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少年不知愁,只道天凉几个秋?

如题所述

应该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尝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意思是: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出自南宋词人的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扩展资料:

辛弃疾的一生以恢复性为目标,为了自己的成功,但命运是注定的,被排挤出去了,志向难交。但他对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从未动摇。他把对国家兴衰和民族命运的满腔热情和关切都写进了诗里。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豪迈为主体,豪迈豪迈的风格不乏细腻柔美的韵味。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对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抒发自己难以实现远大志向的悲愤,谴责当时统治者的屈辱与和平。还有许多关于祖国的诗。现存的词有600多首,其中包括嘉玄的长句和短句。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同唱的陈亮、刘国,以及后来的刘可庄、刘辰翁,都与辛弃疾的创作倾向接近,形成了南宋中期以后伟大的爱国词派。后来,当国家陷入危机时,许多作家都从辛词身上汲取灵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3
枝头摇曳的韶华,一点一点洒落,斑驳了流年,斑斓了光阴。

这个季节,最适合心动,也更容易生出离愁别绪。

一丝离愁的情愫,一剪折别的韶华,一点相思的光阴,一帘清闲的风月,似乎都被梧桐锁进了眼前斑斓的秋。

有人说,最是年少不知愁,只道天凉几个秋。

每个少年,都是从绚烂的春天走来的,他们携着满天的星星,跨过了四季的流年,穿过了季节的风雨。直到有一天,满目山河里,蓄满了秋的愁。

辛弃疾有诗曰: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每个知愁之人,也曾不知天高地厚。只是世事多变,遍历山河,才知风雨从不停歇,我们需要看淡岁月的无常,以平常心看世界,花开花落都是风景。

风起了,云渐渐遮了月,天渐渐浓了秋,忽有故人心上过。

已经告别过的人,就不要因为回忆而悸动了。

流年缓缓,会冲淡一个人的面容,秋的离别里,总是带着一丝丝的哀伤。

陌上光阴,我们总喜欢回首过往。每到秋的季节,总觉得人生好像要开启新的篇章,却又觉得过往的人生皆是遗憾。

心里很沉,却又是沉甸甸的温柔。

跨过了岁月流年之后的我们,总喜欢拾起一片落叶,去追寻光阴的痕迹,总盼着,简单的一片叶,可以留住世上所有的繁华。

然而,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芒万丈,有人一身锈。世间种种,若浮云,总在光阴里流浪。

当我们渐行渐远,停下来回头看看,其实最珍贵的,一直都在我们身旁。

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总觉得一生会很长,很长。

长大后,才发现,岁月漫漫,数十年,不过弹指一挥间。

曾经,以为书本里,包含了所有的人生,后来才发现,人生才是最好的书。

我们总是后知后觉,总是后来,也是后来,才会明白,人生中的很多道理,并非是非对错那么简单。

再回首,纵然是,“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第2个回答  2020-09-23
“少年不识愁滋味 为赋新词强说愁”全文翻译赏析

名句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少年不识愁滋味 为赋新词强说愁” 出自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 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作者:辛弃疾 年代: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1.丑奴儿:即《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层楼:高楼。

6.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强:勉强地,硬要
第3个回答  2020-08-28
只有少年时代无忧无虑,不知道愁滋味,只知道天凉了,就是秋天来临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9-23
最是少年不知愁,知道天凉几个秋,醉是少年愁滋味,只道天凉几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