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怎样由浅入深

如题所述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这两年炒得火热的概念。尽管定义复杂,汇聚各家之言,但就目前练习的方向看来,说白了也就两类题型:

1、 时事评论类

2、 权衡选择类

先谈时事评论类。基本特征就是给出一段时事新闻材料,要求你阐述自己对事件的看法。这类作文基本结构可以设计为:

1、 概括事件

2、 阐明大观点

3、 阐述2-3点分论点(正说,反说,辩证思维)

4、 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5、 总结,表达希冀

举个例子来看看,我们怎么建构这样一篇作文。

在上海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指责他的乘客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第一步 概括事件

这类似于缩句,或者梗概。800字的作文中,一般用70个字左右完成,多了就累赘了。注意保留关键语句、词语,尤其是与自己观点密切相关的内容,大胆删去无用内容,删去某些不影响语意的副词,并且适当替换某些词语,以免有照抄材料之嫌。追答

例如,针对这题,我们可以这样概括:

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指责后不停地用脏话与乘客对骂。一黑衣壮汉踢去一脚,吐痰男才消停下来。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不对,也有人认可其做法。(76字)

这一步难度不高,且是每篇中规中矩的文章必备的部分。不妨再看一个概括例子:

例: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想去干什么,回答是“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有人发了一条微博:“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
例概括:一群企业高管以“逃离城市”为由攀登青海一雪峰(雪峰名字不重要),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最后在山顶的雪域风景中,一行人仍低头看手机(“自己的”无用)。偶尔抬头时,大家都会心一笑。(71字)

时,大家都会心一笑。(71字)

第二步 阐明大观点

所谓大观点,也就是总论点,例如,你到底是赞成还是不赞成、欣赏还是批评。在选择大观点时,有以下需要注意的要点:

1、 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说大部分题目两方面均可入手,但有些题目,指向已经非常明显的,那就不是走“不寻常路”的时候了

2、 保证自己在分论时有话可说

3、 只选定一个角度,千万不要站中立,或者两方面都写

在黑衣人这篇作文里,根据题目任务指示,我们应先挑选“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达自己的态度。在这里,我可以选择“黑衣男”,并且对他的行为“基本赞同”。这便是我们的大观点。

在阐述大观点时,可以直接接在首段对事件的概括的结尾,开门见山,一句话阐明。如果大观点前需要简单的铺垫阐述,不妨另起一段。例如本篇,可以在事件概括后直接写到“在我看来(我认为/我的观点是/以我之见),我基本赞同‘黑衣男’的行为。”

第三步 分论

分论是全文的主体部分,这部分的优劣与亮点与否直接决定了作文的分数段。中规中矩的作文中,这部分应由2-3个论点组成。在分论时要力求:

1、 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阅卷时间紧凑,每个论点作一段,在首句阐明,让评卷老师能最快get到你的意思。

2、 观点确有道理,且至少含有一个有新意、与众不同的观点,避免千人一面:

这是比较难做到的一点。如果你是一个就事论事能BB许多,爱讲大道理的且三观主流地正的人,那这对你的挑战就小了很多了。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在生活中就要多思考、多学习身经百战的人看问题的方式,避免拿衣服。

我们老师曾给我们推荐过中青报曹林的《不与流行为伍》,是一个时评的集子,有些观点在我看来还是比较激进,不适合我,但是确实是启发很大的一本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