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积叶成书的翻译和读了本文第启发是什么?

如题所述

原文:宗仪客松江,躬亲稼穑。作劳之暇,休于树阴。

翻译:家住浙江黄岩的陶宗仪,亲自在田里耕种。田间劳作休息时间,便坐在田埂边的树荫下看书。

原文:有所得,摘叶书之,贮一破盎,去则埋之树根。

翻译:如果有所感悟,就摘下树叶在上面写字,然后放在一个破烂的瓦罐中,埋到树的下面。

原文:如是十年,积盎以十数。一日令门人发而录之,得三十卷,名曰《辍耕录》

翻译:就这样过了十年,瓦罐积攒了数十个。有一天他让学生们挖出那些瓦罐,指导他们把树叶记载的资料,分门别类,抄录整理,编写了一部三十卷的《南村辍耕录》

启发:学习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而要才久的坚持,才能有所收获。

人物及书籍简介

陶宗仪(1329年~约1412年),字九成,号南村,台州黄岩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自幼刻苦攻读,广览群书,学识渊博,工诗文,善书画。元至正末,由其门生整理,得精萃五百八十余条,汇编成《辍耕录》,或称《南村辍耕录》30卷,其中记述了元代掌故、典章制度,东南地区农民起义状况。

《南村辍耕录》简称《辍耕录》,共三十卷,五百八十五条,二十余万字,属于历史琐闻笔记。作品以元代为主,宋代为次,有的是陶宗仪所见所闻,摘抄前人史料,作考证辨伪,保存了丰富的史料。特别是宋元两朝的典章制度、史事杂录、文物科技、民俗掌故等等,还有小说、书画、戏剧和有关诗词本事等方面的记载。 此书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都很高,是研究元史的重要史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7-16
翻译: 陶宗仪寄居在松江,亲自种田干活。劳动的空闲,在树荫下休息。忽然有所感悟,摘下树叶书写,放到一个破盎里保存起来,离去时埋在树根下。这样许多年,积累盎数十个。一天让仆人挖出来并记录下来,得到三十卷书,命名叫《辍耕录》。追答

启示: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在学习中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08
用树叶“写”成的书
在我国文坛上流传着一个“积叶成书”的写作佳话,说的是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的事.家住浙江黄岩的陶宗仪,进士落榜后,回乡边劳动边教书.
他常利用田间劳作休息时间,坐在田埂边上看书.看一阵书,他放下书本,捧着早已备好的笔砚,走到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信手扯下数片树叶,在下面尽情地写着.原来他就地取材,以树叶当纸,记下阅读的心得体会和耳闻目睹的重要事情.待到片片树叶上写满了字的时候,他把它们小心翼翼放在大树下晾着.
收工时,陶宗仪把带字的树叶带回家,将它们存贮在瓦罐中.贮满了,就把瓦罐埋在屋后的大树根下.
就这样,陶宗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写书,不断积累.十几年间,竟然积满了数十瓦罐.到了晚年,他让学生们挖出那些瓦罐,指导他们把树叶记载的资料,分门别类,抄录整理,编写了一部三十卷的《南村辍耕录》.
有人说,《南村辍耕录》是一片片树叶“写”成的.由此,“积叶成书”的写作佳话得以流传.陶宗仪那勤学不辍的精神,也受到后人的赞扬.
注:田埂:田间的埂子,用来分界并蓄水.耳闻目睹;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中受到影响.
第3个回答  2019-11-30
陶宗仪撰写《辍耕录》的故事充分说明了写作贵在积累,积少成多就成鸿篇巨作的道理
第4个回答  2020-04-30
我要发奋图强。以后做一个科学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