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自我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如题所述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根据这个理论,人格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其中,自我是人格结构的中心,起到协调和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的作用。

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这个原则是指自我在决策和行为中会考虑现实世界的要求和限制。换句话说,自我需要在满足本我的欲望和超我的道德准则之间寻找平衡。现实原则要求自我根据外部环境的现实条件和社会规范来调节冲突,并做出适当的决策。

现实原则不仅与“快乐原则”相对立,而且也以快乐为目的,只是考虑到现实的条件和控制的本能冲动,以避免痛苦。个体要维持生存,就必须遵守现实原则,从而协调本能与现实的关系。这样,通过合理地延缓与减轻紧张释放和欲望满足,自我可以减弱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保持与环境的和谐。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和超我的特点:

1、本我,是人格结构的基础,是人格结构中最古老和原始的部分。它代表了人类天生的本能和欲望,如饥饿、口渴、性欲等。本我遵循享乐原则,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饱足与性欲的满足,以及避免痛苦。

它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大部分的本我冲动与性和攻击有关,这些冲动是盲目的、无意识的和非理性的。

2、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超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它代表了理想化的父母形象和社会文化价值观,具有自我理想和良心的作用。

超我具有道德化的特征,会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如果个体的行为不符合超我的要求,就会产生罪恶感和焦虑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