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是怎么做出来的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4

1、揉泥

目的在于排空泥料中的气泡,使得泥料进一步紧致。缺少这一道工序,则容易出现坯体中含有气泡,坯体干燥烧制时容易破裂变形。

2、做坯

景德镇传统圆器做坯,即是依据最终的器型作出大致相应的坯体,以供后期印坯时使用。

3、印坯

做好的粗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阴干(必须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自然阴干,不可日晒。做坯成形的坯体,必须斜放在坯板上,不可直立放置,直立放置,则可能产生底部的坯裂),就可以进入印坯工序。印坯,是为了使手工成形的圆器在烧制后达到整齐划一。待手工拉坯的坯体自然阴干后,将半干的坯体置于土制磨具上以手按拍,使得坯体周正匀结。

4、利坯

利坯,是将印好的坯精加工,使其进一步光整圆润。

5、荡里釉

圆器制作,若是器内没有装饰的,则需要先上里釉。器物外面的釉则是后期第二次的浸釉。釉,是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与玻璃有着类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釉一般以石英、长石、粘土等为原料。陶瓷施釉的方法有:喷、吹、浸、浇、荡等方法。里釉(器物内部的釉面)和底釉(器物底足的釉面)我们采用的是传统的荡釉法,外釉我们采用浸釉法。

6.画坯

荡好内釉的坯,则可以进入画坯工序。画坯用的青花料事先需要长时间的研磨,配方,则是每个工作室密不可宣的了。画坯要先准备好画料,而后勾线,混水。

7、勾线

8、混水

青花瓷的魅力,就好比写意水墨山水在中国国画中的地位,而青花之美,不仅仅在精细的画工,青花的山水具有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的皴法和染法所具有的优美细腻的层次,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混水这一道工艺。

9、施外釉

绘制完成的瓷坯,需要进行第二次的施釉工序。此时,杯子的底足还未形成。浸釉法需要师傅对坯体、釉料以及瓷器的预期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瓷坯浸在釉水里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瓷器烧成后的品相。

10、挖底足

瓷坯外部施釉后,在釉面自然干燥后,就可以进入挖底足的工序了。由于我们制作的是釉足的器物,在挖底足时需要留出底足最外圈的坯,且必须保持外圈的基本一致,这需要很强的控制能力和功底。

11、写底款、施底釉。

12、装釉足

釉足,初始状态是在陶轮上手工制出的小圆泥饼。干燥后再次在陶轮上旋削出相应的造型,与每一个杯子一一对应。

带有釉足的支烧工艺,始见于官窑烧造宫廷瓷器,使用釉足支烧的瓷器器皿足部为满釉,即美观,又光滑而不至于划伤家具的表面,然而由于这种工艺的复杂程度和难度,现代陶瓷工业仅用这一工艺烧造贵重的高档瓷器。

13、满窑、烧窑

将待烧的瓷坯合理的分布于窑体内,称之位满窑。满窑时需要依据窑体的结构大小以及所有待烧的坯体大小合理摆放,并留出合理的火道烟道,否则会影响烧制时窑体内的气氛,导致烧制失败。

景德镇传统青花瓷采用还原烧,我们烧制的温度达到1330°C,烧制时间为10小时左右。

14、开窑

经过12-18小时的自然冷却,在窑体内温度降至常温时,就可以开窑了。这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刻。

扩展资料: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陶”“瓷”并称反映了这两类器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广义上说,陶瓷包括陶器、瓷器、炻器。陶瓷广泛成用于日常生活、工艺美术。景德镇陶瓷发展,大量系艺术陶瓷、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为著,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千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

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17
传统的制陶工序并不是简单的捏泥巴过程。在选定陶土以后还得对其进行加工,即根据陶土的粘性人为地加进羼和料,改进陶土的成型性能,保证陶坯在高温焙烧时不开裂,不变形,提高陶器制作的成品率。配制好的陶原料还要经过粉碎,这样有利于在坯体在受热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的进行,以便烧成并获得致密的结构,减少坯体的气孔率,增强胎体烧成后的强度、硬度和比重。捏练和陈腐是原料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古代捏练坯泥的方法,或者用人工足踩,手搓;或者用牲畜踩踏、石碾烂。经过捏练的泥制,为增加粘性,提高可塑性,还要进行陈腐,据陶工介绍陈腐的时间越长越好。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黑陶,胎质细腻,就是经过长时间的陈腐处理过的。
制陶原料选定配制后,这就进入制陶工艺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成型。我国古代成型方法包括人工成形、轮制等。手工成形可分为(一)是捏塑法,一般适用于小件陶器;(二)模制法,就是将泥料放入有形状的模子里,待半干时取出而制成陶坯的过程,是一种较原始的制陶方法,适用于特殊器物来采用局部模制法,如龙山文化中的圆锥形陶模作为袋形足的内模,现在台湾高山族至今还保留有这一种成形方法;(三)泥条盘筑法也叫泥条圈注法、泥条盘筑法或泥条泥成法等,这是一种原始的陶器成形方法,先将泥拉长成条状,按器型大小将泥条圈起来,一层一层地叠上去,然后用拍子拍打,使之成形。用这种方法制成的器物,内部往往留有泥条盘筑的痕迹,给人以古拙感。这种方法在新石器时代都已在使用。
轮制是古代较为进步的一种制陶工艺。它是将原料放在转动的陶轮上,利用其快速旋转的力量,用提拉的方式使之成形。它的特点是器形规整,厚薄均匀,陶壁表里普遍有平行密集的轮纹,器底往往有线割的偏心纹。这种工艺大体出现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兴盛于山东龙山文化时期。
陶器坯体成形以后,还要进行修饰:首先,湿手抹平;从作坯体开始,就蘸水往上抹,使坯面不致过早因干燥而裂,同时可使坯表面平整并且可接合缝条,填补毛坯空隙。但不宜蘸水太多,否则会使泥坯软塌;其次是拍印,这样使坯体整体结实有纹饰,分段用的器物也在这一过程加以粘接修饰的,用拍子打光,使高低不平的坯体表面填平补齐,并使泥料中的片状矿物平行于坯体表面,增加光线的平行反射,减少散射,进而出现光泽。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彩绘进行坯体装饰。
在制陶过程中,完成坯体成形和修饰之后,还不算成品,还得进行焙烧。陶器烧制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对火候的掌握,陶窑的发明是人能在较高的技术水平上控制火候的表现,但考古资料来看,最原始的焙烧方式可能是露天架火焙烧,目前所见的陶器大多是在陶窑内烧成的
第3个回答  2019-09-05
传统的制陶工序并不是简单的捏泥巴过程。在选定陶土以后还得对其进行加工,即根据陶土的粘性人为地加进羼和料,改进陶土的成型性能,保证陶坯在高温焙烧时不开裂,不变形,提高陶器制作的成品率。配制好的陶原料还要经过粉碎,这样有利于在坯体在受热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的进行,以便烧成并获得致密的结构,减少坯体的气孔率,增强胎体烧成后的强度、硬度和比重。捏练和陈腐是原料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古代捏练坯泥的方法,或者用人工足踩,手搓;或者用牲畜踩踏、石碾烂。经过捏练的泥制,为增加粘性,提高可塑性,还要进行陈腐,据陶工介绍陈腐的时间越长越好。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黑陶,胎质细腻,就是经过长时间的陈腐处理过的。
制陶原料选定配制后,这就进入制陶工艺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成型。我国古代成型方法包括人工成形、轮制等。手工成形可分为(一)是捏塑法,一般适用于小件陶器;(二)模制法,就是将泥料放入有形状的模子里,待半干时取出而制成陶坯的过程,是一种较原始的制陶方法,适用于特殊器物来采用局部模制法,如龙山文化中的圆锥形陶模作为袋形足的内模,现在台湾高山族至今还保留有这一种成形方法;(三)泥条盘筑法也叫泥条圈注法、泥条盘筑法或泥条泥成法等,这是一种原始的陶器成形方法,先将泥拉长成条状,按器型大小将泥条圈起来,一层一层地叠上去,然后用拍子拍打,使之成形。用这种方法制成的器物,内部往往留有泥条盘筑的痕迹,给人以古拙感。这种方法在新石器时代都已在使用。
轮制是古代较为进步的一种制陶工艺。它是将原料放在转动的陶轮上,利用其快速旋转的力量,用提拉的方式使之成形。它的特点是器形规整,厚薄均匀,陶壁表里普遍有平行密集的轮纹,器底往往有线割的偏心纹。这种工艺大体出现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兴盛于山东龙山文化时期。
陶器坯体成形以后,还要进行修饰:首先,湿手抹平;从作坯体开始,就蘸水往上抹,使坯面不致过早因干燥而裂,同时可使坯表面平整并且可接合缝条,填补毛坯空隙。但不宜蘸水太多,否则会使泥坯软塌;其次是拍印,这样使坯体整体结实有纹饰,分段用的器物也在这一过程加以粘接修饰的,用拍子打光,使高低不平的坯体表面填平补齐,并使泥料中的片状矿物平行于坯体表面,增加光线的平行反射,减少散射,进而出现光泽。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彩绘进行坯体装饰。
在制陶过程中,完成坯体成形和修饰之后,还不算成品,还得进行焙烧。陶器烧制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对火候的掌握,陶窑的发明是人能在较高的技术水平上控制火候的表现,但考古资料来看,最原始的焙烧方式可能是露天架火焙烧,目前所见的陶器大多是在陶窑内烧成的
第4个回答  2014-05-12
  一、淘泥:
  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三、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四、印坯:
  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五、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
  六、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七、画坯: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八、上釉: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
  九、烧窑: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具精雕细 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
  十、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