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后宫的嫔妃为什么会穿花盆底,原因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清朝时期后宫的嫔妃为什么会穿花盆底,原因是什么呢?有一种说法是清朝入关的时候,满族女人看到汉族女人的“三寸金莲”和走路的姿势,觉得挺好看的,就想效仿。但朝廷有规定,禁止妇女“缚发缚脚”,违者将被流放。于是“花盆鞋底”应运而生。

清代花盆底鞋,又称旗鞋,是清代满族妇女穿的一种鞋。“花盆底鞋”,又称“马蹄底鞋”,鞋跟高约5-10厘米,最高可达25厘米左右。旗鞋鞋跟嵌入鞋底,三寸高。整个后跟用白色细布包裹,还包上白丝或涂上白粉,俗称“粉底”。旗鞋的面料是真丝,绣着五颜六色的图案。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经常骑马。“花盆底鞋”根本不利于骑马,甚至非常阻碍。那么为什么清朝的皇帝和妃子都穿这种鞋呢?有很多说法。

开穿上“花盆鞋底”,别人只能看见鞋底,藏着大脚。满族女性大多比汉族女性粗壮。穿这种鞋会让她们的身材显得高挑,走路极其不方便。为了不摔倒,她们只能迈着小碎步,摇摇晃晃,摇曳生姿,体现了一种女性的美。另外满族女装以旗袍为主,但是下摆太长。“花盆鞋底”可以避免旗袍拖地,更漂亮。

增高。从古至今,人们都比较在意自己的身高,每个人都想独占鳌头。大家想一想。一个长发高挑的女孩迈着小碎步走在你面前,伴随着一阵香风。想想这样的场景,真的是令人陶醉。放在清朝的后宫也是如此。穿这么高的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隐藏自己的缺点。

女真族男人负责狩猎,女人负责采集。但在东北山区,森林茂密,蛇虫经常出没,妇女劳动时经常被咬伤,于是逐渐发现,如果在鞋下绑一块木头,可以减少伤害。久而久之,这种做法在人们中流行起来,于是就有了最早的花盆鞋。

后来清廷的妃嫔当然不穿这种鞋防咬了,而是继承了前人的做法,把它当成了国服。另外,入关后,汉人的小脚美人观念,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满族人的审美。人们没有缠足的习俗,但如果穿花盆鞋和长旗袍,可以遮住脚,显得娇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16
因为这样的话看起来比较漂亮,之后也可以通过花盆底上面的纹路判断她们的身份,高度是5厘米到25厘米左右,是因为当时的女人全部都是缠足,这样的鞋子非常精致,上面会有雕刻,会有珠子。
第2个回答  2022-02-16
因为这样的设计看起来是能够显高的,而且也比较适合女子穿。这种花盆底的鞋叫做“旗鞋”,而且也能够增强稳定性,看起来也是非常淑女典雅的。
第3个回答  2022-02-16
花盆底可以让她们的姿态更加优雅,还可以也是身体缺点,让自己的脚看起来更加小巧,因为这种鞋看起来也比较好看,还可以不用裹脚。
第4个回答  2022-02-16
原因是满族人不裹脚,花盆鞋可以将女性的大脚藏在衣服底下,相对来说比较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