个人才华、爱好,有人做自媒体,开兴趣班,开出租车等等,不乏人在。 去向五:转二线,做基层。40岁以上的人,相当一部分不再适宜企业的要求,退出岗位,更年轻的人上位。他们退居二线转闲职,在国企尤为明显。在私企,更多的是离开。很多人迫于生活做保安、做物洁,做仓库管理员。 40岁以上的人,无论去哪儿?生活总得继续。我们都要坚,积极的生活。正视而不是逃避,顺应潮流,不管做什么,都认真做,问心无愧。岁月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荣华富贵终有命,一生平安方是福。

职场上确实70后已经几乎看不到了,我们公司目前屈指可数的70后只有3个,全公司快上千人,说起来好像挺夸张,40多岁的人就剩董事长,财务总监,和一个项目工程师了。PS:这个项目工程师也快被挤兑走了。


那40多岁的人都干嘛去了呢?

去向一:做老板! 如果行业经验积累丰富,手上也有很多人脉资源,也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很多中年人是不再满足于打工了,辞职创业的很多。 尤其是一些做技术的和做销售的,时间久了,很大可能出来创业自己单干。


去向二: 做高管! 如果是国企或者事业单位,那40多岁的人还是很常见的。一般中年人在私企还是很难熬的,如果上不去,基层岗位也很难长时间容纳你。


去向三:做个体户!职场生涯十几年,如果没有突破,且没有什么专业技能的话,又不甘心一直在基层岗位做事,那么很多人会选择辞职或者被辞职,然后出来自己开个小店,做个小买卖。饭店了,鲜花店,客栈等等。


去向四:自由职业者!职场所做的工作,和自己的爱好可能并不一致,很多中年人数十年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比如写作,摄影,等等,现在 社会 赚钱的机会很多,自媒体,开直播,等等也是一部分中年人维持生活的门路,做的好的,还非常赚钱!


去向五:更基层的工作!迫于无技能,无门路,很多职场的中年人在被裁之后,会选择一些更基层的工作,比如送快递,UU跑腿,代驾,工地临时工,等等


不管怎么样,生活总要继续,只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提升自己,不管是否身在职场,都可以过的不错~

不难发现,在职场上,大多数员工都是一些三十岁左右的人或者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很少能够看到四十岁以上的人还在职场上打拼。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员工正是需要养家糊口的时候,那么职场上四十岁以上的人去哪里了?

任何一家公司,管理层岗位总是有限,四十岁以上的员工不可能全部随着企业的扩大而得到升值,所以那些专注发展自己专业技能的人,都有不错的去处,成为较高收入的技术人员。

类似于工厂里的维修工等人,他们都是四十岁以上的老员工,他们跑来跑去,就是在行业之内几家熟悉的工厂来来往往,并且这样技术熟练的员工,任何一家工厂都是欢迎的,所以他们并不害怕失去工作。

当然,一些四十岁以上的老员工往往被企业解雇或辞退后,会去找了一些快递、外卖、司机和物业等之类的工作,这些人往往收入不高,但离退休还有一二十年,为了单位能给自己缴纳五险一金,工作辛苦一点也就认了。

不过,也有一些人去自己创业了,所以现在创业者的队伍中,除了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之外,更多的还有四五十岁以上的大叔们。对于大叔们来说,这是第二次创业,也是人生从头开始。

还有一些四十岁以上的人,离开职场之后,也有彻底不再上班的,成为自由职业者。比如职业股民、专职滴滴司机、夜晚代驾、婚庆主持、开淘宝、做微商等,或者干脆转行卖保险,都能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

其实,可以看出来四十岁以上的人并没有退出职场,只是他们的职场领域和很多年轻人不相似而已,各自对职场的定义不同,就会让很多人认为,四十岁的职场人,是消失的职场人。但是这些人一直都活跃在职场上,他们依然在体力层、专业层、管理层、创业层和退休层发光发热。而觉得四十岁以上的人在职场上消失,其实本质上是害怕自己的未来会消失。但真正消失的,不是人,而是选择的权利!

做到中层管理层,我领导今年41岁,项目经理,个人能力很强,以前听说带过将近3个亿的项目工程,确实是一个厉害的任务,而且是做实事的,让我发自内心尊敬。对我们几个人也很好,很和蔼。

做高管!很多人这个是企业的中流砥柱,负责带着公司前进,身上的责任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手底下那么多人需要等着赚钱养家呢。

自由职业者,很多人这个时候有了自己的人脉积累,或者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这个时候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多好,自由职业者,相对时间只有一点,这个时间段我,陪伴孩子,家人才是最重要的!

创业,很多人有了一定的资本,就打算创业自己做老板,当然会很辛苦我,但是比打工有盼头啊,所以办公室文员你看到的40岁的人越来越少咯,好好努力加油吧。

找不到工作,40岁比较尴尬,有一些所谓的年龄歧视,不可避免,这是很现实的 社会 问题,很多企业都不会找超过35周岁的,更何况40岁,毕竟不如小伙子有拼劲啊,不好下,都是老油条了!

我是情定新加坡,欢迎留言讨论!

最近公司业务不是很忙,我有了很多时间,也就喜欢出去到处逛逛了,偶然发现,各个岗位上都是年轻人,很少能见到40岁以上的,

在学校,老师们都比较年轻,商场里的服务生也很年轻,高速收费站,还有马路上的交通警察

但是40岁以上的男人在职场越来越少了,他们都干什么去了呢?

难道都已经退出职场了?

我认为在现代生活中,40岁,刚到中年,还不是离开职场的时候,相反,正是发展事业的黄金期,40岁以上的男人在职场上越来越少是一种错觉,他们依然在职场上拼搏,只是换了个不同的岗位,所以我们常常看不到而已。

那为什么常常看不到了呢?

我想和我去的地方有关系,去的地方都比较休闲,遇到的都是基层岗位,以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经验要求不是太高,相对来说,对体力的要求反而更高一些,应该是更适合年轻人来做。

人到了36岁以上,体力和精力都会开始下降,到了40岁开始,很多需要体力和精力的工作就不太方便了,就不再适合再做下去了,所以到了这个年纪岗位往往会进行调整。

还有些工作需要外貌形象,如商场销售,人们喜欢看年轻男子给自己介绍商品,而不喜欢老男子介绍,因此,这种工作人员更替的年龄较早。

基层的工作经验一般积累几年就很熟练了,熟练度到了一定程度,就没有上升的空间了,需要给年轻人表现的机会,所以,当积累到一定程度,上升空间有限,体力也开始下降的时候,就会更换工作岗位。

职场的核心还是交换,用自己的价值交换公司的薪水。在表面上的工作,价值基本已经固定,自己的价值提高了,交换就不平衡了,员工和公司就会有一些想法,工资低了,员工不满意,觉得自己的价值比工资高,工资高了,公司觉得不上算,请一个新人更好。

现在人的退休年龄是60岁,平均寿命已达80多岁,40岁就离开职场,太不合理了,还有40年的寿命,不工作,简直不可想象。所以,他们一定都还在工作,也一定会工作到60岁,像日本那样的国家,平均寿命接近90岁的时候,70多岁了,还在工作的人,比比皆是。

工作种类发生了哪些变化?

上边我们分析到了,40岁以上的男人确定都还在职场,各人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体力也会遵循自然规律,有明显的下降,最后只是工作的岗位或环境发生了变化,具体是哪些变化呢?

略有上进心的人基本上在40岁之前都会得到晋升,所以,职务提升的人是最多的。这也是大家努力工作的成果,可喜可贺,当然职务的提升也很不容易,除了努力,还和机遇有很大的关系。并不是所有努力的人都能得到匹配的奖励,我们要努力工作,但也要接受现实和结果。所以,大家去一些单位办事的时候,常常遇到的领导,年纪都在40以上,平时我们也常常看不到他们。

因为机遇,或是方向没有选择好,或是不够努力的人,到了体力下降的年纪,就会调整岗位到二线。比如学校里,会把40岁以上的教师调整到二线岗位,不再一天六节课地连着讲不停。对于商业公司,40岁以上的员工也可以很容易地调整到总部,或者类似于后勤、办公室、工会等部门。这些都是企业内部部门,我们也常常是看不到的,但他们确实在工作。

四十岁以上,虽不是体力劳动的好年龄,但却是人生最好的发展年龄,这是人一生中能力、经验的黄金时期,许多人在此期间创业成功。

比如:柳传志在40岁左右的时候,创建了联想集团;

马云,在40岁左右的时候,创建了阿里巴巴;

任正非在40岁左右的时候,创建了华为集团。

40岁左右是一个创业最容易成功的年纪,创业成功后,他们自然就是老总了,去这些企业办事,我们能见到的,也常常只是各大公司的客服和销售,都是年轻人。总经理,CEO之类的一般情况下也是见不到的。

总结一下:在现代生活中,40岁,刚到中年,还不是离开职场的时候,相反,正是发展事业的黄金期,40岁以上的男人在职场上越来越少是一种错觉,他们依然在职场上拼搏,只是换了个不同的岗位,所以我们常常看不到而已。

40多岁的男人,有阅历、又有能力,有广泛的资源和人脉,出道近二十年也都有点小钱了,因此,这个年龄的男人堪称一“宝”,很多异性都为之犯错呢!

这样的男人通常都去干要么有意义、要么有价值的事情去了。

去处一:做老板。没错,就是那么粗暴直接,很多年约40多少的男人在职场小有成就之后,都会选择单干或合伙做老板,有开店做点买卖的、有开公司的,总之,就是出来做老板,这样的人太多了。

去处二:做高管。这种人综合素质一般比较高,经过十多年的职场发展,稳扎稳打地爬到高层,权力、地位、收入都不错,这种人是不会轻易离开这个位置的,可以说,只要公司不为难他们,他们是不会轻易离开高位的。

而在一家公司里,属于高管的职位并不多,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一般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而其他的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只有盼着那些高管要么早日退休、要么被企业辞退,否则,自己就很难有上位之日了,而那些等到四十多岁还没有上位的那些职场人,深知自己已到了职业天花板,再熬下去也只能变成一名“老”员工(年纪大)罢了,所以,很多人就选择了出去做创业做老板,以上就是职场中40岁以上的男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所在!

残酷的讲,别说年过40岁,公司里,35岁及以上的人,都非常少。尤其是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公司。

第一,35岁及以上的人,普通员工,非常稀少。

到了35岁,如果还在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坐班办公室内的工作,必须是主管、总监,甚至总经理了。

因为,很多企业,根本不设副总经理这个职位的,全是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总经理直管各部门总监,总监管主管,主管管员工。

35岁及以上的人,是普通员工的,少,真正是二十不存一,甚至更少。

第二,这些40岁及以上的人,无奈转行了。

转行的情况,各种都有,但最集中的:做夫妻店这种小本经营创业了,送快递,送餐,物流搬家等体力活儿,进工厂工地车间,进超市24小时便利店餐厅,物业保安,以及其他接受35岁及以上的人的半体力的工作岗位。

35岁及以上,才是人生的开始,虽然可能从原来喜欢的专业和岗位离开了,但生活得继续,人生得继续加活。

但显然,公务员、国企和事业单位这三种吃国家饭的人,是不存在40岁开始,就得转行的危险的。严格意义上来讲,从整个职业生涯40多年来讲,这三类职业,还是占很大优势的。

放假啦,在家带孩子。

还有就是弹吉他,唱歌等等。

正是壮志凌云之时,难免会有些事情要处理好的。如果有人问,会有很多无缘的爱。

看着书?写 笔记也是很好的生活领悟。

在家里,开心就好。不管有多苦,也要出去耍。

大家好!我是倚天妈妈。

男人40一枝花,年富力强,正是干大事业的时候。可是,过40岁的男人在职场越来越少。有几种可能: 首先,有些职场年龄限制,很多公司认为过40后,年龄偏大,思维上难以更新,创新更不如年轻人。

其次,这个年龄上有老下有小,经济负担重,40岁后的男人不能同年轻小伙子打工一样,所以,选择高收入的其它行业,苦点累点也是形势所迫。再者,这个阶段的男人工作经验丰富,为人处世有自己的方法,很多事情可以看的透。往往选择自主创业当老板的很多。

四十岁以上的男人为何职场越来越少,可能他们正在集体沦陷

这个城市的八零后消失了,还是去了我们不知道的地方?

写下这句话是因为今天看到有人提出一个问题,说的是40岁以上的男人在职场越来越少了,都干嘛去了呢?

我突然内心一紧,这个问题虽然我自己没有提过,但是一个类似的问题,却在我脑海里常常浮现。说起来尴尬,作为一个四线城市的八零后,常常跟一群九零后和甚至接近零零后的打交道,而接触的八零后也多不是这座城市的原住民,反而来自三区四县。

可能有人会因此而怼我,沽酒客你们城里人很了不起吗?难道只有城里人才是泸州人,其他县区农村来的就是不说泸州人了吗?请先收起你的敏感和脆弱,我根本没工夫去讨论一个地域歧视的问题,作为一个接近四十年的泸州城里人,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就好幺不了台(泸州方言了不起的意思),只是在这五六年,有一种感觉,一座城市的发展,不应该离开这座城市土生土长的那一群人。

现在泸州的 社会 中流砥柱基本以六零后往七零后过渡阶段,而八零后也应该做好准备了,虽然城乡差别已经不大了,但是如果城里面的那些人才,都去了更好的地方,那么这座城市肯定会缺少点什么。

这么说吧,我不必须客气和含蓄。当年的八零后出生时期,泸州城乡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别说城乡小市的人,南北二城的还不一定看得起,毕竟人家是大市,那个时候没有江阳区和龙马潭区,沽酒客当时从小市过来,虽然几岁,但是对势利眼和歧视感受颇深。虽然今天他们很多人也过得不如意。

有一点你必须承认,因为时代发展的原因,城市和农村所接受的教育和环境,以及大家的背景情况,城区的普遍是占据优势的。也就是说,并没有统一起跑线的说法,当然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管是县城还是农村,走入城市凭借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改变,他们从某一种角度来说是城市人的竞争者,但是其实从公平来说,谁都应该有机会过更好的日子,没理由被限制在某一个地方。

但是另外一件可怕的事情你们没有思考过吧,在体制外,如何你是城市人,并且长期呆在三四线城市原地不动,结果可能是这样:首先在体制之外的企业里,很少能见到40岁以上的中年人了,尤其是45岁以上的人。有的不要说40岁以上的人,就是超过35岁的也只有两三个。可能就会问一个问题,那么40岁以上的人都到哪里去了?

这个答案会比较残酷和现实:40岁以上的人若还能留在公司,要么就是公司管理人员,要么就是公司技术大牛。其他40岁以上的人很难留下了,他们去了哪里呢?

小部分选择了创业,大部分进入了传统服务行业,比如教育、物业、出租、外卖、保洁、环卫工、仓管员、门卫、卖菜等。也就是说,除了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医生、律师这一类高薪职业,以及那些生意做得顺风顺水的,大多数的城市人,还是的为了生活卑微着。

那么如果本身这座城市的机会和容积太小,他们就会选择去更大的城市发展,先不要说北上广,总之必须换到一个比这里更好的地方。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泸州老城区里的八零后甚至九零后的城市人,大多数成人以后,只要有条件和机会的都不会继续留在自己的城市,而今天在城市里的大多数来自在童年和青年没有这座城市生活经历的县城或者乡镇来的人,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比在乡下种地要好许多。

而这些人对这座城市的 情感 和挂念显然不如那些老城区的八零后或者九零后,不管老城区人是在这座城市还是在外地发展,本土的印记早就形成。

然而现实的窘迫,让他们的热情已经耗尽了,谈不起理想和憧憬,只是希望能有一份安稳的生活保障。但是实际上并不容易。

虽然活人不会给尿憋死,但是活人往往会被很多外来因素给逼得无路可走,甚至很多人在夹缝中生存。有的还依赖父母或者亲友,然而这样的情况并不良性,如果四十岁还很迷茫,那么未来就更加艰辛,这个世界最大的不堪,是他,并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了很久,依然不给予他希冀的回报。

而时间又越来越少,年龄又越来越大, 社会 从来不会公平,阶级依然存在,你以为没有歧视,那只是一种自我安慰。虽然没人关心你过得好不好,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才是八零后最大的焦虑,特别是这一批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依靠和互助首先就比较困难,人性的复杂往往超越了 社会 所呈现出来的样子。

所以当你觉得这座城市的八零后越来越少,你不要惊讶,他们或许在另外的地方还在跋涉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