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知识问答题,要有答案!

尽量多一些,谢谢

一、八月十五又称什么节?
A月饼节 B团圆节 C故乡节 D诗人节
二、元宵节和端午节与下面哪个节日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
A春节 B重阳节 C中秋节 D圣诞节
三、潮汐与什么有关?
A太阳 B星星 C月亮 D风
四、在典故中,吴刚伐的是什么树?
A槐树 B桂树 C柳树 D杨树
五、在哪个朝代中秋节才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
A唐 B宋 C元 D明
六、月饼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A祭奉月神的祭品 B馈赠亲友的礼物 C节日食品 D地方小吃
七、以下哪个不是中秋节传说?
A嫦娥奔月 B吴刚伐桂 C玉兔捣药 D迎涛神说
八、以下哪个国家中秋节不吃月饼?
A美国 B日本 C意大利 D英国
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佳作?
A王安石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十、中秋节又可以称为什么?
A仲秋 B月夕 C秋节 D追月节
十一、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的必备食品,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由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
A唐朝 B元末 C宋朝 D明朝
十二、在古代月圆和月缺一般形容什么?
A悲欢离合 B天气的好坏 C凶吉的象征 D身体是否健康
答案
1.B团圆节 2.C中秋节 3.C月亮 4.B桂树 5.A唐 6.A祭奉月神的祭品
7.D迎涛神说 8.B日本 9.A王安石 10.A仲秋 11.B元末 12.A悲欢离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一、八月十五又称什么节?
A月饼节 B团圆节 C故乡节 D诗人节
二、元宵节和端午节与下面哪个节日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
A春节 B重阳节 C中秋节 D圣诞节

三、潮汐与什么有关?
A太阳 B星星 C月亮 D风

四、在典故中,吴刚伐的是什么树?
A槐树 B桂树 C柳树 D杨树

五、在哪个朝代中秋节才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
A唐 B宋 C元 D明

六、月饼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A祭奉月神的祭品 B馈赠亲友的礼物 C节日食品 D地方小吃

七、以下哪个不是中秋节传说?
A嫦娥奔月 B吴刚伐桂 C玉兔捣药 D迎涛神说

八、以下哪个国家中秋节不吃月饼?
A美国 B日本 C意大利 D英国

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佳作?
A王安石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十、中秋节又可以称为什么?
A仲秋 B月夕 C秋节 D追月节

十一、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的必备食品,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由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
A唐朝 B元末 C宋朝 D明朝

十二、在古代月圆和月缺一般形容什么?
A悲欢离合 B天气的好坏 C凶吉的象征 D身体是否健康

答案

1.B团圆节 2.C中秋节 3.C月亮 4.B桂树 5.A唐 6.A祭奉月神的祭品
7.D迎涛神说 8.B日本 9.A王安石 10.A仲秋 11.B元末 12.A悲欢离合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9-27
一、八月十五又称什么节?
A月饼节 B团圆节 C故乡节 D诗人节
二、元宵节和端午节与下面哪个节日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
A春节 B重阳节 C中秋节 D圣诞节

三、潮汐与什么有关?
A太阳 B星星 C月亮 D风

四、在典故中,吴刚伐的是什么树?
A槐树 B桂树 C柳树 D杨树

五、在哪个朝代中秋节才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
A唐 B宋 C元 D明

六、月饼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A祭奉月神的祭品 B馈赠亲友的礼物 C节日食品 D地方小吃

七、以下哪个不是中秋节传说?
A嫦娥奔月 B吴刚伐桂 C玉兔捣药 D迎涛神说

八、以下哪个国家中秋节不吃月饼?
A美国 B日本 C意大利 D英国

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佳作?
A王安石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十、中秋节又可以称为什么?
A仲秋 B月夕 C秋节 D追月节

十一、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的必备食品,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由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
A唐朝 B元末 C宋朝 D明朝

十二、在古代月圆和月缺一般形容什么?
A悲欢离合 B天气的好坏 C凶吉的象征 D身体是否健康

答案

1.B团圆节 2.C中秋节 3.C月亮 4.B桂树 5.A唐 6.A祭奉月神的祭品
7.D迎涛神说 8.B日本 9.A王安石 10.A仲秋 11.B元末 12.A悲欢离合
第3个回答  2012-10-04
中秋节的知识 根据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第4个回答  2018-09-24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它们与古榕的缘分也是奇妙的,是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