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应激反应?出现心理应激反应的人会怎么样?

如题所述

       心理应激又称心理压力,是指来自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各种事件,被大脑皮层接受,在认知、人格特征等因素的作用下,大脑将刺激信号加以转换成为抽象观念,并进行加工、处理、储存,再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各种疾病。

       应激反应综合征,是近些年才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的。据称主要与长期反复出现的心理紧张有关。哎,都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压力造成的,因为之前哪有听说还有这种病呢。

       平时我们经常会被自己的情绪所影响,尤其是在外部压力大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情绪应激反应。  出现心理应激反应的人会有什么表现呢?

       1.表现在情绪上。焦虑、恐惧、抑郁、愤怒、失望、抱怨、委屈等等,情绪起伏比以前强烈。会突然地爆发。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就控制不住和别人吵架。警觉性不断的提高,对外界格外敏感,很容易激怒。

       2.认知的变化。自我价值感降低,否定自己的能力,会觉得自己不行。认知歪曲,对一个大家都认同观点持否定态度,偏执。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严重下降,无法静下心来做某件事情。想象力下降。做事情优柔寡断,即使是吃饭这样的事情也是犹疑不决。

       3.行为变化。遇到事情不积极主动,选择逃避,抱着爱谁谁的态度。生活方面不再克制,比如喝酒抽烟等。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或者生活环境没办法适应。对外界事务没有兴趣,对工作产生厌倦。

       4..躯体变化。情绪波动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应症状,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血压不稳,出汗等等。

       很多人因为压力而失去安全感失去前进的信心,从另一个方面讲,通过应激心理反应爆发出内心的情绪,也是一种发泄,会舒缓心理的障碍。所以,有这些应激反应的也不要太过于敏感和紧张。

       人体需要时间代谢不良事件带来的冲击。时间可能是一个周或者一个月甚至是一年几年,无论如何不会在一天两天内就解决的。

        正常情况下的应激心理反应会在一个周内逐步缓解。但是也有部分人出现更严重的情绪反应和躯体症状,如果持续一周以上的,且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的,及时向心理专业人员或者医疗部门求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4

心理应激反应又称心理压力,是指来自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各种事件,被大脑皮层接受,在认知、人格特征等因素的作用下,大脑将刺激信号加以转换成为抽象观念,并进行加工、处理、储存,再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各种疾病。

各种情绪堆积 压的人喘不过气


在情绪上,焦虑、恐惧、抑郁、愤怒、失望、抱怨、委屈等等,情绪起伏比以前强烈。会突然地爆发。


认知的变化。自我认同感降低,否定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行。对一个大家都认同观点持否定态度,偏执。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严重下降,做事也犹豫不决。
躯体变化。情绪波动会伴随着许多躯体不适应症状,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血压不稳,出汗等等各种身体变化。


行为变化。遇到事情不积极主动,选择逃避,抱着爱谁谁的态度。生活方面不再克制,比如喝酒抽烟等,对新环境不感兴趣。

自我封闭,与外界交流变少


比如,有些人目睹或亲身经突发事件后,会不受控制地回想事故时的情景,并伴有很不愉快的情绪,这是突发事件后很常见的现象,被称为"闪回";有些人变得注意力不集中,难以照顾好自己和家人;还会有人经历突发事件后变得很敏感,听到一点声响就会被吓一跳,这是因为经历灾难后,大脑为了保护自身,警觉性增高;还会有人会回避与突发事件相关的一切事物,如新闻报道、事故发生地点等。当与突发事件相关的事物出现时,一下子就会勾起痛苦的回忆。

出现了上述心理应激反应,首先进行自我调节,然后要找人倾诉,这是很重要的,不要压抑负面情绪;一定要释放出来。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听音乐、健身活动等转移注意力;要保持原来的生活规律,让身心状态稳定化。

第2个回答  2022-04-14

心理应激是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境变化或刺激对人施以影响,作用刺激被人感知到或作为信息被人接收,一定会引进主观的评价,同时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心理生理的变化。通过信息加工过程,就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果刺激需要人作出较大的努力才能进行适应性反应,或这种反应超出了人所能承受的适应能力,就会引进机体心理、生理平衡的失调即紧张反应状态的出现。

应激概念
应激及其对个体的健康状态、医疗保健人员及其他职业群体的效应已经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问题。自从Selye(1956)提出“应激”这一概念以来,吸引了医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及其他广泛学科的注意。

一般概念

应激尚无统一的要领。一方面,因研究者的兴趣和学科领域而认识有所不同;另一方面,现有的应激要领还不足以解释心理社会应激原如何影响体内的生理反应。

含义

“应激”一词的原意是指一个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时的超负荷过程,Selye将这个词引入到生物和医学领域,并根据对其本质认识的发展而不断对它进行修正、补充和扩大

第3个回答  2022-04-14

什么是心理应激反应?出现心理应激反应的人会怎么样?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认为生活环境是安全有序,可以掌控的。而重大突发事件可以打破这种预期,事件的发展超出了我们的应对能力,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反应。

应激反应发生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包括心理性表现和生理性表现。

应激反应在生理方面可以表现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胃部不适,恶心腹泻,头痛疲乏,入睡困难。在情绪方面可以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慌,愤怒。在认知方面可以表现为自责内疚,贬低自己的价值,认为周围很不安全。行为方面会出现冲动行为,如酗酒过量,抽烟。

如果出现了,应激反应,需要进行自我调节。首先要找人倾诉,不要压抑负面情绪,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健身活动等转移注意力,要保持原来的生活规律,让身心状态稳定化。

第4个回答  2022-04-13

应激心理反应是指应激反应的一个方面。大体上可分为情绪反应、自我心理防御反应及行为反应。情绪反应中最多见的是焦虑,还有愤怒、内疚、恐惧、抑郁、习得无助等。个体在应付应激时,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即自我心理防御反应。出现心理应激建议采取以下方法。

1、环境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去除和造成心理应激障碍的因素,可以通过鼓励、解释、指导等方式帮助患者摆脱痛苦,可以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从而面对现实,这样可以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 2、药物治疗

对于焦虑、恐惧不安的患者,可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主要是抗焦虑的药物,像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帕罗西汀或者苯二氮卓类药物等;如果患者有幻觉、兴奋等症状,可以使用抗精神病的药物,比如:奥氮平,利培酮等药物,具体的服药时间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服用。 3、支持治疗

可以通过和患者谈心,这样可以了解患者生活事件、心理活动、性格等原因带来不好的心理,这是时候需要寻找正确的应对方法,这样可以摆脱心理应激障碍的发生,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4、心理治疗

需要明确向患者指出心理应激障碍和患者本人的特点有很大关系,所以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要积极适应社会,这样可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以上就是怎么治疗心理应激障碍的介绍,患有心理应激障碍一般情况下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的消除、淡化,患者不要经常的回忆,这样应激就不会持续下去,平常的时候也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和干预,同时要定时的去医院做检查,这样可以了解病情的发展,患者平时的时候也要有良好的心情,这样对病情有很大的帮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