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大城市都各具有什么优点

我想知道在中国的每个大城市都各具有什么优点,比如说昆明气候好,四季如春;北京作为首都繁华,交通便利之类的。要求至少包括全国一、二级城市,说的详细点。麻烦哪位帮忙总结一下,谢谢!

城市精神:上海发展之魂 2006年5月11日 10:02

城市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独具特技的精神品格,是人民群众长期实践的文化结晶。它凝集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民情与形态,集中反映了市民的价值追求、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城市精神是高扬于市民心中的一面旗帜,是引领市民前进的号角,是城市发展与提升的灵魂。

一.为什么要提出塑造上海城市精神

塑造城市精神是上海新一轮发展的需要。当前的上海,正在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快速迈进,牌新发展、新突破的重要关口。上海要冲破人均GDP从5000美元到8000美元的“瓶颈”,建设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面临着许多新的难点和问题。实现又一轮大发展,不仅需要大规模的硬件建设,更需要高质量的软件建设,加快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法治化的步伐;不仅需要大师的资本、技术、人才,更需要市民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市民精神的进一步升华。这一阶段挑战与机遇并存,十分关键,不进则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突破关口、更上一层楼,更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在“申博”成功以后提出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就是要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为新一轮的发展寻求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推力。

塑造城市精神是上海走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自身的需求。上海要成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仅要建设优秀的城市形态,还要具备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内涵。现代一些著名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在世界上有特殊的影响和地位。这绝不单单是因为它们拥有足够的物质条件,还因为它们拥有足够的精神条件。即使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城市,也因为它们特有的文化魅力,因而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占有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上海要实现自身的奋斗目标,必须塑造和培育特有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地体现于我们的城市生活中。塑造城市精神本身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建桥造楼更加艰巨。可以说,能否成功地塑造城市精神,决定着上海的城市品位,也决定着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成败。

塑造城市精神是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实践。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培育和塑造上海城市精神,是我们贯彻十六大精神的一个具体举措。上海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方面不断探索、不断创造,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方面,也要勇于探索、勇于创造、走在前列。这是我们提出塑造上海城市精神的又一个着眼点。

总而言之,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虽新世纪上海发战略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上海城市精神,将在1600万人民中间树起一面鼓舞人心、凝聚人心的旗帜,向世界充分展示这座城市无穷的创造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为推动上海的全面进步,推动上海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21世纪的前十年,培育和塑造上海城市精神正当其时。

二.上海城市精神从何而来

上海城市精神严自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沧桑而愈益生机勃勃,就是因为亿万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溶流着“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顺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所需要”,领导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与建设,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的大旗,引领着各地各族人民。近一个世纪以来,上海人民的脚步,与全国人民的脚步一致;上海的城市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它既是上海人民受惠于民族精神哺育的结果,也是上海人民以民族精神的贡献与回报。塑造上海城市精神,是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实践,又将赋予这一实践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

上海城市精神来自于上海百年历史的积淀与熏陶。上海素称“东南之巨埠、江海之通津”,它从一个普通海滨县城,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特大型城市,走过了一百多年漫长的岁月。开埠以后,上海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朝代。这段时期,西文列强争夺利益、纷纷建立“租界”,上海既有被压迫被欺凌的耻辱,又有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带领人民进行艰苦斗争的光荣。这是上海城市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上海市民性格和城市文化特征形成的重要时期。上海既是“冒险家的乐园”,又是最先接受西方文化的窗口。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中国的近代文明,最早在上海形成。“海派文化”也在这一时期渐成气候。“海纳百川”、“开风气之先”等积极的上海城市个性,带着这一历史时期的深刻烙印,一直影响到现在。

解放以后,上海以其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相对成熟的商业环境,成为中国的工业基地和商业中心。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整整三十年,上海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一直担当着“共和国长子”的角色。在这段时期,上海人民特别是上海工作阶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许多闻名全国的品牌,诞生了许多“全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上海长期创造着全国十分之一的工业产值,贡献着全国六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在服务全国的过程中,上海人民形成了齐心攻关、勇攀高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精神境界。三十年的岁月,对铸造上海城市精神产生了重大影响。

上海城市精神主要来自于二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作出“开发开放浦东”决策以来,上海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从“后卫”变为“前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二十年巨变,上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们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城市的精神内涵也由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对培育与塑造城市精神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一时期,上海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精神焕发,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相辅相成、交相辉映。这是上海城市发展最快的阶段,也是上海人思想最解放、精神状态最好的阶段。中央的大政方针,为上海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上海人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创造了条件。“土地批租”、“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人才高地”、“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等等,正是干部群众一系列探索和创造,催生了上海城市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百万市民大动迁、百万职工再就业、百万志愿者作贡献,这一时期上海发生的巨变,是“精神变物质”最为生动的写照。

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在大发展的实践中培育和提炼城市精神。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黄浦江大桥建设中就凸现出“上海速度、上海效率、上海精神、上海风格”。市委领导同志十分形象地指出:城市建设是上海的“筋”和“骨”,市民素质则是上海的“气”和“神”。“改革勇攀第一峰、竞争勇夺第一名、工作勇闯第一流”,生动地展示了上海干部群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百万市民在大动迁中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百万职工在转岗再就业中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百万志愿者以实际行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2000年,全市提出了上海人应具备“爱国敬业的责任意识、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海纳百川的宽宏气量、诚实计信的合作精神”;2001年,全市人民顾全大局、通力协作,积极参与、争做主人,兢兢业业、不辞辛苦,认真负责、恪尽职守,成功地举办了APEC会议。继后,上海人更是胸怀祖国、不负使命,万众一心、顽强拼搏,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自信从容、博采众长,终于取得了“申博”成功。所有这一些,都是上海二十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上海城市发展史上重要的文化结晶,也是我们今天上海城市精神的主要来源。

三.上海城市精神的表述

自本市开展城市精神讨论以来,各方面人士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先后提供了近300条城市精神的表述式。课题组对这些表述方式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分析。

4月9日书记办公会上,市委领导同志批示:概括与提炼工作不求面面俱到,而应着眼于引领与倡导,“缺什么补什么”,要着重提出上海发展需要弘扬的几种精神。课题组对这一重要批示精神进行了专题研究,分析了上海干部群众在新一轮的城市发展中,迫切需要倡导的几种精神,并考虑城市精神要让群众易懂易记、琅琅上口,现列出以下九种表述方式。

“五敢”:发展敢攀高峰,探索敢冒风险,工作敢争一流,奋斗敢作牺牲,竞争敢为人先。

“四永”:创新永远领先,责任永志不忘,开拓永无止境,奋斗永不言败。

“五种意识”:海纳百川的开放意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服务全国的整体意识,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永不言败的奋斗意识。

“四种精神”:想干事的进取精神,敢干事的负责精神,多干事的务实精神,能干事的钻石精神。

十六字精神(1):海纳百川,敢为人先,艰苦奋斗,永不言败。

十六字精神(2):海纳百川,追求卓越,诚信友善,理性优雅。

“六城”:开放之城,创新之城,学习之城,友善之城,诚信之城,时尚之城。

“四句话”:时尚的都市,友善的居民,高效的政府,理性的社会。

“十二字精神”:开放、创新、负责、理性、友善、诚信。

上海城市精神内涵丰富,包容量很大,不同层次人群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用几句话来概括,一时恐怕难以为大家认同。另外,城市精神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如非典时期整个城市表现出来的无私奉献的风尚,就又丰富了城市精神的内涵,为社会所称道。所以,如果不能用几句话来概括城市精神并为大家所接受的话,那么,除上述几种表述方式外,课题组设想是否还可用一整段文字来进行表述。

四.实践城市精神,为新一轮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伟大的实践产生了上海城市精神,上海城市精神又将为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各行各业都要努力实践城市精神。千百万上海市民,是城市精神的创造者,又是城市精神的实践者。这次上海城市精神的提出,为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市民,提供了一个可供追求的精神坐标。我们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实践城市精神,在新一轮发展中有所创新、有所作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振奋自己的精神,提高自己的素质。新闻和文艺单位要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好城市精神,大力表彰市民中实践城市精神的典范,为弘扬城市精神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城市管理部门要对照城市精神,改进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率。要让城市精神深入人心,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

领导干部要带着实践城市精神。弘扬与实践城市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种方配合、上下齐心、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成效。其中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是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它将决定上海城市精神的走向。能否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知难而进的作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能否以时不我待的昂扬斗志和敢闯敢拼的精神,鼓足干劲、谋求新发展;能否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和“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在服务全国中实现新发展,一句话,能否实践好城市精神,把我们上海的事情做好,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要贴近群众生活、搭准群众脉搏,“俯道甘为孺子牛”,真正做人民群众的公仆。要让人民公仆的形象成为城市精神的重要内容,率先垂范,凝聚民心,上下拧成一股绳,坚定不移地推进我们的事业。要用“滴水石穿”的毅力,“寓教于乐”的方式,“润无细无声”的艺术,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群众,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引导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中提高群众,共同实践城市精神,努力实现上海新世界新阶段的突破性发展。

要精心设计载体实践城市精神。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经验表明,围绕经济建设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实践与弘扬城市精神的有效手段和载体。每一个成功的创建项目,每一次成功的大型活动,都对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锤炼和提升城市精神,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我们要总结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围绕七年后举办的世博会,精心设计载体,科学安排进程,让城市精神带入市民心中,化作“做可爱的上海人”的具体行动。要通过重大工程和乱套活动来提炼城市精神塑城市精神;通过推出重大作品、重要艺术形象来表现城市精神;通过整治重点顽症来升华城市精神;通过重点人群的示范来引领城市精神;通过建设重要城市景观来展现城市精神。要在实践中丰富发展城市精神。城市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前进、人民生活的提高,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不断扬弃、不断化育的。历史告诉我们:发展要突破,精神首先要突破;造就新的事业,必须拥有新的精神境界。上海过去“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今后的前景将更加辉煌,实现这一蓝图的任务也更加艰巨。面对新一轮的发展,我们要有更高的理想追求,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肯定,从“申博”转入“办博”的这七年,上海朝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前进的步伐将更加坚定,上海城市建设的规模和气势将更加宏大,上海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在这一伟大的进程中,城市精神必将充分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引领1600万上海人民奋勇前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07
1.昆明气候好. 2.上海.北京自然是繁华的。 3。成都生活舒适。
4。河南郑州 交通枢纽,交通发达,民风朴实。 5。三亚奢华。
第2个回答  2008-08-07
我个人知道得
本人居住地上海:自然是繁华,并且有着比别的城市更多得机会,和更快得生活节奏。女的很漂亮很野
去过得 成都:生活舒适!夏天不热,冬天不冷,生活节奏慢,美食多!干净!晚上坐在耍都或者锦里,要两盘特色菜,听着音乐,和朋友们坐在一起~姑娘也很美,但比上海秀气
去过得 三亚:奢华,夏天不热 冬天不凉 悠闲
去过得 南京 炎热 繁华比之上海不如,风景不是特别突出~
祖籍 河南郑州 交通枢纽,交通发达。民风朴实
第3个回答  2008-08-08
长沙好,有味,好娱乐,东西也好吃
第4个回答  2008-08-08
那我说说广州吧:
包容,自由,每个人在广州可以拥有很大的自由度,包括创业、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