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关于战争的一下小知识。

由古代到当代。有国外到国内发生过的所有战争有哪些?
还有就是。有什么战争中引发了什么样的故事。(例如、木兰代父从军)
还有就是。谈一谈:什么是战争?(按你的思路和理解来说一下,100字以上)
谢谢 !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鄗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全歼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 李愬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 吴玠、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厓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明清时期

白沟河之战 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 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台州之战 戚继光 不详 9战9捷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 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浑河之战 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近代、现代时期

南京之战 徐绍桢 约万人——约2万人 攻坚战

第一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约4万——约10余万 歼1.2万

第二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20万 歼3万

第三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余人——30万 歼3万

第四次反围剿 朱德、周恩来 约7万——近40万 歼万余人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徐向前 近3万——不详 歼6万余人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 徐向前 近8万——20万 歼8万人

黄桥战役 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

苏中战役 粟裕 3万余人——12万 歼敌53700人

鲁南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3530人

莱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6800人

孟良崮战役 粟裕 不详——约45万人 歼敌32680人

晋中战役 徐向前 6万余人——约13万人 歼敌100370人

豫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93970人

淮海战役 粟裕、刘伯承 60万——80万 歼敌555570人

战争就是迫使敌人服从自己的意志的暴力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09
我就讲一讲我认为比较著名的战役吧,当然都是失败之战.

滑铁卢战役1815年6月18日,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百姓,只要对军事感兴趣都会

知道滑铁卢战役。这是拿破仑军事指挥英雄的败笔之作,同时这一天也成为了他

的末路. 拿破仑在厄尔巴岛获悉反法联盟在维也纳会议上由于分赃不均而几乎

分裂,率旧部逃离厄尔巴岛回巴黎,重登帝位。英、普、奥、俄等国君主停止争

吵,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集结了70万重兵,准备分头进攻巴黎。6月18日,拿

破仑率兵10万余抵达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南的滑铁卢村,与盟军中英国将军惠灵顿

所率的6万兵相遇。拿破仑判断,英军阵地的弱点在中段。他决定佯攻英军右

翼,重点攻中段。上午11时,法军开始攻击英军右翼的乌古蒙堡,形成对峙。午

后一时,正当拿破仑想以主力猛攻英军中段阵地时,忽然获得布吕歇尔集结的普

军来援英军的消息,拿破仑被迫从总预备队中抽出两个骑兵师阻滞普军。同时,

火速传令原负责追击普军的格鲁希立即回师支援滑铁卢,一面猛攻中段。英军顽

强抵抗,双方伤亡很大。下午6时,拿破仑占领了中段的圣拉埃村。由于争夺战

异常激烈,英军开始支持不住,法军也难以再扩大战果,双方都等待援兵。最

后,英军盼来了布吕歇尔的3万援兵,而法军的援军却没来,于是战局急转直

下,拿破仑腹背受敌,最后大败。在这个战役中,法军损失3.2万人,联军损失

2.3万千人。滑铁卢战役后,联军很快攻占巴黎,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放逐到大

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

中条山之战,历时一个多月,国民政府中央军的中央军损失八万人之多竟然没把

小日本三千人部队灭掉,被视为中国抗日战争最大之耻辱

战争是什么?打仗又是什么?通俗点,难听点的说就是为了抢地盘,争夺资源.

我国在近代没有主动与其他国家开战的事例.是因为我国的资源还没有紧缺到严

重的地步,如果我国领土中的有限资源长期处于严重紧缺的话,需要借助进口才

得以维持发展,那么我国就会和老美一样。或找一个这种资源旺盛的国家,然后

找点借口开战。战争,打赢了,发了.打输了,就和二战时的日本等法西斯国家

一样.其实国家的打仗和黑社会抢地盘从根本上看,是一个道理,只不过黑帮是

一个非官方承认,而且受着所在国家的官方打压的这么一个组织,而国家是得到

世界上的承认.两者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利益,没有利益的相冲突也就不会有战

争。如果有人说什么为了民族大义而去和一个国家打仗的话,咱不说历史,就说

最近发生的湖南女孩子在日本一家工厂以学习名义期间遭受小日本的非人虐待,

那日本被我国用核弹轰10次都不足以平民愤.有人要问:为何越南等诸多小国霸占

南海群岛问题我国为何还不作出反击。因为现在我国的国力还不足以发动一场我

国不擅长打的战争,中国海军一直是弱项,而空军有没有航母编队,南海离我国

内陆较远,不适合空中作战,在加上之前我国在忙于奥运,奥运是我国向世界证

明自己的一张成绩单,必须要把这个成绩单做的漂亮了。奥运结束后,我国开始

着手宝岛台湾的事务,无暇去理会越南这样的锁事,换句话说,我国就没把越南

这样的国家放在眼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2个回答  2008-09-08
从古到今发生的战事一打 大战都不下百次 小战更数不清 至于战争 对外国 那就是讲利益 对国内 那就是讲统一 只有战争才能换来更长久的和平
第3个回答  2008-09-1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以它出色的表现受到人们的青睐。在50年代初的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装备的“喀秋莎”又有力地打击了美国侵略者。到50年代,苏联把火箭炮的发展推向了高潮,先后研制并装备了BM-14、BM-24、BM-20、BM-25等火箭炮,口径从140毫米到250毫米,不仅型号多,而且在发射装置的结构上也进行了改进,有管式、圆笼式和方笼式。火箭炮配用尾翼稳定火箭弹和旋转稳定火箭弹,射程9~20公里。相比之下,西方国家除美国在1953年研制装备了M23型25管火箭炮外,基本上停止了火箭炮的装备与发展。

“喀秋莎”是根据前苏联民间传说中一位能歌善舞的漂亮姑娘的名字命名的。原来这是因为这种火箭炮是由沃罗涅日州的共产国际兵工厂组织生产的。“共产国际”一词俄文第一个字母是“K”(俄语音译“喀”),所以将“K”字打在炮车上,作为该厂的代号。战士们看到炮车上印有“K”的标记,就自然联想用“喀秋莎”来称呼它。从此,“喀秋莎”火箭炮的美名广为流传。

在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苏军将许多门“喀秋莎”用于反攻作战。1942年9月5日拂晓,苏第24集团军、近卫军第1集团军和第66集团军,在正面战场上开始了炮火准备。“喀秋莎”齐射后,部队发起了冲锋。一个被俘的德军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从来没有见到这样猛烈的炮火,爆炸声使大地颤抖起来,房上的玻璃都震碎了。”

“喀秋莎”不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消灭了很多德军,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也曾用“喀秋莎”火箭炮给美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