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高考生,家长应该怎么做

如题所述

备战高考的“战场”上,如果说考生是冲锋陷阵的“士兵”,那么家长就是运筹帷幄的“参谋”。在最后的冲刺期,应怎样帮助孩子安心复习以顺利通过高考,成了很多家长心头最大的疑问。方法如下
家长和孩子都要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只要我有一分的希望,我就要做百分的努力!”他还给出了“小贴士”,让家长们鼓励孩子:
(一)不要有思想负担;(二)建立学习成功的自信心;(三)控制学习焦虑;(四)多对自己给予积极暗示;(五)尽快掌握技能技巧:如向学科老师请教、向成绩优秀的同学学习等。
考场如赛场。家长关注孩子的备考心理状态,在接下来到临考阶段,孩子可能会出现以下5种问题:
1、紧张心理。每年高考前,学生们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对于“不紧张”的考生,他告诫可能会产生没有时间观念、上课不认真投入,或还有潜能却发挥不出等后果。但“很紧张”的心理状态,也会导致学生考场上思维阻隔。临考前家长应通过疏导,协助孩子保持最好的状态“中等紧张”。
2、成绩波动。期中、期末及模拟考后,一些考生的成绩很不稳定,分数时高时低。赵凯总结了学生没考好的三个原因:重视程度不够、基础打得不牢和解题方法掌握得不够灵活。针对这些情况,建议不仅要在思想上对该学科重视起来,还要回归课本并多做题,“只有题做多了才能熟能生巧”。
3、杂念。很多学生比较敏感,到考前更是患得患失,重复想象自己考砸了怎么办,终日沉浸在担忧中,这种问题在女生中尤为多见。最关键的是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家长也要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现象,对于这些杂念,能不想就不想,如果脑海里抑制不住,干脆停下复习,用几分钟时间深呼吸或做放松操,让心情恢复宁静。
4、急躁慌张。有不少同学反映,在临考阶段每门课还没有复习到位,总为时间不够而忧愁,抓这门课就要丢另一门课,不免手忙脚乱。
5、心理疲劳。有些学生在这段时间出现了看书不定心和努力复习但分数不见提高的情况。
对此,家长可或陪同或督促孩子采用以下的学习法:(一)计划学习法:把从当前到高考时每天复习哪些内容计划好,坚持按计划进行。(二)强刺激学习法:晚自习开始时先做几道题以进入学习模式,让大脑运转起来,克服昏昏欲睡的精神状态。(三)满负荷学习法:“别心疼孩子”,平时10分钟做完的题,要求孩子8分钟做完。(四)转移学习法:看书到晚上8点左右,可陪孩子在小区散步或跑步15分钟,既有张有弛又能锻炼身体。

配合学校形成三种意识
1、主动沟通意识: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主动沟通,保持紧密联系,既让学校及时了解孩子,也把老师提出的最后冲刺前要注意的事项记住,按照要求督促孩子。
2、积极鼓动意识: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让他(她)相信自己的能力。
3、优良服务意识:帮助孩子安心学习和备考,免去他们一切后顾之忧,不要因琐事干扰复习。同时,既要照顾孩子,又不能让他们产生被特别照顾的感觉。

帮孩子提高复习效率

从现在开始到考试,有效学习时间已不到1000小时。”赵凯提醒家长,应帮助孩子合理规划时间,尽快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有效提升孩子复习效率。帮助孩子查漏补缺,既要考虑各科均衡发展,对于偏科的孩子,又要针对特别科目做计划,把“短腿”补上来。赵凯介绍了一套复习法宝:用好一本参考资料、备好一本错题集。他还建议,家长在节假日里要督促孩子不懈怠,多做保持性练习,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时刻保持竞技状态。

部分家长忐忑:“孩子平时成绩一般,现在才提升效率,还来得及吗?”家长对孩子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拿英语举例,现在开始起每天坚持背5个单词,3天背一篇课文,到时也将是一笔丰富的积累。
当好孩子的“后援部队”

首先要学会艺术性的沟通技巧。赵凯认为,家长要有一双“大眼睛”和一张“小嘴巴”。临考前,要睁大眼睛,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及时作出反应。再者,不能对孩子传递负面情绪,更不要因无关紧要的事情与孩子产生争执,让孩子保持一份备考的好心情。

在生活方面,要适当加强营养,不要在临考前随意更换食谱,以免孩子由于肠胃不适而影响考场发挥。还要注意的是,考前一周帮孩子理顺生物钟。考试时间为上午9点,建议7点半吃好早饭,不要让孩子过早起床复习,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调整午休时间,保证有半小时左右;晚上在10点到10点半之间入睡。在白天的学习中,孩子可对应着高考时间段做相关试题,让大脑适时兴奋。

晚睡要保证晚上看书有效率,且第2天上课不受影响,如果不能做到,最好在11点前就入睡。

在某种意义上,高考既是对学生十几年学习成果和整体素质的检验,也是对家长的心理考核。家长为孩子营造安心的备考氛围,以及对孩子的理解、关爱和支持,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家有考生,家长不难当。相信家长和孩子们都会做一百分的努力共同“战斗”,通过合理调整备考状态、合理安排复习进度、合理统筹学习和生活,一定可以赢得这场“持久战”。让陪伴孩子高考的历程,成为家长和孩子生命中最精彩、最珍贵的一段时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