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创造了哪些新纪录?

如题所述

1:首次实施“快速返回”神舟十三号刷新中国航天新纪录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10月16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驻留了6个月,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神舟十三号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方案,减少绕飞圈数,将航天员返回过程由11圈缩至5圈,返回时长从原来的28个小时左右缩至9个多小时”。

有外媒报道称,神舟十三号是目前中国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的飞船,同时也是返回速度最快的飞船。该飞船返回舱是自2005年以来首次实现直立落地,这首先考虑的是航天员的舒适,也利于航天员返回地面后进行重力再适应。

作为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第二艘载人飞船,从“出发”后首次径向交会“天和”到“回家”时首次实施“快速返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不断刷新中国航天新纪录,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新高度。

委内瑞拉南方电视台报道称,中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驻留太空时间的最长纪录。欧洲时报网援引路透社报道称,神舟十三号圆满完成了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美国太空新闻网站称,神舟十三号在轨驻留6个月,创下新纪录。

2:王亚平完成了中国女性的首次太空行走

在本次的神舟十三号航天任务中,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作为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并首次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王亚平成为外媒关注的焦点。

美联社4月16日报道称,在这次任务中,航天员王亚平完成了中国女性的首次太空行走。

法新社报道称,2021年11月,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舱外太空行走的女性,她和翟志刚在6小时的太空行走中安装了空间站设备。

美国太空网报道称,随着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的先后成功出舱,标志着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她完成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的壮举。此外,王亚平也是中国第一位进驻天宫空间站的女航天员。

3:中国空间站将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 被赞“伟大范例”



探索未知宇宙、发展航天技术,是人类的共同事业,离不开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国际合作是航天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空间站是历史上此类项目首次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目前已经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表示,中国开放空间站是联合国“全球共享太空”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伟大范例”。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4月1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立项实施以来,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巴基斯坦以及联合国外空司、欧洲航天局等多个航天机构和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实施了形式多样的合作项目,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

“中方愿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一道,开展更多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空间站欢迎外国航天员来访,并与中国航天员一道,共同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汪文斌说。

【来源:中国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3

神舟十三号创造了哪些新纪录?


2022年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这意味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即将圆满收官。

1.在轨180天新纪录

神舟十三号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三艘飞船,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火箭成功发射,时至今日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驻留已经有6个月时间,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在轨180天的新纪录。

2.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

6个月的时间中,神舟十三号乘组3名航天员团结一心精诚协作。任务期间,创造了多个首次,即首次与三舱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首次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实现4个载人航天器形成组合体长期在轨飞行。

3.首次在轨利用手控遥操作设备

此外,神舟十三号乘组还完成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试验,检验了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验证了空间站舱段转位技术和机械臂大负载操控技术。航天员首次在轨利用手控遥操作设备,控制货运飞船与空间站进行交会对接,初步验证了空间站与来访飞行器手控遥操作系统的性能,为后续空间站在轨组装积累了宝贵经验。

4.两次出舱活动

6个月时间中,航天员先后顺利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首次出舱完成了机械臂悬挂装置与转接件安装等任务,中国航天员王亚平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第二次出舱任务,航天员叶光富完成首次出舱。两次出舱任务,为空间站建设后续出舱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也让出舱作业逐渐成为空间站飞行任务工作常态。

5.空间站内首个春节

长达6个月的太空飞行,也进一步验证了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中国空间站内部,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且还有多样化医学监测手段,密切关注航天员各项身体数据。除此之外,神舟十三号乘组还度过了空间站内首个春节,为2022北京冬奥会送上祝福,进行太空授课等等。


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中国太空计划正在成为世界领先的太空计划之一。半岛电视台网站报道表示,神舟十三号是“中国建设航天强国的最新里程碑”。日本共同社报道称:这是中国朝着实现“太空强国”目标的坚实前进。

第2个回答  2022-04-19

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长达6个月)

2022年4月16日,神州十三号——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回家从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至今日中国自主实施载人飞行任务已经有19年了。

19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从1人1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工作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的不断地跨越,每一步的跨越都凝聚着航天人飞天逐梦的勇敢和执着,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千2021年10月16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

神舟十三号的3名航天员刷新中国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间的纪录,圆满完成两次出舱活动,王亚平迈出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如今,3名航天员这一趟“太空出差”已经结束。160余天里,他们在太空过年、授课,圆满完成任务,上演了“宇宙级浪漫”“世界级惊艳”。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计划搭载三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驻留6个月,将进一步验证空间站建设运行的关键技术,包括长期在轨生活技术和再生式的环控生保技术。在这6个月时间里面,主要的工作还是要进一步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具体来讲,就是要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一起配合进一步验证。

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完成和稳定运营,不仅有利于我国太空研究的开展,也有利于人类进一步研究宇宙的奥秘,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4-20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日前,神舟13号机组已经在轨道上运行了六个月,三位宇航员根据计划,顺利于4月返回地球,这意味着空间站的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成功完成。

回顾神舟13号任务,中国在载人航天方面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新纪录呢?

我们可以用几个首次来介绍:


▪ 首次利用手遥控操作对接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首次在轨使用手控遥操作设备控制货运飞船与在轨空间站交会对接。

这使我们初步验证了空间站和来访飞船手控遥操作系统的功能性能以及天地协同工作的合理性,为后续空间站的在轨组装和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 首次属于中国女性的太空行走

2021年11月7日,神舟13号的三名航天员相互配合,完成了中国首位女宇航员的航天任务。宇航员王亚平穿上了新的宇航服,宇航服上的红旗清晰可见。

这也是中国女性进入太空的第一步,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感觉良好”这句话的背后是无数科研团队的辛勤工作。

正如宇航员王亚平所说: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热爱,让我有勇气,克服重重困难走到现在。


▪ 首次径向交会对接

2021年10月16日,神舟航天器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在天和核心舱的径向端口。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器首次在太空实现径向交会对接。

为何此次对接更加有挑战性?

简单来说,神舟13号需要在空间站下方运行,保持与空间站相同的速度,并找到正确的对接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航天器和空间站都在移动,并且在接近空间站时存在轨道偏差。

因此如果想要接近空间站,它需要加速,但不能太快。角度需要在中间不断地调整,因此航天器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非常高。


▪ 首次创造了在轨六个月的纪录

神舟13号机组在轨道上停留了六个月,创造了中国宇航员在轨道上停留时间的新纪录,并成功完成了各项任务。

为期六个月的太空飞行还进一步验证了宇航员在轨道上长期停留的健康、生命和工作支持技术,在中国空间站内部,有环境控制和生命支持系统,为宇航员创造了合适的生活环境,还有多种医学监测手段,密切关注航天员的物理数据。

此外,神舟13号机组人员还在空间站度过了第一个春节,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送去祝福,在太空教书等等。


在神舟13号机组人员返回地球后,中国空间站将很快迎来新的宇航员。

今年内,中国将发射两个空间站实验模块,神舟14号和神舟15号,两个载人航天器和两个货运航天器,天舟4号和天舟5号。与此同时,六名中国宇航员将首次进入轨道。

这意味着我国在朝着实现“太空强国”目标的坚实前进。

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是一个神圣的使命。我们无论是谁去执行这次任务,都代表着祖国和人民去实现这一梦想。我们现在想得最多的就是飞行程序和操作,以及如何全力以赴地去完成这次任务。

第4个回答  2022-04-22

4月16日10时许,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平安返回、感觉良好!三位航天员先后安全顺利出舱!

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给她的女儿带回了星星。他们三个人的行程卡,应该是全中国的人里最牛的吧!

2021年10月16日出发,2022年4月16日返航。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凯璇!历时183天,3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了2次出舱活动、多次“天宫课堂”“天空问答”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他们创造了多项纪录。

神舟十三号是目前中国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的飞船,同时也是返回速度最快的飞船。该飞船返回舱是自2005年以来首次实现直立落地,这首先考虑的是航天员的舒适,也利于航天员返回地面后进行重力再适应。

随着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的先后成功出舱,标志着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她完成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的壮举。此外,王亚平也是中国第一位进驻天宫空间站的女航天员。

探索未知宇宙、发展航天技术,是人类的共同事业,离不开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国际合作是航天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空间站是历史上此类项目首次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目前已经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中国开放空间站是联合国“全球共享太空”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伟大范例”。

中方愿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一道,开展更多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空间站欢迎外国航天员来访,并与中国航天员一道,共同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