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网络上的土味文化?

如题所述

对土味文化的看法几乎是两级分立的,“土味文化”是亚文化的一个分支,与“丧文化”“萌文化”等亚文化性质相同,但目前为止,并没有专家或学者对其下过明确定义。所谓“土味”,可以理解为其发源于农村、乡镇或一些小城市,用户通过快手、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传播的一种内容浮夸的图片、语言或视频作品。土味文化有以下特征:

    强调原汁原味,并不注重逻辑与意义

    具有独特的语言符号,以标出土味为特征

土味文化流行的原因有几种: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使得大部分农村地区也享受到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单向度的信息传播模式受到挑战,乡村边缘群体作为弱势群体,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在互联网技术赋权下成为拥有话语权的传播者。相比于摄影机等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设备,手机上各类应用软件(App)操作简单,只需要一部手机,这些乡村边缘群体便可随时记录生活点滴,并将其上传至网络平台。

    乡村边缘群体的展示诉求

过去,在精英文化时代,精英阶层很少将目光投注在乡村阶层,乡村群体属于边缘群体,处于被压抑的一方。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去中心化的传播机制使得乡村边缘群体也拥有了话语权,长期以来一直被压抑的乡村边缘群体在技术赋权下展示自我诉求,他们在网络上营造出一个互动性极强的场域,通过使用特殊的符号,如方言、造型、服饰、场景等,构建自己特殊的身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大胆地表现自己,寻找共鸣,与其他用户共建身份认同感。

    猎奇心理的追随

中国地域之广、民族之多、差异之大,使得各地的生活习惯、穿衣风格、社交礼仪、日常用语等不尽相同,这种群体之间的生活“反差”给了用户一定的新鲜感。如常年生活在城市中的群体对乡村的种种风土人情充满好奇,在这种猎奇心理驱动下,他们浏览与“土味文化”有关的视频、文字内容,并进行相应的转发、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土味文化”之风燃爆网络。例如,抖音短视频平台的“建和乡村生活”用户,他通过短视频展示用大锅炸鸡块、在田间锄地、在小溪边洗菜、在茶园采茶、在院子里养鹅、在河里捉鱼、在山上挖笋等生活场景,这种乡村生活是城市群体不曾体验过的。

    审丑心理主张土味文化

弗洛伊德曾经提出,人们对于丑的事物,往往会产生一种“情感矛盾”,这种心理非常复杂,甚至会产生审美快感。例如,用户在观看喊麦类或行为艺术类的土味短视频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审丑心理,他们或许会对这种浮夸的造型、夸张的表演、无意义的叫嚣嗤之以鼻,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完成了自我与视频中行为的对比,从而产生肯定自我的愉悦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土味文化”的“土味”可以起到取悦用户的作用,这也是“土味文化”盛行的原因之一。

    流量明星的推崇

许多流量明星十分推崇土味情话,甚至说土味情话成为很多综艺节目的一大环节。如在综艺节目《口红王子》中,著名主持人何炅就曾经邀请男嘉宾对女嘉宾说土味情话,并询问女嘉宾哪位男嘉宾的土味情话最能打动她。作为一档颇有市场的综艺节目,加之颇有粉丝基础的男嘉宾和女嘉宾,双重流量加持使得土味情话的热度在网络上一涨再涨。流量明星的推崇,使得“土味文化”的流行范围进一步扩大。

对于土味文化的态度,尽管有很多的争议与辩论,但其基本走上了一条对抗然后收编的道路。

    土味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对抗

无论是土味短视频,还是土味音乐、土味情话,本质都是一种区隔行为,是用户在用一种社会层面可以定位的表演与主流文化进行对抗。从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再到电视传播,大城市中的精英阶层一直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精英文化也占据着主流地位。乡村群体被封锁在边缘地带,直到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红利惠及他们,他们才开始出现在大众的面前,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他们早期的视频作品,一部分是对城市群体生活的模仿,表达对城市生活的向往,这些短视频的灵感往往来自电视、电影、广告等宣传内容,如部分用户在短视频中用树枝、塑料袋等废弃品做成服饰装扮自己,模仿维密天使的走秀场景等。在“土味文化”的发展下,部分小镇青年更愿意通过各种土味符号来表达他们的社会身份认同,如土味短视频、土味音乐、土味舞蹈、社会化语言等,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他人的认同,由此形成自己独特的“圈层”。

资本对“土味文化”的商业收编,首先表现在土味短视频中的广告植入上。许多土味短视频的创作者在拥有一定的粉丝基础后,商业资本就会对其抛出橄榄枝。例如,有些创作者通过在短视频中插入软广告,实现流量变现;也有一些创作者专门设置专栏出售商品,如抖音短视频平台用户“老冬快乐乡村生活”,专门设置了商品橱窗专栏,用以展示蜂蜜、红糖、福字、黄桃罐头等商品,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流量变现。此外,“土味文化”中的土味元素更是被商家予以充分挖掘,一系列与“土味”相关的产品应运而生。例如,在手机壳上、服饰上、抱枕上印刷土味情话,通过工业化生产大批量复制此类产品等;微信、QQ上也出现了大量的土味表情包,深得广大用户喜爱。同时,一些土味短视频的头部意见领袖(KOL)也享受到商业收编的红利,如“giao哥”被邀请参加《中国新说唱》的海选,这作为综艺节目的一大宣传噱头,使土味短视频的头部KOL和综艺实现双赢局面。

对土味文化的深刻思考背后,“土味文化”的流行是否意味着大众审美能力的缺失?尤其是小镇青年掀起来的“审丑狂欢”,是否意味着这一代年轻人审美贫瘠,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审美缺乏?现实可能并不似想象的那么悲观。随着用户猎奇心理的满足、对低俗的“土味”内容的审美疲劳,简单粗暴、浅显浮夸的“土味文化”似乎已经失宠。

作为亚文化形态的一种,尽管“土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与主流文化相对抗,但随着国家对相关内容创作管控力度加大、用户审美需求转变、主流媒体为其背书,土味文化在其自身发展中逐渐与主流文化走向融合,也即主流文化对“土味文化”的收编。而且在“土味文化”的被收编过程中,商业资本通过对“土味文化”中土味元素的拿捏,控制着“土味文化”的边界,“土味文化”中的抵抗意味逐渐被驯化。对抗主流文化的“土味文化”在不知不觉中,也从它所抗争的对象即主流文化那里谋得了好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8

艺术来源于土味,土味中诞生艺术。

                                                    ————————鲁迅

        最早的土味文化是起源于英国上世纪70年代的朋克文化。不过最早我们了解到的土味文化是在周星驰的电影里,有很多以完全颠覆了大众固有的审美观念角色。下面来说一下我是如何看待网络上的土味文化。

        1、权利与欲望的想象。在底层青年们缔造的土味文化景观中,他们不加掩饰地表达出对金钱,地位,暴力和爱情的欲望与崇拜。在土味情景剧中,底层青年们,常付诸暴力来解决问题,或是遭受背叛的感情,亦是自己的身份遭到质疑和挑战,在土味直播中,喊麦表演者对欲望的表达则更加入骨,男人天下兄弟征战王者等词语是喊麦歌词中排名前列的高频词。表演者们痴迷于对权利和性幻想,他们一边描画遥不可及的英雄理想,一边发泄悲观,消极的内心情绪,甚至传达出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野蛮情绪和价值观念,在他们的话语体系中,女性通常是需要保护或争夺的对象,是男性社会地位最佳佐证。女性仍然没有逃脱被凝视的宿命,即便是在女性作为主角的视频中,她们的出场也总是离不开情感的框架,或是刻意放大女性的性格弱点,上演女性之间的龌蹉戏码,亦或是充当其他女性的情感导师,鼓吹女性价值的虚假的解放。底层青年们窃取上流阶层的名牌,豪车,爱情等符号来装点自己,他们对于书写着豪迈气质和权力至上的英雄主义扔心存幻想,尊崇并操演着老旧的价值观念,在粗鄙美学的实践中,想象着自己几乎无法跻身上流阶层,实现上层社会的虚假流动。

        2、猎奇心理与文化优越。土味文化从原生地快手迅速蔓延到其他新媒体平台上,微博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平台,2017年3月,微博上各种以土味开头的帐号横空出世,他们微博的主要内容就是从快手将那些土味视频搬运到微博上,再配上土味的标题和文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土味挖掘机和土味老爹的账号,他们的粉丝已经高达几百万,而且每天到微博互动不输与一线明星,是名副其实的大V,不同于快手评论中对土味文化的认同和崇拜,他们生活在都市中有着更高的学历和审美需求,他们带着猎奇心理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观赏到低层青年的滑稽表演,他们并非土味文化的垂直受众,他们会在博主的评论区中提出自己想看某些内容的需求,而不愿亲自下载快手去获取一手资源。

好奇的“猫”

        3、身份与价值的认同寻求。边缘青年是社会当中的底层,他们或过早辍学或是从事低收入工作,随着社会阶层的逐渐固化和社会上升通道的收紧,这些边缘青年在传统文化生态中长期处于失语状态,为了摆脱传统媒体和边缘身份,这些青年开始在镜头前标榜自己,寻求自我价值的认同,他们或是在直播喊着老铁666,或是跪在大街上用矿泉水浇头,观众的赞赏和回应,让他们逐渐开始获得了群体归属感。

        4、表演局限与过度反应造就的卖丑文化。被染成彩色的锅盖头,标准小一码的紧身衣,充满江湖气息的社会语录等等。造就了土味审美的标准配置,土味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土味视频,他们大多拍摄与街头,停车场,公园或者是农村空地,形式上大多也以社会摇、社会语录、土味情话为主,视频中的人物大多穿搭怪异,动作卖力、演技夸张。视频情节较为老套落俗,甚至是一个剧情,多个套用,视频结尾还可能配上dj喊麦特点的社会语录。

        5、资本收编文化改良。土味情话这一青年亚文化的出现,得益于短视频平台的迅猛的发展,但在资本力量的主导下,土味视频与商业之间产生一系列的暧昧关系,而土味挖掘机,土味老爹等微博大V也未能幸免,包括淘宝上的同款土味紧身衣,土味豆豆鞋,土味情话罐都标志着土味文化也难逃被商业收编的命运。土味文化让两个关系原本微妙的群体产生了跨越空间的互动,折射出他们内在的文化认同,显示他们共享时代的焦虑和艰难境遇,毕竟我们和他们都不是后浪。

        土味文化不一定全部是负面的、低俗的。土味文化的洗脑性,本来就是艺术的一种展现方式,如何让土味积极的方向生长才是最好的。

第2个回答  2022-03-18

“土味文化”近些年在网络上勃然兴起。

在豆瓣,以“土味”作关键词进行搜索,能看到有“土味穿搭践行者”“土土土土味情话”“我们都爱看土味”“民间土味文化研究会”等二十几个小组。

在微博,大V“土味挖掘机”拥有1003万的粉丝。在各种短视频土味短剧的评论区,也有网友留言“又土又上头”“真香”。

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土味视频更是层出不穷。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有人称土味文化正在成为一场席卷网络的“新文化运动”。

土味文化何以兴起?

01.“土味”是什么味?

对于“土味”,目前并没有很明确的定义,但当下流行的“土味文化”大致可分为两类。

传统意义上的“土味” 是因为它具有明显的乡土特点,小镇、乡村、农田等带有乡土气息的场景和“接地气”的表达是“土味”最初的内涵。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土味”成为了网络流行语,并在网络语境中拥有的新的含义,通常用来形容一些俗气、不符合潮流、很low的、不洋气的,甚至很多还很鬼畜的东西。

土味文化强调的是“原生态”, 并不注重深刻意义的表达。重复欢脱的旋律、老套的故事和段子、演员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成为构成“土味”的必要元素。

“土味”一词的出现可追溯到2016年,最早在微博贴吧等地常见一些诸如“中华土味系列”的盘点,网友们会分享一些比较没有格调、很low的现象。

2017年年初, 一种以“土”为标准的文化在网络上迅速发展。偶像男团竞演养成真人秀节目《偶像练习生》爆红网络,节目中练习生们比拼“土味情话”的片段也让“土味情话”跟着火了一把。

2018年,“土味”在网络中出现的频率愈来愈高。2018年底,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中,“土味情话”位列其中。

如今,土味文化伴随着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兴起愈加流行起来。在快手和微博等短视频和社交平台上,随时都可刷到各种土味视频。土味表情包、土味情话、土味短剧、土味营销……各种“土味”在赛博空间中弥漫,土味文化正在成为一种底层大众的网络文化。

02.土到极致就是潮

“土味”的出镜率越来越高,土味的追随者们开始将“土味”玩出了新花样,其“乡土气息”的本质又开始重新回归公众视野,成为“返璞归真”的代名词。土味,正在颠覆潮流,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豆瓣小组“土味穿搭践行者”在豆瓣小组“土味穿搭践行者”中,组员们分享自己的土味穿搭,并交流自己看到的土味单品。

但正如小组简介中写的那样,“土味不是可以追求乡土,而是穿搭做到适合自己就够了,拒绝强行时尚的拧巴感”,在这里,“时尚”和“土”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

被称为“时尚界的不老传奇”艾瑞斯·爱普菲尔,在自传纪录片《时尚女王:Iris的华丽传奇》中曾说:“If you hang around long enough,everything comes back(只要你活得够长,就会发现流行一直在轮回)。”

《时尚女王:Iris的华丽传奇》截图在“土味穿搭践行者”小组讨论中,经常有豆友分享一些“大牌”生产的“让人惊掉下巴”的土味衣服和鞋子。

小组成员们对某知名品牌运动鞋的吐槽事实上,“土味”在服装领域越来越受青睐。女装品牌MARRKNULL由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服装工程与设计专业的王隈,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专业的TIAN 共同创立,致力于打造“新式的中国时尚”。

他们觉得土酷是一种很有趣的文化现象,它来自于大众文化,又不被大众所认可和接受,得益于勇于表达的集体个性,新一代的年轻人却非常偏爱这种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美学。

毫无疑问,土味在网民们的狂欢中,正慢慢成为一种潮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3-20

不得不说现在一些土味文化以独有的魅力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兴趣,也获得了许多网友的喜欢。作为学生的我认为,学生使用土味文化的比例最多,也是很喜欢用土味文化的梗。而很多人也对土味文化作出褒贬不一的评价,那么怎么样看待网络上的这些土味文化?

于我而言,我觉得应该辩证地看待网络上的土味文化,接下来小编会从土味文化的利弊来展开该话题。

从土味文化的益处来看: 

1. 土味文化的独特之处。

土味文化的兴起离不开他的独特之处,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吐到极致便是潮,这样的一种现象也表明了土味文化适当的时候能够缓解到网友的审美疲劳

不仅如此,很多网友也觉得土味文化比较有趣,他们能够更容易地接受土味文化。但更重要的是当他们使用土味文化的时候,能够适当拉近双方的距离感,让双方感觉快乐和轻松。

2. 土味文化的表达能更容易让人接受。

其实,土味文化也和广告差不多。但土味文化跟其他众多类型的广告不一样的点在于土味文化的表达方式。一般来说,土味文化的表达方式是相对直白和简单,同时具有记忆点

土味文化恰恰拥有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记忆点,这样这种土味语句能够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也让更多的人能够快速接受。所以,很多人都相对容易被这样拥有深刻的记忆点的土味文化给“洗脑”。


但其实,土味文化所带来的好处也相对应带来一些弊处,

1. 土味文化也慢慢地侵蚀着真正的语言文化。

虽然土味文化的表达方式具有深刻的记忆点,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土味文化不仅是一种广告上的宣传口号,同时也是网络上比较受欢迎的段子梗。而且网络上有很多人经常借助这种段子梗来进行表达,久而久之,一些人的文字表达能力就被这些土味文化的段子感给慢慢地侵蚀了,这相对不能用比较自如地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力

出现这些情况就是重度依赖网络上这些土味文化段子感所带来的不好的弊端,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跳出这种依赖要重新训练器自己主动去生成表达能力,这才能不容易被土味文化洗脑,也能够治好文字失语症。

不是说土味文化不好,作为学生的我们,我们需要从辩证的角度看待土味文化的利弊。所以使用土味文化没问题,但过度使用土味文化未必是一件好事。

第4个回答  2022-03-20

不出所料,今年又是「文艺复兴」的一年,对土味文化的雅俗之争,像是社交媒体每一年的保留节目。口水战飞起,凝视、符号、审丑、底层狂欢,社会学词汇排列组合,错落出一个浮世绘现世。

中文互联网突进多年,已然到了连网上冲浪都要聚焦意义之争的时刻,前脚刚被造梗大军征服,后脚就是舆论博弈永不止。

全民土味创作与机构的电商带货

悬剑落下,削去了冒尖的弄潮儿。

视频与直播平台纷纷开启自查,分层的土味2.0时代开启。

新一茬土味文化代表团诞生在B站,鬼畜区玩梗的Z世代捧出了雄鹰高飞、华农兄弟、giao哥等土味新星。在微博,「土味老爹」与「土味挖掘机」靠着搬运视频,在社交舆论场吸引了不少目光。

博主,孙笑川、giao哥、药水哥等,则走进了吹水群的表情包收藏夹,活在社交软件的评论区以及B站鬼畜视频中。

显然,到了土味2.0阶段,平台们很清楚,跟着流量的指向亦步亦趋,有可能加冕,也可能跑沟里。

事实证明,隔着屏幕和网线的用户既可靠也可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