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报复怎样进么心理梳导?

如题所述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法)案例引入:
案例之一:家长叙述女儿阿娇6岁了,总感觉女儿很不听话。说任何一件事都要大人重复说好几次才改,从不把大人的话放心上,从不用心听。很多时候家长会生气骂孩子,不过很少打,只是吓吓她。可阿娇经常挨骂后就在低嘀说,“我长大后买房子不给你住,我吃什么不给你吃,我去哪玩不带你去”,诸如此类的话。家长感觉女儿就是因为挨骂然后产生报复心理,想问专家怎样改变女儿的心态,让她理解妈妈的话。
案例之二:小志是个高中寄宿生,一向比较懦弱,不敢和别人发生正面冲突,同宿舍一同学因为一句玩笑话,不经意间说话刺伤了他。小志就想报复这个同学,常常做些小动作,如趁同学不在的时候,踩人家的被子,往同学的杯子里倒脏水。看见同学喝下去的时候,自己躲在一边笑。
专家分析
案例中的阿娇和小志的语言和行为折射出他们都有报复心理。所谓的报复心理是在社会交往中以一种攻击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不愉快的人发泄怨恨、不满的一种情绪体验。在中学生中,公开报复行为不多见,但是报复心理不少,案例二中的小志采用的是一种隐形报复的方式,就是指不通过正面的冲突,而用一种别人不知道的手段来泄愤。
一个人被伤害以后,被伤害者对伤害者怀有不满情绪,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这种心理继续发展就会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从而演变成不健康的人格,严重的还会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对中、小学生来说,它不仅会对报复对象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威胁,更重要的是有害自己的心理健康,潜藏着极大的危险性。有报复心理的孩子,容易误解别人的意思,对别人经常有戒备防范心理。任其发展的话,心胸会越来越狭窄,与人相处较难。报复心理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庭教养方式
有的父母对子女过于严厉和粗暴,教育孩子缺乏耐心,想快点教育好,导致孩子没理解打骂的原因,不知道错在哪里,在心里积压下报复情绪,有的人
成年后,只要稍稍受到不公正待遇,就会产生不可遏制的愤恨并实施报复。案例一中的母亲教育孩子采用经常责骂的方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认为:“妈妈如果可以责罚我,那么我也可以学你来惩罚你”。此外,家长教育子女的注意力过于集中在某些细小的事情上,导致培养出来的孩子容易斤斤计较。2、遭遇生活事件多,心理压力大
有的孩子承受了比较大的精神压力,比如总是遭到他人的嘲笑、讽刺、欺负,孩子无力反抗,但消极情绪又无法缓解,便会在心里积压下报复情绪。如果找到一个好机会,他就会把之前累积的报复情绪全部发泄出来。比如前几年校园出现的马加爵事件。3、不良性格
有的学生意志软弱,承受挫折的容忍力比较低,别人一不随他的心意就受不了,从而产生报复行为;也有些
学生过于敏感多疑,当有人与自己的行为相冲突时,他首先想到的便是对方有意跟自己过不去,于是立即想出报复的方法。在报复的同时,他照样认为自己这样做非常正确,对方是“罪有应得”。4、不良环境影响
孩子的许多报复行为是从社会环境中习得的,其中电影、电视对孩子的影响之大常出乎人们的估计,与之相似的报刊也很泛滥,使学生深受其害,谁要是做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必然记仇,并想方设法地报复。比如前几年日本流行动漫《死亡笔记》,曾经导致了各大中小学生追捧的热潮,有的孩子甚至去买所谓“死亡笔记”或者“巫蛊娃娃”来诅咒自己讨厌的同学和朋友。专家支招
由于社会的影响,报复现象在孩子中比较普遍,他们一般是在被别人伤害后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以发泄心中的不满。这种心理的存在是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家长要注意加以正确疏导,消除孩子的报复心理,使他们健康成长。1、营造宽松教育环境
我们应当在平时尽量多抽时间陪伴孩子一起游戏,一起读书,营造一种比较宽松的环境,
让孩子即便遇到不开心的事,
也有人可以倾诉。这样孩子就不会把报复情绪积在心里。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方式、方法。例如平时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或是所犯的错误,我们不妨采用讲故事、扮演角色等方式来与孩子沟通,既要避免直截了当的批评,更要杜绝严厉和粗暴的态度。最后,
我们要在孩子面前树好榜样,
做到心胸开阔,
气度大些,用实际行动教育和引导孩子,让孩子感到报复不是君子所为。2、换位心理,学会宽容
在人际交往中,无法避免冲突。我们要鼓励孩子懂得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具有宽容的精神。我们应该让孩子在发生矛盾的后果中体会到,只有团结友爱、宽容谦让,才能享受到快乐。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用语言和行动和他人交往,明白“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当受到挫折或不愉快时,不妨进行一下心理换位,将自己置身于对方境遇中,想想自己会怎么办。通过这样的换位,也许能理解对方的许多苦衷,只有设身处地,以心换心,才能真正理解人,从而摒弃报复心理。3、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对待所遭遇的伤害
如果做遭遇到的事情只是令人不愉快的,那么可以建议孩子以讲述的方式讲给伤害你的那个人听,可能只是一个是无意误会,通过沟通彼此的想法就能化解这些矛盾。如果对方是故意的,那么就把情绪讲给某一个人值得信任的人听,让他帮着分析一下客观情况,再或者找其他方法,例如,上没人地方喊两声,跑两圈之类的,发泄一下心中不满的情绪。写写日记,将难过不高兴之类的情绪都写进去。这都是正确疏导方式,关键就是不要一声不吭的把事情都憋在心理,让负性情绪累积。如果确实是一些人身攻击必须解决的事情,那么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利用合理的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比如正大光明的和同学对峙说明对方做的不适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求得家人和老师的帮助,利用他人的力量来解决。4、多考虑报复的危害性
对报复者自己而言,报复是一种精神煎熬,会让自己的心理更加阴暗,家长和老师应该跟孩子加强沟通,提醒孩子想一想:报复体会到一时的“解恨”,但自己会不会得到对方更大的反报复?会不会受到众人的谴责?会不会触犯法律?须知,欲加害于他人的人,最终多半是害了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