刂的偏旁楷书写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8-21

刂的偏旁楷书写法如下:

刂,左为短竖,不可太长,收笔忌用悬针。右竖钩挺有力,钩锋必须用“跪笔弹锋”法,要锐利而竖定,棱角分明。”刂,一般用于右偏旁,有独立的读音:“dāo”,在语文教学中,老师更多读作“立刀旁”或是“利刀旁”。含有“刂”这样的字,大多为左右结构的合体字。

关于“刂”旁的字书写技巧中,值得强调的是,参照田英章先生四个例字“则、利、别、到”结构可以看出:小偏旁的“刂”,结构空间上占位约三分之一,而且在上下长度上却较左则部首稍高。

尤其是“刂”右笔的竖钩,多处理为这个字的主笔或次主笔,有了这样的处理,分别位于左右两边的字根中位线保持相对一致,从而保证汉字形态整体上的平衡稳重。左侧部首稍短,“刂”左竖多数处理为右竖的三分之一长度,这样又保证了笔画的变动。

楷书,汉字的一种字体,也叫楷体、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书中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字体分类:

1、1~3厘米的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为大楷(大字),之间的为中楷。但这仅仅是笼统的分法,实际上,现实生活里很少出现过小于1厘米的小字和大到1.8米的大字。

2、小楷: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他原是一位杰出的隶书大师,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3、大楷: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一寸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真书称为大楷。较此更大的真书大字被称为“榜书”、“擘窠书”。根据历代书法家积累的经验,学习书法应先写大楷,作基本练习。掌握好大楷的点画、结构、布白,做到点画准确精到,结构疏密得当,则退而写小楷可做到结体宽绰开张,点画规矩清楚;进而学榜书则能结密无间而气魄宏阔,不致涣散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