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刚立魏璎珞之子为太子,为何立马去天坛许愿,希望太子早点死?

为何立马去天坛许愿,希望太子早点死?

乾隆的前面是这样说的,如果太子不能承担大清朝重任,那么就请他快点死,不要耽误了大清江山社稷;如果太子贤能,可以担当大清朝重任,那么就保佑他长大成人。

乾隆之所以这所以这样祷告,一方面是做老父亲的心愿,另一方面是作为一个君王对大清江山要负责。作为一个父亲乾隆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有才能,能够担当起国家重任。作为一个君王乾隆是有责任培养一个贤能人才,把祖宗创下的基业继续传承下去;如果太子不行,乾隆是有责任将他废除掉的。

在清朝已经开始施行立嫡长子为继承者的规定,当时乾隆也是想立嫡长子为太子的。可惜的是自己和皇后生的二皇子永琏、七皇子永琮相继去世,乾隆立嫡子的想法变成泡沫。

最后乾隆将自己的希望寄托于十五皇子永琰的身上,也就是我们说的魏璎珞的儿子永琰。乾隆的内心虽然有些不甘,但是自己心爱的嫡皇子都已经去世了,没办法只好这样。

由于当时永琰才刚刚十二岁,并没有成年,属于毛孩子一个乾隆亲笔谕旨藏在“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并告知几个重要的军机大臣。自己便到天坛许愿,这个孩子日后如果能担当重任,便祝他能够长大成人,如果不能,那么就祝他早早死去,以免耽误发展,耽误乾隆再选其他皇子为太子。

自古帝王皆无情,在皇权相比之下,父子情是不值钱的。作为太子这个无比高贵的职业,在古代却是最危险的一个职业,他们要承接这父亲给的压力,还要防范兄弟们的猜忌。比如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就是最好的说明,他们之间没有父子亲、兄弟情,只有皇权。

好在这个太子还算是争气,表现一直非常勤恳低调,乾隆对他也没有半点不满,乾隆到了自己85岁的时候,将皇位传给了他,这位太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嘉庆君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1
一边是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一边也是对国家的负责。
第2个回答  2019-11-21
我觉得他肯定认为太子没有那个才能来掌握天下,所以才希望太子早点死。
第3个回答  2019-11-21
我觉得应该是他觉得自己立的太子不能担任重任才这样做的。
第4个回答  2019-11-21
怎么说呢,虽然这是自己的儿子,但是皇上也希望自己可以多活几年,多当几年皇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