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位怎么理解

如题所述

水位是指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固定基面以上的高程。

1、水位基面

表达水位所用基面,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绝对基面,一种是测站基面。中国截止2014年采用的绝对基面是黄海基面,是以黄海口某一海滨地点的特征海水面为零点的。

2、水位观测

水位观测的作用是直接为水利、水运、防洪、防涝提供具有单独使用价值的资料,同时也为推求其他水文数据提供间接运用资料。水位观测包括基本水尺和比降水尺的水位。基本水尺的观测,当水位变化缓慢时(日变幅在0.12m内),每日8时和20时各观测一次,也称2段制。

枯水期日变幅在0.06m以内,用1段制观测,日变幅在0.12-0.24m时,用4段制观测,有峰谷出现时,应加测。比降水尺的观测目的是计算水面比降,分析河床糙率,观测次数随需要而定。

3、水位和水深的区别

水位是指水面到基准水位的高度,水位是反映水体水情最直观的因素,水位的变化主要由于水体水量的增减变化引起的。水位过程线是某处水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横座标为时间,纵座标为水位。而水深指水体的自由断面到其河床面的垂直距离。

水位观测常用设备和数据整理工作

1、水位观测常用设备

常用的有水尺和自计水位计。按照水尺的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直立式、倾斜式、矮桩式、和悬锤式。

观测时,水面在水尺上的读数加上水尺零点的高程就是当时的水位值。自计水位计能将水位变化的连续过程记录下来,也能将所观测的数据以数字或图像的形式传送至数据库,使得水位观测工作趋于自动化和遥测化。

2、水位观测数据的整理工作

主要包括日平均水位、月平均水位、年平均水位的计算。

对于日平均水位,常用算数平均法或面积包围法进行计算。由逐日平均水位可计算月平均水位、年平均水位和保证率水位。水文年鉴中载有各观测站日平均水位表和月、年平均水位,月、年极值水位数据。汛期水位过程记载于汛期水位要素摘录表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