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还珠用来形容失而复得,可这个成语有什么典故吗?

如题所述

“合浦还珠”的典故

在东汉时期,西南地区的合浦郡(今广西合浦县)由于盛产珍珠,远近闻名,那里产的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人们称它为“合浦珠”。

当地渔民都以采珠为生,然后将卖珠的钱向邻郡种粮的百姓交换取粮食。由于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贪官污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设置各种苛捐杂税盘剥采珠的渔民。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违背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去采集捕捞。

结果,大珠蚌越来越少,剩下的都是些小珠蚌了,在合浦能捕捞到的珠蚌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了。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减少,渔民们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举家搬离甚至因饿死。

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郡太守。孟尝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于是下令革除弊端,废除盘剥的苛捐杂税,禁止渔民滥捕乱采,规定了捕捞的时间,以及捕捞珠贝的大小,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很快,珠贝的生存环境就变好了,渐渐大批珠贝又迁回了老家,并且大量繁殖。

不到一年时间,合浦郡的珍珠产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老百姓都恢复他们的本业,商人开始来往,货物开始流通,老百姓的生活也由此安定下来。他们欢天喜地,把太守奉为神明,纷纷到太守衙门门前磕头拜谢,认为是他感动了上天,用神力召回了合浦珠。

合浦还珠

读音:hé pǔ huán zhū。

解释: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引证:明代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今分一颗与你带去,我自留一颗,以寓合浦还珠之意。”

例句:我当时虽失的一件无足重轻的东西,究竟能够合浦还珠,我心里总觉喜欢得很。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物归原主

解释:把物品还给原来的主人。

读音:wù guī yuán zhǔ。

引证: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他不生儿女,就过继着你家儿子,承领了这家私,物归旧主,岂非天意。”

引用:老舍《茶馆》第三幕:“不是没收吧?又物归原主啦?这可是喜事! ”

例句:我把这个东西给你也算得上是物归原主了。

2、原璧归赵

解释: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指原物归还,并无损失。

读音:yuán bì guī zhào。

引证:清代王浚卿《冷眼观》第十八回:“(你)敢是有甚么方法,能把那位客人失去的四百番花边,原璧归赵么?”

例句:几天后,那条无人认领的项链终于原璧归赵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浦还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8

合浦还珠故事的来历:

东汉时期,合浦不生产粮食,但海中出产珍宝。合浦与交阯接壤,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但是合浦郡的官员多为贪婪污秽之辈,剥削人民,让他们没有限制地采集珍珠。

所以珍珠逐渐徙到交阯界内去了,结果客商不再来了,人和牲畜都没有吃的,穷苦的人饿死在道边。汉顺帝刘保派孟尝当合浦太守。

他上任后,革除过去的弊端,不准人们再像这样大肆捕捞珍珠,并且访求百姓的疾苦和有利于百姓的事情。

还不到一年的时间,离开的珠蚌就又回到合浦了,老百姓都恢复他们的本业,商人开始来往,货物开始流通。

扩展资料:

汉顺帝继承皇位以后,希望找到一代名臣,类似古代的姜子牙,但是汉顺帝看遍了满朝文武,最看上眼的却是自己的老丈人梁商。梁商是东汉九江太守梁统的曾孙,他有个女儿,叫梁妠。

梁妠出生于公元116年,12岁进宫,第一年就被封为贵妃,4年后,也就是公元132年,被封为皇后。梁商很有自知之明,他认为自己的荣华富贵都是因为女儿得来的。

不是自己的真本事,所以每次上朝和聚会,都很谦卑,更加努力的工作,享高位而不傲,古代圣贤不也就如此吗,顺帝对梁商越来越欣赏,同时,梁商向汉顺帝推荐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阳嘉三年,汉顺帝封梁商为大将军。汉顺帝这些安排,开始使东汉重新焕发生机,但是一场严重的天灾人祸,将汉顺帝的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

在天灾面前,还是没有一点办法,不仅如此,曾经闹了10多年的羌族又开始暴动了,打仗最花钱,本来因为全国各地都在闹灾,需要救急,四处需要钱,现在又要打仗,这是最烧钱的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浦还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5
东汉时期,合浦郡盛产珍珠闻名海外,当地老百姓以采珠为生,贪官污吏趁机盘剥,使得珠民大肆捕捞,珠蚌产量越来越低,饿死不少人。
成语出处应该是苏轼的《题冯通直明月湖诗后一首》中的诗句,“闻道徉江空抱珥,年来合浦自还珠。”然后才有了《双珠记》以及“合浦还珠”这个成语。

“合浦还珠”的典故
在东汉时期,西南地区的合浦郡(今广西合浦县)由于盛产珍珠,远近闻名,那里产的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人们称它为“合浦珠”。
当地渔民都以采珠为生,然后将卖珠的钱向邻郡种粮的百姓交换取粮食。由于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贪官污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设置各种苛捐杂税盘剥采珠的渔民。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违背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去采集捕捞。
结果,大珠蚌越来越少,剩下的都是些小珠蚌了,在合浦能捕捞到的珠蚌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了。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减少,渔民们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举家搬离甚至因饿死。
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郡太守。孟尝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于是下令革除弊端,废除盘剥的苛捐杂税,禁止渔民滥捕乱采,规定了捕捞的时间,以及捕捞珠贝的大小,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很快,珠贝的生存环境就变好了,渐渐大批珠贝又迁回了老家,并且大量繁殖。
不到一年时间,合浦郡的珍珠产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老百姓都恢复他们的本业,商人开始来往,货物开始流通,老百姓的生活也由此安定下来。他们欢天喜地,把太守奉为神明,纷纷到太守衙门门前磕头拜谢,认为是他感动了上天,用神力召回了合浦珠。
第3个回答  2019-10-10
合浦还珠
【拼音】:hé pǔ huán zhū

【解释】: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同“合浦珠还”。

【出处】: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今分一颗与你带去,我自留一颗,以寓合浦还珠之意。”

【示例】:~自有时,惊危目下且安之。
★《初刻拍案惊奇》卷八

【近义词】:合浦珠还

【语法】:作宾语;比喻物归原主或人去而复归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合浦郡盛产珍珠闻名海外,当地老百姓以采珠为生,贪官污吏趁机盘剥,使得珠民大肆捕捞,珠蚌产量越来越低,饿死不少人。汉顺帝刘保派孟尝当合浦太守,他革除弊端,不准滥捕。不到一年,合浦又盛产珍珠了
第4个回答  2019-09-18
东汉时,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那里产的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人们称它为“合浦珠”。当地百姓都以采珠 为生,以此向邻郡交趾换取粮食。 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官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盘剥珠民。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他们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 去捕捞。结果,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内,在合浦能捕捞到的 越来越少了。 合浦沿海的渔民向来靠采珠为生,很少有人种植稻米。采珠多, 收入高,买粮食花些钱不在乎。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减少,渔民们 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因此而饿死。 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太守。孟尝 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下令革除弊端,废除 盘剥的非法规定,并不准渔民滥捕乱采,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不到 一年,珠蚌又繁衍起来,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