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外国的历史名人的故事

先举例五个名人,再说出其中一个的故事(要外国的哦)急!!!!作业啊

  彼得一世(1672.6.9~1725.2.8)
  俄国沙皇,俄罗斯帝国皇帝,著名统帅。亦称彼得大帝。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之子。1682年与异母兄伊凡并立为沙皇。 由于彼得年幼、 伊凡痴 钝,由伊凡的姐姐索菲亚摄政。少时随母亲住在莫斯科郊外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村,酷爱军事游戏,建立“少年军”,编为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兵团和谢苗诺夫斯基兵团(后来这支队伍成为俄国的禁卫部队)。常与附近外国侨民来往,从中学习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并深受西欧文化影响。1689年率“少年军”平息索菲亚策动的射击军叛乱,把索菲亚关进修道院。他把国事交给母亲、舅父等人处理,本人仍专心操练“少年军”。1695年率军3万远征土耳其的亚速,因没有舰队配合而遭失败。他汲取教训,在顿河河畔的沃罗涅日建立造船厂,很快建立起一支小型江河舰队。这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支舰队。1696年第二次远征亚速,在舰队配合下终于夺占亚速。1697年派庞大使团出访西欧,争取建立并扩大反土同盟,同时学习西欧先进的科学技术。本人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 先后在荷兰的萨尔 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国工作。1698年夏从维也纳回国,平息射击军叛乱并将其解散。随后,全面推行欧化改革:经济方面,鼓励发展工场手工业,振兴国内外贸易,凿运河,开商埠,扩大出口,为俄国近代工业奠定了基础;政治方面,取消领主杜马,废除大教长,设立枢密院,打击保守势力,甚至不惜处死皇太子,加强以沙皇为首的中央集权;社会文化方面,建学校,办报纸,剃胡须、剪长服,革除陈规陋习,注重培养和选拔人才,主张唯才是举;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统一编制,建立由步兵、骑兵、炮兵和工兵组成的正规陆军,并扩建海军舰队。在进行全面改革的同时,发动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的战争。为对付称雄波罗的海的北欧强国瑞典,先后同萨克森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丹麦国王腓特烈四世建立北方同盟。1700年初北方战争爆发后,于8月对瑞宣战。11月俄军在纳尔瓦初战失利后,进一步进行军事改革,发展军事工业,以利再战。1701~1704年利用瑞军主力陷入波兰之机,率兵向波罗的海沿岸进攻,先后攻占诺特堡、尼延尚茨堡、纳尔瓦和伊万哥罗德等地。1703年起在涅瓦河口大兴土木,建立新都圣彼得堡。1708年初在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率兵大举进攻俄国之际,指挥俄军实施战略退却,诱敌深入,坚壁清野,以小部队不断袭扰、消耗和疲惫瑞军。10月亲率俄军在列斯纳亚附近歼灭A.勒文豪普特指挥的瑞典援军,歼敌9000余人,夺取其全部火炮和辎重。1709年7月在波尔塔瓦之战中,指挥俄军歼灭瑞军主力,扭转了战局。查理十二率千余人逃往土耳其。土耳其对俄宣战后,于1711年夏率军南征土耳其,在普鲁特河畔陷入土军和克里木汗国军队重围。因弹尽粮绝被迫乞和,以归还亚速、允许查理十二过境回国为条件,与土耳其停战。随后,恢复对瑞典的进攻。1714年8月亲率俄国舰队前卫在汉科角海战中击败瑞典舰队,取得海军建立以来首次胜利,自晋海军中将。1721年9月与瑞典签订《尼斯塔特和约》,夺取大片土地,并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10月被枢密院封为“大帝”和“祖国之父”;俄国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1722~1723年发动侵略波斯的战争,夺取里海西岸和南岸部分地区;同时继续向远东扩张,侵占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晚年曾企图率兵侵占中国长城以北地区,因力量有限而未能得逞。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对内实行改革,对外进行扩张,使俄国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内陆国家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其军事思想的主要特点是:治军严明,选贤任能;主动进攻,慎重决战等(见彼得一世的军事思想)
  查理十二(1682.6.7~1718.11.30)
  瑞典国王,统帅。查理十一的长子。1697年即位。北方战争初期,利用北方同盟各国作战行动互不协调之机,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于1700年8月率军击败丹麦,迫其退出战争。11月在纳尔瓦之战中击败俄军。1701年转战波兰,于1706年打败波兰-萨克森军队,迫使萨克森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放弃波兰王位。1708年率军东征俄国,企图经斯摩棱斯克夺取莫斯科。进入俄境后,因俄国实行坚壁清野,进攻受挫,被迫南下乌克兰。1709年7月在波尔塔瓦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率千余人逃往土耳其,并怂恿土对俄宣战。1714年10月回国后实行改革,企图恢复国力,但收效甚微。1718年进攻挪威时战死。
  查理大帝(742.4.2~814.12.8)
  法兰克国王 (768~814) , 罗马人皇帝(800~814)。又称查理曼。加洛林王朝第一代国王矮子丕平之子。768年与其弟共即王位,三年后独掌王权。在平定阿基坦叛乱并统一法兰克王国后开始向外扩张。772年起多次东渡莱茵河进攻萨克森部落,最终于804年完成对萨克森地区的兼并。773~774年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攻占意大利北部伦巴德王国,自兼国王。接着进军罗马,被教皇封为“罗马人长老”。777年率军越过比利牛斯山,进攻西班牙的阿拉伯国家,但未能攻占萨拉戈萨城。次年回师,在比利牛斯山遭巴斯克人伏击。后又多次出征,于801年攻占巴塞罗那,占领埃布罗河以北地区。787年率军进入意大利南部,迫使本尼文托公国臣服。788年兼并巴伐利亚公国,尔后越过易北河征服斯拉夫人部落。791~796年派兵在多瑙河中游地区与阿瓦尔游牧部落多次交战,迫其臣服。800年以保护罗马教皇为名进军罗马,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皇帝”,建立起包括中欧和西欧大部地区的庞大帝国。此后,又与拜占庭帝国进行争夺亚得里亚海地区的战争,在地中海沿岸抵御阿拉伯人的袭击,在北海沿岸击退北欧海盗。814年病逝于帝国首都亚琛。生前积极推行军事改革,建立严密的军队组织与指挥系统;根据地产数量规定服役人数和提供武器装备的数量;发展重装骑兵,组建攻坚队和后勤队,统一军队组织和作战原则;严明军纪;建立边防特区,构筑堡垒,驻兵屯粮;维修道路桥梁,保持边境与内地之间的交通联系等。其军事思想及改革措施在当时的欧洲颇有影响。
  克伦威尔(1599. 4.25~1658.9.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主要领导人,英国内战时期军事统帅。生于英格兰亨廷登郡一乡绅家庭。1616年入剑桥锡德尼·苏萨克斯学院学习,受清教思想熏陶。1628、1640年两次当选下院议员,反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封建统治,参与起草《大抗议书》等文献。1642年8月第一次内战爆发后,组建60人的骑兵队,10月参加埃奇丘陵之战。1643年3月晋上校,5~10月率部参加格兰瑟姆、盖恩斯伯勒和温斯比之战,连战皆捷。同年参与组建东部联盟军。1644年1月擢升为中将,任东部联盟军骑兵司令,7月在马斯顿草原之战中击败王党军,扭转战局,其部队被誉为“铁骑军”。12月向议会提出军队改组方案,主张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募兵制,建立编制完备、指挥统一的正规军。1645年4月任新模范军副总司令兼骑兵司令,6月14日在内斯比之战中以翼侧迂回战术歼灭王党军主力。1647年平息平等派的反抗。1648年第二次内战爆发后,重新谋求与平等派合作,在广大士兵支持下打败王党军,8月在普雷斯顿之战中歼灭支持英王的苏格兰军队主力。1649年1月支持处死国王查理一世,5月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务委员会主席,先后镇压平等派起义和掘地派运动,并远征爱尔兰。1650年5月被议会正式任命为大将军和共和国武装力量总司令。同年7月至翌年9月率军远征苏格兰,经邓巴之战和伍斯特之战征服苏格兰。1653年4月武力解散议会,12月任“护国公”,独揽行政、立法、军事、外交等大权。其间,通过英荷战争迫使荷兰接受《航海条例》;1655年出兵远征西属牙买加,掠占敦刻尔克等,为英国夺取海上霸主地位奠定基础。他治军严明,选贤任能,创建英国历史上第一支正规军;善于发挥骑兵快速机动的优势,实施翼侧迂回,连续突击;在英国内战中,发挥革命军队的政治优势,利用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取得最终胜利。
  哥伦布(约1451~1506)
  Colombo,Cristoforo

  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他误认为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11
那还不简单,那太太太多了。。
中学历史里面也有N多嘛,呵呵,去翻翻看,准能找到答案的

我举几个法国的 像拿破仑 戴高乐 雨果 莫里哀 伏尔泰

拿破仑
背景:英、普、奥等组成的第六次反法联盟,终于打败了拿破仑,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放
逐到他的领地厄尔巴岛上,波旁王朝复辟。
但拿破仑并不甘心自己的这次失败,他仍然在关心着时局的发展。1815年初,反法
联盟在维也纳开会,由于分赃不均而大吵大闹,以至于剑拔弩张、横刀相向。同时,法国人
民由于封建贵族的残酷统治,越来越不满意波旁王朝的统治而更加怀念拿破仑时代。
拿破仑见时机已成熟,便决定东山再起。1815年2月26日夜,拿破仑率领105
0名官兵,分乘6艘小船,巧妙躲过监视厄尔巴岛的波旁王朝皇家军舰,经过三天三夜的航
行,于3月1日抵达法国南岸儒昂湾。拿破仑感慨万端、兴致勃发,立刻在岸上发表了热情
洋溢的演说:“士兵们,我们并未失败!我时刻在倾听着你们的声音,为我们的今天,我历
经重重艰辛!现在,此时此刻,我终于又回到了你们中间。来吧,让我们并肩战斗!胜利属
于你们,荣誉属于你们!高举起大鹰旗帜,去推翻波旁王朝,争取我们的自由和幸福吧!”
士兵们在拿破仑的鼓舞下,热血沸腾。部队开始进军巴黎。沿途所到,不少人欢呼雀
跃。波旁王朝派出的阻击部队,因多是拿破仑旧部,所以纷纷归附,这样,到3月12日,
拿破仑未放一枪一弹,顺利进入巴黎。此时,他的部队已发展到1.5万人。路易十八看到
大势已去,仓皇逃出巴黎。3月19日,拿破仑在万民欢腾声中,重登王位。正在维也纳开
会的反法联盟各国首脑,惊恐万状,立刻停止争吵,并马上拟定了临时宣言,称拿破仑是世
界和平的扰乱者和敌人,他“不受法律保护”,与此同时,他们迅速集结兵力,到3月25
日,英、俄、普、奥、荷、比等国结成的第七次反法联盟,并有重兵70万。联军准备分头
进攻巴黎:巴克雷指挥17万俄军和25万奥军集结在莱茵河方面,向洛林和阿尔萨斯推
进;弗里蒙指挥奥——撒丁联军6万,集结于法意边境,准备随时向法进军;普鲁士的布吕
歇耳元帅率12万普军、300门大炮在沙罗瓦和列日之间集结;英国的威灵顿将军指挥一
支由英、德、荷、比人组成的混合部队约10万人、200门大炮,驻扎在布鲁塞尔和蒙斯
之间。另外,联军还有一支30万人的预备队。
联军约定在6月20日左右开始行动。
法军方面,拿破仑也在加紧备战,到6月上旬,已有18万人集结在鹰旗之下,他希望
到6月底能有50万人上阵。但令拿破仑遗憾的是,过去富有作战经验的老将已不愿再为拿
破仑效力,这对法军非常不利。
对于联军的强大阵容,拿破仑认真地进行了分析,他决定要化被动为主动,以攻为守。
他认为威胁最大的是比利时方面的英普军队,所以要集中主要兵力对付,而莱茵河、意大利
方面的联军,只要派少量兵力进行牵制就行了。同时,他还决定,要趁联军尚未会齐的时
候,争取战机,率先击溃英普联军,打败了威灵顿和布吕歇耳这两个老将,其他联军便好应
付了。
计划已定,拿破仑便于6月12日派12.5万法军(其中有近卫军2万人)、火炮3
00门,悄悄移动到比利时边境,驻扎到离普军只隔一片密林的地方。
展开了战斗。
滑铁卢位于比利时南部,离首都布鲁塞尔不远。英军驻 在一个山岗,由威灵顿率领,法军则由拿破仑亲自指挥。

清晨,下起滂沱大雨。上午11时30分,天气转晴,拿破仑下令出击。

“威灵顿是什么东西 竟敢向我挑衅,简直是螳臂挡车,以卵击石!我不必用一顿早餐的时间,就能将他们歼灭。”拿破仑大言不惭地说。

法军越过低洼地带,向英军驻 的山岗奋勇冲去。英军顽强抵抗,炮弹像骤雨般落在法军的阵地,法军死伤惨重,不得不撤兵。下午1时,法军第二次进攻英军阵地,还是无法得逞。拿破仑正伺机发动第三次规模更大的攻势时,用望远镜向四周了望,侦察敌情。他突然看见东边远处黑压压的一片。

“那是什么 ”拿破仑问。

“大概是一片森林吧!”一个中尉回答。

“不,这是兵团。”拿破仑凭丰富的作战经验,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于是他下令:“抓个活口来问!”

过了不久,法军逮到一个普鲁士骑兵军官来审问,军官回答说附近只有一个兵团。拿破仑心想:区区一个兵团,有什么好怕。可是他

万万想不到前来进攻的普军,实际上是三个兵团呢!

拿破仑自以为兵员充足,有恃无恐。在他的指挥下,80门大炮同时瞄准�英军的阵地进行炮轰。法国骑兵浩浩荡荡地登上了英军驻 的山岗,拿破仑信心十足,以为胜利在握,哪知道枪声突然大作,埋伏在四周的英军将法军团团围困,法军措手不及,伤亡无数,只好向后撤退。

拿破仑百思莫解,自言自语地说:“为什么我不能打败英军呢 ”按照拿破仑一贯的作战策略,先是用大炮猛轰,然后派骑兵冲锋,最后才由步兵出击。而这一天,骑兵冲锋之后,却没有步兵支援,原来法国步兵都在右翼抵御普鲁士三个兵团的进攻,无法突围。

下午6时,拿破仑孤注一掷,把最后的4000名近卫军都调入进攻的行列,成败就决定在这一次了。他把兵士排成70人一队,爬上陡坡,拼死向前冲去。当他们离开英军防线不到60步时,威灵顿突然站起来大声疾呼:“全线出击!”英军的后备队排山倒海般地向法军扑去。

拿破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的部队已经全部用上了,再也派不出一兵一卒,只好眼巴巴地看�自己的士兵任人宰割。拿破仑拿�望远镜,目睹这惨痛的一幕,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一切都完了!”

晚上9时,明月东升,普军突破法军防线,拿破仑的部队乱成一团,无法坚持下去,只得四处溃逃。拿破仑泪流满面,脸色苍白,带了一万名残兵退回巴黎,从此结束了他的戎马生涯。

6月22日,拿破仑第二次被迫退位,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直到1821年郁郁而终。拿破仑的第二次执政,总共只有一百天左右,历史上称为“百日王朝”。

拿破仑自以为有雄才大略,攻无不克,却没有想到在滑铁卢一役中被打得一败涂地。滑铁卢战役在历史上传为笑柄,而滑铁卢一词从此也成了失败的同义词。

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军事生活中最黑暗的一天。

滑铁卢战役中英普联军在比利时大败拿破仑,结束了拿破仑的统治.后来滑铁卢成了失败的代名词。

雨果(1802-1885年):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他才华横溢,创作力经久不衰,文学生涯达半个世纪之久。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雨果出身于军官家庭。童年时随父到过意大利、西班牙,1814年定居巴黎。青年时代他走上了为社会进步而斗争的道路。1831年发表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表现出作家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1848年“二月革命”开始时,雨果已成为坚定的共和党人,并当选为制宪会议的成员,成为法国国民议会中社会民主左派的领袖。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立即发表宣言进行反抗,不幸遭到失败。同年12月,雨果被迫逃亡到布鲁塞尔。在长达19年的流亡生活期间,雨果始终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独裁政权的斗争,并坚持写作。1862年完成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雨果返抵故土。1872年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1885年5月22日病逝于巴黎。雨果一生追随时代步伐前进,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861年,当雨果得知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了圆明园后发出了满腔义愤。他义正辞严地写道:“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责,把这些财富还给被劫掠的中国。”
第2个回答  2008-08-11
没有具体的要求吗??
那可多了去了呀.