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有哪些传说?

如题所述

黄山,古代称为“天子都”,因为它雄伟秀丽,又神秘莫测,是天帝和神仙的居所。到秦代,人们根据它的颜色又称为“黟山”。那么,后来黟山为什么又改叫黄山了呢?据说是因为黄帝曾在此炼丹而得名。黄帝又称轩辕氏,是古时部落联盟首领。他带领人们养蚕、制造舟车。时光飞逝,黄帝到了老年,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完成,河流需要治理、土地需要开垦、禽兽需要驯化等。黄帝为了长生不老,多为百姓办好事,便派浮丘公为他寻找可以修炼长生不老的仙丹的地方。浮丘公走了3年才回来,告诉黄帝:“江南有一群高山,只因山上多是黑石,叫黟山,那里可以炼丹。”于是,黄帝带领浮丘公、容成子和一些臣仆来到黟山,垒石造屋,又砌炼丹炉,然后去采集炼丹所需的草药。黟山有几十座陡峭的山峰,有的地方连猴子也难上去,可轩辕黄帝却踏遍了每一寸山崖。到后来,所备的粮食吃完了,只能靠摘野果充饥,很多人忍受不了那份苦,偷偷跑走了,最后只剩下黄帝和浮丘公、容成子3人。他们经过9年千辛万苦的寻找,才采集齐炼丹所需的草药,又打了一眼井,掘开清冽甘甜的山泉,这才开始炼丹。

3年过去了,原来准备好的柴快要烧完了,仙丹还没炼成,炼丹台附近的树已被砍光,浮丘公和容成子只得到远处去砍柴,黄帝一人看守炉火。

黄帝把最后一块松柴填进了炉膛,浮丘公和容成子还没回来,眼看火势越来越小,一旦熄灭,将前功尽弃。黄帝便把自己的一条腿伸进炉里当柴烧,终于炼成了仙丹。

这时浮丘公和容成子赶了回来,把黄帝的腿从火里救出来。3个人吃了仙丹,果然脱胎换骨,飘然成仙了。所以人们就称它为黄山了。还传说,在桃花溪中还有他们炼丹时用过的丹井和药臼呢!并且,在黄山的群峰中轩辕峰、浮丘峰和容成峰就是以他们3个的名字命名的。

黄山共有82峰,以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三大主峰为中心向三面铺展开来,黄山的前海是以三大主峰中的莲花峰和天都峰为主体组成的。

在天都峰和莲花峰之间是著名的玉屏峰,这里几乎集黄山奇景之大成,故有黄山绝佳处之称。

玉屏峰前有巨石如平台,左有青狮石、迎客松,右有白象石、送客松、立雪台。登台四眺,景色奇绝。著名的“玉屏卧佛”就在峰顶,头左脚右,惟妙惟肖。

玉屏卧佛是花岗岩山体经过自然风化形成的,毫无人工斧凿的痕迹。它长约数百米,鼻子高耸,眉眼清晰,甚至连头上的螺髻、颈部的喉结也都清晰可辨。

送客松畔是观赏卧佛的最佳处,只见玉屏卧佛头朝莲花峰,脚朝耕云峰,左右有象、狮二石镇守,头顶有金龟侍候,卧姿安详,形态逼真。有当地群众反映,民间早有称玉屏峰为“美人靠”、“睡美人”和“睡观音”等讲法。

天都峰位于玉屏峰南1千米,是黄山三大主峰中最为险峻的一座,海拔1.8千米。天都峰顶有“登峰造极”石刻,使人有“海到尽处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感。

黄山第一高峰莲花峰位于玉屏峰北,莲花峰峰海拔1.8千米,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宛如初绽的莲花,故名莲花峰。

从莲花岭至莲花峰顶约2千米,这段路叫莲花梗,沿途有飞龙松、倒挂松等黄山名松及黄山杜鹃。

莲花峰绝顶处方圆丈余,中间有香砂井,置身峰顶,遥望四方,千峰竞秀、万壑生烟。在万里晴空时,可东望天目山,西望庐山,北望九华山。雨后,纵观八面云海,更为壮观。

在莲花峰和鳌鱼峰中间便是百步云梯。百步云梯是在石壁上凿成的一百余级险峻陡峭的蹬道,从两石间穿过下行,十分险峻,走在上面也会让人觉得心惊,那又是谁在这前后数里,杳无人烟的悬崖上开出一条通途呢?

相传,在很早以前,山下住着一个黄善人,终年干着修桥补路,好善乐施的好事。

当时,前山和后山互不相通,就卡在莲花峰和鳌鱼峰之间的这块悬崖上,当地人称它为“断头崖”。

黄善人想在这里开一条路,但是即使出大价钱也雇不到一个帮手,只得自己干了起来。后来,他的善心被救苦救难的乞丐大仙铁拐李知道了,铁拐李有意点化黄善人,于是变成一个年轻美貌的游山女子,假装因迷路来到断头崖前,求黄善人送她出山。

黄善人心想: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开凿这条路再怎么重要,也不能眼睁睁地看一个弱女子葬身在这大山之中啊!

于是他答应护送迷路女子出山,可万万想不到那女子一会儿扭伤了脚,一会儿刺破了皮,硬要黄善人背着她下山。黄善人一句怨言也没有,就将她背下了山。

下山后,铁拐李变回了原来的模样,对黄善人说:“我明天要来

接你上天去,与你同列仙班吧!”可黄善人说:“还不行,我要把这条路修好,才能跟你走!”铁拐李顿时哈哈大笑,笑声未落,铁拐李就不见了踪影。第二天,黄善人依旧来到山上开路,但奇怪的是好像没费气力似的,一连凿出好几个石级。黄善人直起腰来,突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一条又平又阔的石梯已经从山脚直铺到山顶了,铁拐李正笑嘻嘻地迎面走来。黄善人忙说:“仙长留步,容我刻上‘百步云梯铁拐李造’的字样留个纪念,可好?”铁拐李说:“不必,不必!仙不图名!你快跟我走吧!”说着便拉住黄善人的手共同驾云而去。后来,有个游方僧人,见百步云梯扼前后山咽喉之地,猛生恶念,谎称这是他献资营造的,要一切过往行人统统丢买路钱。

于是触犯了佛门清规,玉帝差遣金甲神,一鞭就把他打成了一块石头,人们称之为“老僧入定”。

百步云梯又称“一线天”,从这里通过的时候,仰头只能见一线青天,故称一线天。过“一线天”,登数十级,回首再看,可见三座参差不齐的小石峰相拥而立。

峰巅似剑,纯石无上,峰上奇松挺拔,形态各异。每当云雾缭绕,峰尖微露,似海中岛屿,人们又喻为神话中的蓬莱仙境,故取名“蓬莱三岛”。

下鳌鱼峰便是天海,天海位于黄山前、后、东、西海之中,为黄山之中心位置。

天海为海拔约1.6千米的高山盆地,从光明顶回望,有一览众山小之势。当周围群峰没在云海之中时,此处却是一片晴空,每当云雾出现,云天一色,巍巍壮观。这里生长160多种植物,四季都有花开,景色非常优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9
黄山,古代称为“天子都”,因为它雄伟秀丽,又神秘莫测,是天帝和神仙的居所。到秦代,人们根据它的颜色又称为“黟山”。那么,后来黟山为什么又改叫黄山了呢?据说是因为黄帝曾在此炼丹而得名。黄帝又称轩辕氏,是古时部落联盟首领。他带领人们养蚕、制造舟车。时光飞逝,黄帝到了老年,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完成,河流需要治理、土地需要开垦、禽兽需要驯化等。黄帝为了长生不老,多为百姓办好事,便派浮丘公为他寻找可以修炼长生不老的仙丹的地方。浮丘公走了3年才回来,告诉黄帝:“江南有一群高山,只因山上多是黑石,叫黟山,那里可以炼丹。”于是,黄帝带领浮丘公、容成子和一些臣仆来到黟山,垒石造屋,又砌炼丹炉,然后去采集炼丹所需的草药。黟山有几十座陡峭的山峰,有的地方连猴子也难上去,可轩辕黄帝却踏遍了每一寸山崖。到后来,所备的粮食吃完了,只能靠摘野果充饥,很多人忍受不了那份苦,偷偷跑走了,最后只剩下黄帝和浮丘公、容成子3人。他们经过9年千辛万苦的寻找,才采集齐炼丹所需的草药,又打了一眼井,掘开清冽甘甜的山泉,这才开始炼丹。

3年过去了,原来准备好的柴快要烧完了,仙丹还没炼成,炼丹台附近的树已被砍光,浮丘公和容成子只得到远处去砍柴,黄帝一人看守炉火。

黄帝把最后一块松柴填进了炉膛,浮丘公和容成子还没回来,眼看火势越来越小,一旦熄灭,将前功尽弃。黄帝便把自己的一条腿伸进炉里当柴烧,终于炼成了仙丹。

这时浮丘公和容成子赶了回来,把黄帝的腿从火里救出来。3个人吃了仙丹,果然脱胎换骨,飘然成仙了。所以人们就称它为黄山了。还传说,在桃花溪中还有他们炼丹时用过的丹井和药臼呢!并且,在黄山的群峰中轩辕峰、浮丘峰和容成峰就是以他们3个的名字命名的。
第2个回答  2020-05-03
古代称为“天子都”,因为它雄伟秀丽,又神秘莫测,是天帝和神仙的居所。到秦代,人们根据它的颜色又称为“黟山”。
第3个回答  2020-05-21
11111111111111111115541444154889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